一顆代號2024 YR4的小行星正在以每秒十幾公里的速度掠過太陽系。
去年12月,當智利ATLAS望遠鏡首次捕捉到它的身影時,全球天文學家的目光瞬間聚焦——這顆直徑相當於一座小型商場的“太空訪客”(直徑40-90米),被初步計算有約2%的機率在2032年撞向地球!(今天,國際上計算出的最新資料為1.5%。)
This space visitor, with a diameter equivalent to that of a small shopping mall (40-90 meters), has been preliminarily calculated to have about a 2 percent chance of colliding with Earth in 2032.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海斌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說,2024 YR4正沿著其橢圓形的公轉軌道運動,每4年左右會在地球軌道附近經過。

2024 YR4資料圖 (圖源:央視新聞)
當它在軌道上距離地球比較近時,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就能實現對它的觀測,所以,去年底到今年初是一個較好的觀測視窗,2028年我們還能再蹲守一次。
When it is relatively close to Earth in its orbit, large-apertur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will be able to observe it. Therefore,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last year to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was a good observation window, and we will have another opportunity to monitor it in 2028.
最近,2%這個數字刷屏了。2%的機率意味著什麼?
首先,這還遠不是一個準確的機率。隨著觀測資料增加,這個數字會發生變化。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們,都紛紛啟動了進一步的觀測計劃,將會及時更新估算資料。

圖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人類已在2022年成功實施首次小行星防禦的測試任務,在主動開展行星防禦的道路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所以,別慌!等到對2024 YR4的軌道有了更準確的計算,就能確定下一步的防禦措施。
有能力防禦並不意味著可以把它直接炸掉。防禦的方式包括透過發射航天器,將其推離自己原有的軌道,就像輕輕推動一輛高速行駛的卡車,如果提前3至4年部署,就能讓它偏離與地球的交匯點。
也可以在其撞擊地球前,進行人員疏散,以把其撞擊影響降低到最小。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已建立分級響應機制。
從2013年開始,國際組織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空間任務規劃諮詢組(SMPAG)負責對可能具有撞擊風險的小行星進行監測和預警。
Since 2013,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Asteroid Warning Network (IAWN) and the Space Mission Planning Advisory Group (SMPAG)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and providing warnings about asteroids that may pose an impact risk.
如果小行星的直徑大於20米,並且在20年內有10%的撞擊機率,空間任務諮詢組會啟動響應機制,精確評估其撞擊地球的危險走廊,開展人員疏散等民防措施的準備;如果小行星直徑大於50米,並且在50年內有1%的撞擊機率,可能會啟動主動防禦計劃,比如發射航天器改變其軌道。
專家說,其實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它們一般直徑較小。地球上的隕石大多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的,也有不少“飛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直徑幾十米的小行星,如果在完全沒有人為防禦的情況下撞擊地球,會造成幾千平方公里的破壞,相當於一個大型城市的面積。
An asteroid with a diameter of several tens of meters, if it impacts Earth without any human defense, can cause damage over an area of thousands of square kilometers, equivalent to the size of a large city.
而如果小行星直徑在10公里左右,則可以造成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An asteroid with a diameter of around 10 kilometers can lead to large-scale extinction of species.
在這場守護地球的行動中,中國從未缺席。2018年在北京召開的一次科學會議上,中國的科學家探討了小行星監測預警、安全防禦和資源利用的前沿科學和關鍵技術。

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2025年1月7日拍攝的2024 YR4
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的墨子巡天望遠鏡近年來成效顯著,中國科學家已發現60餘顆近地小行星,相當於為地球安裝了“太空安檢儀”。
The Near-Earth Object Telescope at the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and the 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nd the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have shown remarkable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more than 60 near-Earth asteroids, effectively providing Earth with a "space security scanner".
從監測預警到防禦推演,中國方案正在成為全球行星防禦網絡的關鍵一環,中國正在積極承擔大國責任。
記者:閆東潔
本文專家顧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海斌
來源:中國日報 央視新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推 薦 閱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