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哦,我是有點激動的,3月4號(週二)我把哈佛大學畢業的數學教育專家楊老師請來了。
這一次我要和他好好為大家梳理一下小學、初中學習理科(尤其是數學)不同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以及怎麼樣可以實現刷題少,輕鬆學,但能拿高分的正確學習路徑。
隨著OK進入高年級,我對他在學習上的關注顯然比先前更多了,同步的,有關娃在學科學習上的心得,我也會多很多!大家跟緊咯~

這次分享的是數學,OK在小學一二年級時雖然數學成績也還過得去,但我認為他學得不算輕鬆,後來在陪伴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他累的點,然後在他的數學學習上調整了用力的方向,三年後的今天,他在數學上突飛猛進,越來越有自信……我也是時候可以和大家分享咯!
可以預見,這一場也會像先前我和青豆書坊的媛姐聊書、聊育兒一樣酣暢淋漓,大家也會一起聽得爽,到時候歡迎一起來交流。
全是乾貨,大家一定要預約直播👇會幫娃在學習上少走很多彎路!
今年開年後,最時髦的話題就是deepseek和AI,連兒子都和我說得頭頭是道,說deepseek是推理模型,Kimi、豆包是對話模型,…… 可見人們接受AI的速度是有多快。
而這樣的擁抱變革的速度,也同時讓人有點害怕啊~
孩子未來可是要直面比現在AI更強的超強大腦,他們或許要和AI搶飯碗……

所以現在還在和娃死死為了做幾道題糾纏、折磨,究竟是否值得?會不會孩子現在每天努力刷題做題,以後回頭看一切都是徒勞呢?
剛好前幾天和哈佛大學學霸、數學教育界的大牛楊臨風老師聊起這個話題,他說:“單純的知識積累,的確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因為孩子們能隨時隨地獲取知識了。但對事物本質的探尋和思考問題的邏輯性,這是孩子永遠需要的能力!”
看看現在難度直線飆升的數學考試卷,我們就能明白AI時代國家要選拔的人才是什麼樣的,一定不是過去會做題的高階工程師,而是要真正掌握知識底層邏輯,能創新的足夠靈活的人!
剛好,隨著孩子年級升高,不少爸媽在問我數學學習的問題,今天我就結合和楊老師聊的,和大家展開說說新形勢下的數學到底是學什麼?怎麼學才輕鬆高效地拿高分?
1.
沒有僥倖,以後就是這麼難!
大家應該都知道去年年底刷爆全網的深圳南山區小學數學期末試卷。
因為題型新、題量大,很多孩子都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卷子,最後破天荒地全區統一延長了20分鐘考試時間。


雖說當時也有爭議,有人說這種難沒必要,是出題人”過度追求創新”,但在楊老師看來,除去題量確實大了一些外,試卷沒問題,這也正是新教改的方向。
“這套試卷弱化了那些可被未來AI代替的簡單直接計算知識,轉向更加關注學生的數理意識、推理意識、應用意識等,未來考試一定會更注重考察孩子的思考過程!”
確實如此,我們杭州這兩年的考卷也是一樣的趨勢!要的就是孩子吃透知識點,孩子得知道起始來源,是怎麼形成的,而不只是過去那樣,只要記住一個結論、一句口訣就行。
之前我在朋友圈分享的兒子的數學題,50%以上的爸媽都錯了~


同樣的,科學卷的出題思路也幾乎等同。
OK上個學期的科學考試除了4道客觀題,剩下的全是主觀分析題,每道都要你闡述思考的過程,寫出理由,為什麼!當然看到這樣的卷子,別說孩子,就連老師都覺得很吃驚!

所以大家不要心存僥倖,一定要有清醒的認知!以後咱們孩子做的試卷就是考察這!
2.
靠刷題對題熟,然後拿高分,沒可能了!
咱們作為小學生家長,當下關注的範圍可能還沒那麼廣,但如果你去看這幾年的中考卷、高考卷,就會發現,現在的數學考試,都完全不給你留一點點眼熟的念想,甚至明擺著就是告你,“別刷了,我的題你肯定沒見過”。
這些新題往往都是以超長字面的題幹出現,順帶還把閱讀理解能力也篩查了一遍。
比如去年呼和浩特的數學中考卷上的一道填空題,要求孩子計算吉祥物價格和利潤,我數了下光題幹就有200+字!

