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馬太效應”持續發酵。(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隨著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雙雙公佈2024年年報,截至目前,已有13家銀行透過上市股東財報或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等形式披露了2024年業績情況。
從資產規模來看,13家銀行的資產總額均同比有所增長,合計規模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營收方面,除眾邦銀行沒有公佈營收情況外,其他12家銀行中,有7家銀行營收實現了正增長,且5家雙位數增長。
整體來看,在淨息差持續收窄、營收增長承壓的背景下,2024年民營銀行業績分化明顯:網商銀行、微眾銀行資產規模均超過4500億,營收均超過200億,持續領跑。
腰尾部銀行中,部分銀行透過深耕個人貸款實現高速增長,也有銀行因淨息差收窄、成本攀升等陷入雙降困境。
01 微眾、網商營收與利潤均居前列
業績顯示,作為領頭羊的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依託微信和支付寶生態,憑藉科技實力與獲客能力,資產規模、營收、利潤在民營銀行中均保持領先地位,“馬太效應”持續發酵。
其中,微眾銀行2024年實現營收381.28億元,淨利潤109.03億元;網商銀行實現營收213.14億元,淨利潤31.66億元。
兩者利潤與營收規模存在差異,源於服務客群的不同。在信貸領域,網商銀行服務的客戶主要為中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及經營性農戶,是以往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薄弱地帶”,客戶小,風險高。而微眾銀行利潤主要來源於服務個人的微粒貸,風險更小,因而利潤更厚。
在民營銀行貸款業務面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兩家“頭雁”均積極尋求轉型。微眾在透過設立香港子公司謀求出海,而網商持續發力綜合金融。
年報資料顯示,2024年末,網商銀行綜合金融服務小微客戶數超過6800萬,存款、理財等客戶資產管理規模(AUM)邁上萬億臺階,居民營銀行前列;理財代銷板塊已經與2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達成合作,代銷第三方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位居行業第二。

02 腰尾部銀行營收、利潤增速分化
頭部民營銀行之外,面對息差收窄與大行競爭,資金實力較弱的腰尾部銀行業績波動更為劇烈,且分化明顯。
其中,第二梯隊的蘇商銀行、眾邦銀行成為中小民營銀行增長標杆。蘇商銀行2024營收超50億元,淨利潤11.59億元,同比增長10.34%;眾邦銀行2024年淨利潤5.11億元,同比增長26%。
第三梯隊的中關村銀行營收、淨利潤分別下滑1.36%、11.29%;民商銀行淨利潤下滑43.48%,淨息差收窄0.52個百分點至2.23%。
其他銀行中,客商銀行和華瑞銀行是13家銀行中唯二營收增速超過20%的銀行,前者增幅為20.18%,後者同比增長高達41.29%。
不過,和以往相比,天眼查顯示,作為廣東省第一家民營銀行的客商銀行,營收增速在逐年下滑。華瑞銀行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淨利潤更是增長316.98%,但主要因2022年虧損後的低基數效應。
與上述幾家銀行的高增長相反,藍海銀行和錫商銀行的營收卻兩位數下滑,跌幅分別為39.42%和25.17%,且前者淨利潤跌幅也高達47.86%。
藍海銀行營收和淨利齊齊腰斬的原因,一方面與該行的淨息差急劇收縮有關,由2023年末的4.34%下滑至2024年末的2.35%;另一方面,其成本收入比從上年的30%左右激增至2024年的46.04%,也壓制了其盈利空間。
錫商銀行的規模和藍海銀行相近,但5.85%的高息差是後者的兩倍還多。不過,去年其營收12.13億元,同比驟降25.17%,但淨利潤卻同比增長24.07%。這背後是“以撥備換利潤”,其撥備覆蓋率降至241.83%,較上年減少178.08個百分點。
資產規模是衡量銀行實力的重要指標,截至2024年末,和上年一樣,資產規模達千億以上的民營銀行共有5家。13家銀行資產規模合計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
其中,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繼續領跑,合計規模由去年的9877億元增長至超萬億元,分別達6517億元和4710.35億元,兩者合計遠超後面11家銀行之和。
另外三家資產規模在千億元以上的銀行分別為蘇商銀行、眾邦銀行、新網銀行,資產規模分別達到1372億元、1235億元和1036.29億元,排名和上年相比沒有變化。
不過在增速上,新網銀行的規模增速由2023年的21.36%急劇下跌至0.68%,也是13家銀行中同比增速最慢的銀行,而蘇商銀行繼續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延續以往的雙位數增長。
資產規模在500-1000億元的分別為中關村銀行、富民銀行、華瑞銀行和藍海銀行,分別為749.39億元、622.99億元、571.78億元和555.43億元。
其中,中關村銀行不光是營收淨利雙下滑,在規模增速上也表現不佳,僅高於新網銀行。
其他4家的資產規模,則均在500億元以下。其中超過400億元的分別為民商銀行和客商銀行以及錫商銀行,資產規模分別為487.99億元、417.9億元和403.38億元。錫商銀行也是在2022年邁上300億大關後,僅時隔兩年就邁上400億元大關。華通銀行則以366.92億元位列13家銀行倒數第一。
從資產規模增速上看,13家銀行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增速超過兩位數的有3家銀行,除了前述蘇商銀行,還有華瑞銀行、民商銀行。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