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的三年,也成為北京銀行資本市場價值全面重估的三年
文|康德
編輯|姚遠
經過三年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北京銀行實現了全面蛻變,其釋放的長期價值正在得到資本市場的全面重估。
4月14日,北京銀行公佈了其數字化轉型第三年的成績單,在行業整體尚處承壓狀態下,再次取得了營收利潤“雙增長”的堅韌表現。年報顯示,北京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99.2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歸母淨利潤258.3億元,同比增長0.8%。
資產規模方面,北京銀行繼續保持了較快的擴錶速度,2024年末資產總額達到4.2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61%,資產總額較快擴張的同時,資產質量則繼續保持一如既往的穩健,不良貸款率1.31%,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達到208.75%,風險計提充足。
2022年北京銀行正式啟動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目標打造“數字京行”,數字化轉型的三年也成為北京銀行資本市場價值全面重估的三年。北京銀行在年報提到,資本市場傳來捷報,2024全年股價漲幅達到43.69%,創近十年最大漲幅。這一表現不僅跑贏同期資本市場大盤表現,同樣跑贏同業銀行板塊近9個百分點。事實上,早在開啟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年——2022年伊始,北京銀行的股價便開始企穩回升,2022年股價逆勢上漲5.17%,2023年股價逆勢上漲14.89%,2024年基於過去三年數字化深度轉型的積累,股價迎來爆發式上漲。數字化轉型的三年時間內,北京銀行股價累計漲幅近80%,總市值突破1200億元大關,總市值增長超500億元。
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在2024年度業績釋出會上表示:“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要高質量發展。北京銀行經過過去三年的數字化轉型,實現了技術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業務模式的全方位升級和組織形態的全面升級,目前已進入到數字化轉型2.0階段,即全面數字化經營。”
“數字化轉型下,北京銀行在保持資產質量穩健的同時,連續多年保持營收淨利雙增長的堅韌業績表現,其資本市場價值實現全面重估,不僅僅是對當前市場環境追求確定性的反映,更是北京銀行近三年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帶來的全面蛻變的集中體現。”業內人士認為。

價值重估“底色”
數字化轉型全面重構下,北京銀行一次次交出超出市場預期的營收淨利“雙增長”成績單,是其資本市場價值得以重估的基本面底色。
4月14日釋出的2024年報顯示,北京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99.2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58.3億元,同比增長0.8%,營收與淨利均再次取得年度雙增長。這是北京銀行自2010年以來,連續第十五年取得營收與歸母淨利的“雙增長”,這一增長紀錄對於與宏觀經濟休慼相關的銀行業來說實屬難得,體現了北京銀行較強的經營韌性。值得注意的是,其2024年撥備前利潤增速比歸母淨利潤增速更高,達到4.4%。
拆分北京銀行的盈利增長結構,“規模擴張”和“非息收入”成為主要正貢獻項,分別對業績增速拉動了19.2個百分點以及6.5個百分點。
作為上市銀行營收的“基本盤”,北京銀行2024年息差業務表現堅韌,實現利息淨收入519.1億元,同比增長3.1%,佔其總營收比重的74.25%。擴錶速度明顯提升成為息差業務堅韌表現的關鍵,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北京銀行的資產總額較上年末增長了12.61%,連續三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快速擴錶速度,資產總額首次突破四萬億元大關,達到4.2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728億元,負債總額同樣保持較快增長,較上年末增長12.94%,達到3.86萬億元。
其中,存款成為拉動北京銀行資產規模擴張的重要動力,2024年末,北京銀行存款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8.34%達到2.45萬億元,貸款規模突破2.2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65%。
北京銀行息差業務在“量”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價”的表現也格外具有韌性。在行業淨息差收窄的大背景下,北京銀行2024年淨息差保持與上半年持平,為1.47%,這一水平高出同期城商行平均水平0.09個百分點,表現優於同業。
淨息差的堅韌表現主要由於北京銀行一直以來的負債端成本優勢,在整體利率下降的環境下,資產端收益率下降在所難免,但北京銀行憑藉出色的負債成本管控能力和精細化定價能力,2024年負債成本率和存款成本率均較去年同期下降0.12個百分點,分別降至2.03%和1.85%,得益於此,北京銀行淨息差能夠較2024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同時,北京銀行“輕資產”的非息收入的增速也實現了兩位數的較快增長,拉動了其業績表現。年報顯示,2024年北京銀行的非息收入同比增長10.06%,達到180.07億元,佔營收比重為25.75%,同比提升了1.22個百分點,變得更加“輕型化”。
而對於仍然以資產負債業務為基本盤的銀行業來說,資產質量風險始終都是資本市場的核心關切。資本市場之所以對上市銀行普遍給予“破淨”(市淨率<1)的估值,本質上就是在擔憂資產質量風險暴露從而導致信用成本最終吞噬銀行業的利潤。
當前以北京銀行為代表的優質上市銀行股價集體走高,表明資本市場正在對中國上市銀行進行重新定價。從2024年報中也可以再次讀出,穩健的資產質量是市場對北京銀行抱有信心的重要原因。年報資料顯示,北京銀行2024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1.31%,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為1.62%,較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公司貸款不良生成率0.81%,較年初下降0.19%,實現資產質量風險“三下降”,同時撥備覆蓋率為208.75%,雖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風險計提依然充足。

