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啟貿易戰,特朗普到底為了什麼? 2025-05-24 19:46 知社學術圈 美國打響“史詩級”貿易戰,引發全球股市動盪,大家不禁會想,美國的行為,會對全球化經濟產生什麼影響呢? 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擔任過美國政治學主席、社會學研究學會主席 國際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認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實現形式,實際上是跟之前的英國有許多相似之處。而英國在長達將近四個世紀的歷史裡,多次挫敗過以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霸權國家對它的挑戰。 魁北克戰役 (1759) 法國艦隊在拉古什和基伯龍被英艦隊消滅,1760年英國佔領整個法屬加拿大 經濟學家雅克·阿達來曾表示,全球化經濟誕生於歐洲,開始於15世紀末,是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與結果。近幾十年來以一體化體制出現的世界經濟,來源於一個歐洲的經濟世界,或者說是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經濟世界。倘若沒有日本的有影響力的發展,沒有中國令人瞠目結舌的甦醒,人們還將今天的世界經濟視為歐洲經濟世界的延伸。 如此一來,不論是急需解決美國問題的拜登,還是迫切想要學會觀測全球經濟動態的投資者們,都需要捋一捋歐洲的經濟史了。其實,早在美國獨立後,這個國家在政治上從來沒有與歐洲乃至英國脫離過。因此,我們不能低估英國和歐洲在美國經濟復甦、發展乃至崛起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從時間上講,美國最終與歐洲強國在經濟上平起平坐甚至超越歐洲,一共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大家熟悉的早期的“西進運動”,它為美國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資源和吸引外資的條件,這是發展經濟的核心要素;第二階段就是從1815到美國內戰的結束,這一階段被稱之為從小作坊到工業化的轉變;第三個階段就是美國內戰之後,從1865到1900年。這一時期,“創新”成為當時美國社會上最流行而且深受法規保護的活動。 美國的“西進運動”,指的是美國的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遷移的運動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全球化、經濟多元化和新興國家的崛起,美元的地位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當年的西德、日本等國在經濟強勢的時候也曾經對美元進行挑戰,但一來國家整體實力不足,二來它們是美國的政治盟友,美國在為它們提供安全保障,因此他們無力過多挑戰美國。 在這段時間,美國也犯了一系列錯誤,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試圖完全依靠一個國家的軍事優勢,去解決所謂的安全隱患,比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結果就是一方面消耗了戰略資源,另一方面自己在全世界其他國家心目中的信譽顯著下降了。 美軍在伊拉克的一次軍事行動 隨著中美關係的變化,中國在全球經濟活動當中需要自己支付成本的場合會變得更多,但無論如何堅持開放而不是封閉,始終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前進方向。 1月15日,特朗普以“與中國軍方相關”為由將小米等9家中國公司拉進了黑名單 總的來說,如果我們想要預測一個國家的未來,需要以大局觀洞悉全世界的歷史和發展,才能在當下找到座標,給未來找到方向。 為此,我們策劃了一門視角獨特的經濟史課 ——《誰在爭奪世界經濟的鐵王座》 ,從經濟的角度切入,去解讀世界史,讓你看見錯綜複雜的世界史、國際關係背後更深層次的根源與本質。 它從最“本源”的經濟角度去切入,讓大家看懂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國際關係背後深層次的本質,用過去5個多世紀的風雲際會,串聯起整個經濟場裡的高光與低谷時刻。 亮點更是極為突出: 01 同時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解讀經濟發展的規律和真相,看清國家富貧興衰的無線迴圈,接觸到關鍵又有趣的經濟史篇章: 你能相信,一朵芳香、嬌弱的花朵,在漂洋過海之後,能夠摧毀一座海上帝國嗎? 你能相信,如今看起來溫和無害的旅遊之城威尼斯,曾經是不可一世的貿易霸主嗎? 又或者,交給你九千個疲憊的人,你有信心擊退三萬多精甲戰士的猛烈衝鋒嗎? 讀完之後,你都能順利地複述這些重點事件,回答出這些問題。 02 瞭解大國經濟發展規律,並把它當做個人前進的“指南針”。 美國政治學家李普賽特說:“只懂得一個國家的人,他實際上什麼國家都不懂。” 經濟不僅是國家的命脈,更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基石,國家戰略間的角逐、競爭,與個人鬥爭慾望、積累經驗的歷程本質上並無兩樣。 從經濟看世界,探索人心幽微,知己,亦知彼。 圖源:pexels 03 課程裡沒有複雜晦澀的GNP、邊際效應等經濟學概念,能帶大家學到該領域裡的重要概念和因果,有細節、有對比、有故事、有分析…..帶來的是高密度但不晦澀的知識體驗: 01 為什麼同樣倡導自由貿易,荷蘭共和國卻沒能先於英帝國稱霸全球? 02 為什麼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後,統一不久的德國立即成為了英國霸權的挑戰者? 03 擠爆日本經濟泡沫的《廣場協議》是怎樣一回事? 04 最近4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又是哪些因素作用的結果? 04 若是心繫國家,關心未來與當下,還可以把它放在中國經濟崛起40年的發展尺標上觀測,甚至大膽預測未來的中國經濟趨勢。 比如說,眼下中國經濟的增速呈下行趨勢,加之疫情的打擊,許多人都感慨經濟發展再無“高歌猛進”的勢頭,甚至感到恐慌。 實際上,單從當代世界經濟史來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甚至是正常和自然的事情。 從人類近現代歷史和當代歷史上來看,一段時期人均GDP超過8%的超高速經濟增長,主要發生在一些後來崛起的“趕超型”國家和經濟體上。 所以說,增速放緩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背後的原因和規律一無所知,從而對形勢產生錯誤的認識。 圖源:danaberez 歷史總是重複上演著相似的篇章,如果我們能縱觀世界經濟的歷史,便能從過往中察覺或預測出未來世界的走向。 更何況,這個未來世界,有你我的一隅天地。 為此,三聯中讀特地邀請了10位在國際關係史、世界歷史和經濟學方面有著多年積澱的權威人士撰寫《誰在爭奪世界經濟的鐵王座》。 我們相信,國家興衰與個人命運這樣的“老話題”,一定能透過經濟視角,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誰能登上下一個世界經濟的鐵王座?上完這個課程後,你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限時福利 限時特價:79元 原價:129元 2025.4.14-2025.4.20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即可購買👇🏻 作者:李南希 排版:23 ▼點選閱讀原文,訂購《誰在爭奪世界經濟的鐵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