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中美航天大戲:誰首戰告捷,誰歷經波折?|科技有故事

2025 年 1 月 13 日,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上演了極具戲劇性的一幕。北京時間上午 11 時,在山東海陽,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猶如蓄勢待發的巨龍,即將帶著 10 顆微釐空間衛星一飛沖天,此時發射已進入緊張的倒計時階段。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正處於深夜,藍色起源公司的“新格倫號”火箭也在靜靜地等待著兩個小時後的首次發射,肩負挑戰行業巨頭 SpaceX 的重任……
01 
我國微釐空間01組衛星成功發射
一句話速覽
1 月 13 日 11 時,我國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近海點火升空,成功將微釐空間 01 組 10 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1 月 13 日上午,山東海陽近海的海浪輕輕拍打著海岸,陽光透過薄雲灑在海面上,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輝。在這片寧靜的海域旁,發射場內雄偉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靜靜矗立。11 時 00 分,隨著一聲巨響,火箭噴發出璀璨的火焰,如同一隻離弦之箭,直衝雲霄,成功將微釐空間 01 組 10 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我國 2025 年商業航天發射任務的“開門紅”。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
你可能對“微釐空間衛星"感到陌生,但說起“北斗衛星"是不是又立刻熟悉起來了?本次發射的微釐空間衛星,正是北斗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一共部署 240 顆,本次發射的 10 顆衛星是整體佈局的第一步。
而所謂的“微釐”,指的是極其微小的單位測量,它們是一系列低軌衛星,作用是與現有的中高軌衛星合作起來,大幅提升“北斗”導航系統的整體精度,使其位置定位精度能夠達到令人驚歎的釐米級。
微釐空間衛星部署圖
要知道,與傳統的中高軌導航衛星相比,低軌衛星具有訊號強度高、傳輸延遲小等優勢,能夠有效提升導航定位精度,特別是在城市峽谷、山區等複雜環境下表現尤為突出。這次“微釐”上天,肯定能讓“北斗”的精確性更上一層臺階。
送“微釐”上天的捷龍三號火箭也是本次發射的一大亮點。它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專為商業航天發射任務量身打造的,在海上和陸地都能發射,這次一箭 10 星就展示了它的高超能力。其實,這已經不是捷龍三號第一次亮相了。自 2022 年 12 月 9 日成功首飛以來,捷龍三號已成功完成 5 次發射,且發射成功率高達 100%,堪稱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得力助手”。
此次發射與以往不同,正值寒冬季節,火箭面臨著海上嚴寒和冬季高空大風的嚴峻挑戰。針對冬季海上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專家高利軍介紹道:“本發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的整流罩上面特製了一層保溫衣,就如同給火箭穿上了一件溫暖的羽絨服。同時,在整個發射環境中增設了熱風機,從而保證火箭在整個發射過程中都能處於適宜的溫度環境。”

小編微評

很多年以前,GPS 幾乎是衛星導航系統的代名詞,提起“衛星導航”,第一時間想到它。但現在,我國北斗衛星正表現得越來越出色了。期待微釐空間衛星給北斗再來一次華麗升級。
02
藍色起源火箭首次發射遭遇波折
一句話速覽
1 月 13 日,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的“新格倫號”火箭在三小時發射視窗內,發射時間多次推遲,終於 1 月 16 日完成發射。

1 月 13 號真是一個好日子,就在中國捷龍三號火箭發射成功兩小時後(美國東部時間 1 月 13 日凌晨 1 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一座沉寂近二十年的發射臺上,

藍色起源

公司研發的

“新格倫號”(New Glenn)

火箭也蓄勢待發。這枚高達 98 米的火箭,宛如一座鋼鐵巨塔,在夜色中直指蒼穹。

早在兩天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便以長篇報道為此次發射預熱,一篇長文洋洋灑灑地寫下藍色起源將如何挑戰 SpaceX 行業領導地位的計劃,並預告了油管上的發射直播,一張張精美的火箭圖片和高燃動圖吸引了全球航天愛好者關注。
“新格倫號”(New Glenn)火箭
“新格倫號”的設計極具雄心,很多地方都是比照著 SpaceX 來的。為復刻 SpaceX 過去十年在火箭助推器重複使用方面的成功,藍色起源計劃在新格倫火箭第一級火箭助推器起飛幾分鐘後,把它安全降落在一個航海平臺上——這個平臺以藍色起源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亞馬遜公司創始人)的母親的名字命名為傑克琳(Jacklyn)。
與 SpaceX 相仿,藍色起源也計劃回收、翻新並重復使用第一級火箭助推器,以實現成本降低。
“新格倫號”(New Glenn)火箭
遺憾的是,這場異常高調的挑戰並沒有成功。此次“新格倫號”的發射視窗時長三小時,在這期間目標發射時間屢次推遲,最終發射任務被迫宣佈暫停。
公司在宣告中解釋道:
“我們正在暫停今天的發射嘗試,以排除火箭子系統問題,這將導致發射時間超出預期。我們正在評估下一次發射的機會。”
到了 1 月 16 日,在經歷數次延遲之後,藍色起源終於在美國東部時間 2 時 03 分(北京時間 15 時 03 分)成功地發射了“新格倫號”火箭,火箭成功入軌,只可惜火箭的一級助推器在升空幾分鐘後未能降落在 Jacklyn 航海平臺上,未能成功回收。
但藍色起源強調,更重要的目標是成功進入軌道。發言人稱: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接下來我們會再次嘗試著陸。
要知道,“新格倫號”對藍色起源意義重大,不僅關乎該公司能否躋身美國能將衛星送入軌道的精英企業之列,更是為其挑戰 SpaceX 的市場主導地位奠定基礎,他們的這次成功頗有意義。