特色經營“核心”
北京銀行資產擴表的背後是特色化經營核心驅動的業務擴張,其商業邏輯在於透過差異化競爭優勢獲得持續增長。特色化經營一直是北京銀行的頂層戰略,也是北京銀行的一張重要名片,這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導向恰好同向而行。北京銀行在2024年報中再次闡述了自身的特色經營戰略:透過特色化經營和差異化發展,力爭成為金融市場的定義者和引領者。
“在千篇一律的世界裡,獨特性是稀缺資源。面對同質化競爭帶來的‘內卷’衝 擊,我們主動升維突破,洞察人口結構變化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積極創造市場、創造價值,推動‘存量博弈’轉向‘增量創造’,努力成為一家不一樣、有特色、 想得起、記得住、用得上、受尊敬的銀行。”霍學文在年報致辭中提到。
“在低息差時期,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要找準定位,根據自身的優勢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北京銀行一方面學習先進的銀行,對標標杆銀行,另一方面,北京銀行也在堅持自己的優勢。” 北京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代為履行行長職責)戴煒分析到。
具體體現為:深化打造“兒童友好型銀行”,構築全場景成長生態;深化打造“伴您一生的銀行”,打通全生命週期服務閉環;致力於深化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構建立體化服務模式;深化打造“成就人才夢想的銀行”,升級人才金融服務體系;深化打造“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銀行”,佈局AI+金融應用體系。
特色經營既覆蓋零售業務,又覆蓋公司業務,其中零售轉型一直是北京銀行特色經營及轉型的重點之一,隨著近兩年零售轉型加速,北京銀行的零售業務拿到了實質性結果。
年報顯示,北京銀行2024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收249.41億元,同比增長2.26%,零售業務對營收的貢獻佔比達到36.97%。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李建營在業績說明會中表示,2024年北京銀行零售業務實現多項突破:資金量創歷史最佳增長,個貸規模增長且結構最佳化,零售客戶基礎持續夯實,盈利能力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2024年零售AUM(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2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88億元,增幅達17.25%,創零售轉型以來最佳;個貸餘額突破7000億元,達到7026.15億元,規模保持城商行領先優勢;零售客戶數突破3070萬戶,較年初增163萬戶,其中,貴賓客戶數突破110萬戶,增長19%,私行客戶數突破1.7萬戶,增長超3000戶。
對公方面,北京銀行秉承特色化經營與金融“五篇大文章”上層戰略同向而行,進一步向製造業、專精特新、科創、普惠等重點領域傾斜,從而實現對公業務的大幅增長。
科技金融方面,2024年北京銀行的科技金融貸款餘額達到了3642.7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0.52%。早在2022年,北京銀行提出了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的特色經營戰略,截至2024年末,北京銀行服務專精特新客戶突破2萬戶,較年初增超6400戶,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1068億元,較年初增長338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其“專精特新·千億行動”計劃。
此外,綠色金融方面,2024年北京銀行綠色金融貸款餘額為210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3.11%;普惠金融方面,2024年北京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為3106.14億元,同比增長28.30%。

數字轉型“蛻變”
北京銀行取得上述成績的底層邏輯來源於數字化轉型帶來的蛻變,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依靠科技力量來重塑金融服務模式、提升銀行運營效率,進而推動業績增長。
北京銀行在進入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的第三年持續保持著對數字化轉型的高度投入。年報顯示,北京銀行2024年資訊科技投入佔當年營收比重達到了4.6%,共計完成了20個科技重大專案。
霍學文在業績釋出會中談到,“我們建立了統一金融作業系統,消除了系統之間的壁壘,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投產時間平均降低了60%,研發交付能力提升了20%。”
在談及當前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時,霍學文進一步分享到,人工智慧一定會重塑銀行業,重塑我們的學習、思考和行為。“北京銀行正在打造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銀行,讓北京銀行每一位員工都成為AI的應用者、推廣者和受益者。”
數字化轉型蛻變下,北京銀行經營基本面展現韌性底色,賦能特色經營業務持續成長,因此具備更加充足的能力去提高現金分紅水平。事實上,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近兩年資本市場投資者也越來越青睞高分紅、高股息的紅利股。
根據年報披露,北京銀行2024年擬每股派息0.32元(含稅),其中中報每股派息0.12元(含稅),年報每股派息0.2元(含稅),合計派息總額為67.66億元,佔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的比例為30.01%,近七年現金分紅比例均超過30%。根據財報統計,自2007 年上市以來,北京銀行累計現金分紅金額已高達715.3億元。
截至4月14日年報釋出當日,北京銀行股息率達到了5.28%,不僅大幅高於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1.7%的水平,同時這一股息率在上市銀行同業中高居前列,高股息投資價值凸顯。
“上市公司透過分紅與回購增加股東回報,才是驅動股價上漲的正常邏輯。當前無風險利率較低的背景下,北京銀行股息率達到5%以上,這對於資金源源不斷流入會很有吸引力。”業內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銀行此前於4月10日釋出了2025年度 “提質增效重回報” 行動方案。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深化特色銀行建設、投資者關係管理三個維度勾勒出北京銀行新一年度的戰略規劃,其中特別加深了對投資者關係管理的重要性。
雖然北京銀行股價於2024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按照其目前估值來看,仍被大幅低估。以4月14日年報釋出日收盤價計算,北京銀行市淨率約為0.49,市盈率(TTM)約為4.93倍,在所有上市銀行中估值仍然偏低。
中金公司在年報釋出後給予了北京銀行“跑贏行業”的評級,其認為北京銀行披露完成數字化轉型三年發展目標,即將開啟“全面數字化經營2.0”階段,2025年目標價7.38元,對應股價上行空間22%。
“隨著數字化深度轉型持續釋放經營價值,北京銀行當前估值仍然尚未充分反映其長期潛在價值,特別是即將開啟的全面數字化經營階段所帶來的清晰成長預期,其資本市場價值重估之路遠未結束,未來依舊具備較大的價值重估空間。”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