孩子在答題時,需要迅速準確地讀懂包裹在文字中的關鍵資訊,然後轉譯成數學語言,進行答題。
關鍵是,同張卷子上類似的題還有好幾道。因此顯而易見的,如果孩子平時知識點掌握得不夠紮實、學得不夠“活”,遇到這樣的題,就是很吃力的。

更絕的是2023年上海中考數學的一道題,考的是加油卡的優惠問題。

這道題當時據說“卡”住了很多考生。別看題幹不長,難度卻不小,不僅需要孩子有一定生活閱歷,對各種打折套路有基本的概念,還需要孩子有靈活的數學思維,能一眼抓住題幹中包含的本質問題。

所以新教改的方向很明確了,它就是告訴我們——源於課本、高於課本,讓數學跳出書本框架在廣闊天地中真正“活”起來。
所以現在很多出題老師都喜歡設計這樣的題,來考驗孩子是不是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識點,而不是靠刷題刷出來的肌肉記憶。
所以,咱們曾經靠刷題拿高分改命運的思想,不能再傳承給孩子了!咱們的孩子,也更不容易了。
更多數學學習的乾貨和經驗歡迎來直播間
3.
更實在的託舉,學會利用好的伴學工具
應對這樣的大變革,我們能做的是什麼?
想讓孩子學得好,吃透本質,而不是單純刷題,無非就是倆,要麼孩子能遇上好的老師,有非常好的引導方式,要麼就是孩子有興趣,自己願意主動思考和探索,總是想要弄明白!

但好的老師,真的有點聽天由命的意思,可遇不可求。
最靠得住的,還是我們要幫著孩子選擇正確的方向,走上正確的路。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開始給OK找好的伴學工具,我希望有工具是和學校完全同步的,可以把知識點拆解得很細,講給孩子聽,既可以是學校課前的預習,也可以是課後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和鞏固!
直到去年遇到了洋蔥學園,真是完完全全砸在我心巴上。在它之前也遇到過還不錯的,但都沒有洋蔥學園那麼讓我百分百滿意~

就目前來說,它在理科(尤其數學和科學的)伴學上,沒有對手。
知識點可以講解得這麼透徹、生動、具象、有趣的只此一家~
給大家看個例子,比如“公頃”這個面積單位,如果大家不查字典,還知道它意味著多大面積不?
大部分人肯定說不上來了。
數學書上也只用了兩張圖、三句話來解釋,所以孩子學得怎麼樣,全憑老師講課水平:

更多老師也不講,就讓孩子背一下這個單位的換算就行。
而在洋蔥學園,圍繞這個知識點,從“公頃”這個詞的名詞解釋開始,延伸到具體且多樣的示例展示,以及和孩子熟悉的面積單位的關聯,一步步穩紮穩打地幫助孩子把“公頃”這個概念講得透透的。



兒子班裡數學考到有關公頃的題目,當時有7成的孩子錯了。做對的OK跟我說,媽媽,如果沒看過洋蔥,硬記的話恐怕我也會丟分,因為很容易忘……所以他一直很愛洋蔥,覺得它讓他學得很輕鬆快樂還高分!
而作為家長,我很喜歡的一點是,它沒那麼佔用時間。每天看影片+練習,也就花10-20分鐘左右,看完的同時老師佈置的預習、複習一併搞定了,很高效。
除了同步伴學,用洋蔥學園來進行考前突擊也很有實際收效,教材版本也足夠全,小學和初中的娃,我覺得都應該是人手必備的。
之前群裡就已經有媽媽問過好幾次,但因為套餐和價格的原因,我一直和品牌方在談,下週終於可以分享給大家。

我也準備了兩場直播和大傢俱體分享。
3月4號(週二),我會把哈佛大學畢業的數學教育專家楊老師請來,我們一起為大家梳理一下小學初中各階段學習數學的重點和路徑,滿滿都是乾貨和經驗分享,大家一定要預約直播👇來學習一下,大家有問題也可以在直播間提問。
3月5號我會更加詳細介紹洋蔥學園怎麼使用,如何用它來幫助孩子搞定校內知識鞏固、以及能力提升,以及如何購買,預約下方直播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