小編微評

有意思的是,藍色起源公司的吉祥物是一隻烏龜,寓意“龜兔賽跑”。貝索斯也曾表示,藍色起源公司以緩慢、踏實的方式開發火箭,正如他所言:“我們相信慢即是順,順即是快。”藍色起源這次的火箭發射經歷剛好印證了貝索斯的發言。
03
英偉達推出個人超級 AI 計算機,售價 $3000
一句話速覽
在 2025 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黃仁勳宣佈英偉達將於 5 月推出起價 3000 美元的個人 AI 超級計算機 Project Digits。
燈火輝煌的拉斯維加斯,高樓聳立,人聲鼎沸,2025 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於 1 月 7 日在這裡盛大啟幕。這場科技盛宴吸引了消費電子巨擘、新興創業者和科技追夢人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舞臺中央,只見英偉達 CEO 黃仁勳身著流光溢彩的黑色皮衣,帶著自信的微笑,向臺下的眾人展示著全新一代採用 Blackwell 架構的 RTX50 系列顯示卡。
黃仁勳
然而,更讓人熱血沸騰的還在後面。黃仁勳微笑著宣佈,英偉達將在 5 月推出一款名為 Project Digits 的個人 AI 超級計算機,可以駕馭多達 2000 億個引數的 AI 模型,起價為 3,000 美元(約 21000 元人民幣)。
這臺計算機小巧精緻,看起來比想象裡小很多,就像一個普通的蘋果手機盒大小。
Project Digits 主機
黃仁勳滿懷激情地表示:“人工智慧將成為每個行業每個應用的主流。透過 Project Digits,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將惠及數百萬開發者。我們要將 AI 超級計算機放在每個資料科學家、AI 研究人員和學生的辦公桌上,讓他們都能親手觸控、親自參與和塑造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 AI 時代。”
黃仁勳
那麼,這個小巧的 AI 超級計算機到底厲害在哪裡呢?讓我給你說道說道:
  1. 超快的運算速度:
Project Digits 搭載了最新的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可提供高達 1 petaflop 的 AI 效能。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Petaflop”是衡量計算效能的單位,1 petaflop 意味著每秒可以執行 1 千萬億次(1015 次)浮點運算。如此強大的運算能力,就像給 AI 模型裝上了超級引擎,足以輕鬆應對複雜的 AI 任務,無論是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還是推理,都能遊刃有餘。
Project Digits 內部結構圖
2. 便捷的開發與測試環境:
Project Digits 為使用者打造了一個極其便捷的 AI 模型開發和測試平臺

。使用者可以在這臺超級計算機上輕鬆地進行本地開發和測試 AI 模型,彷彿擁有了一個專屬的 AI 實驗室。之後,還能使用相同的 Grace Blackwell 架構和 Nvidia AI Enterprise 軟體平臺,將模型無縫部署到雲服務或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上,實現了從本地到雲端的完美銜接。

不僅如此,Digits 的使用者還可以訪問英偉達豐富的 AI 軟體庫,這裡麵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開發套件、編排工具以及透過 Nvidia NGC 目錄提供的預訓練模型,就像擁有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AI 工具寶庫。同時,該系統在基於 Linux 的 Nvidia DGX OS 上執行,並支援 PyTorch、Python 和 Jupyter 筆記本等流行框架,讓使用者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開發,大大降低了開發門檻,提高了開發效率。

小編微評

在應用測試裡,Project Digits 使用者在該平臺上實現 AI 模型開發、測試以及部署環節的連貫操作,一氣呵成,極大程度地精簡了原本繁雜的工作流程。
這臺被稱作全球體積最小的個人 AI 超級計算機還要 4 個月才正式發售,它能否成為下一款風靡全球、備受追捧的爆款商品呢?讓我們試目以待。
更多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