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 M同學在美高讀書,參加了海狸學院的美本申請專案,24年在常規階段錄取到了麻省理工的建築設計專業。
基本資訊:SAT 1540, AP 4門,專業建築設計
榮譽獎項:Scholastic National Silver Medal, YoungArts Merit Winner
問
謝謝你願意抽時間來和我們聊聊你大學申請的過程,因為你的經歷非常獨特。海狸學院其實沒有很多學生是想成為職業建築師的,但是我們每年都有學生選擇這個職業道路。今年也有幾位學生有這個目標,我覺得你分享的經驗會非常有價值。麻省理工的建築專案可能也算是最好的了。建築專業的學生應該不多吧?你知道每年大概有多少人被錄取到這個專業嗎?
答
我其實不太清楚,但因為他們現在在建一個建築系專用的的新大樓,可能會擴大錄取人數。

MIT利用老倉庫改建的建築系大樓。2026年投入使用
問
對,我有看到新聞。算是把以前的倉庫完全改建成了這個巨大的學術樓,對吧?
答
沒錯。所以可能原來最多會招10個,可能更少,但像我這一屆就有很多,大概是15個學生或者稍多一點。
問
所以每年大概有10到15個建築專業的學生被錄取?其他大部分學生其實是在碩士研究生專案,對吧?
答
是的。

雷和瑪麗亞斯塔塔中心,弗蘭克·蓋裡設計
問
明白了。建築師允許那樣的倉庫被改造,我覺得還挺好的,比建新樓要好不少。
答
是的。現在建築確實比較小。

上圖中紅色的巨大體量建築就是正在改建的老倉庫
問
那你最近怎麼樣?目前來說你喜歡MIT嗎?
答
嗯,我非常喜歡。社交氛圍很好,機會也很多。但我覺得我之前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學校必修的通識課程要求其實挺花時間的。至少對我來說,這一學期基本上都在上通識課,還沒有真正開始接觸建築學課程。

史蒂文·霍爾設計的西蒙斯本科生宿舍
問
那你這一學期都選了哪些課程?
答
基本上都是必須上的課,因為第一學期是及格/不及格評分制,所以我和其他很多人一樣,都在修一些通識課,比如多變數微積分,或者一些化學、物理之類的常規課程。
問
我明白了。所以及格/不及格評分制是隻適用於第一學期,還是一整年?
答
只有第一學期。
問
你可能還是想盡早進入設計類的工作室課程,對吧?
答
對,我沒想到通識課程工作量會這麼大。
問
好的。我們現在聊聊你的大學申請和高中經歷吧,從一些最基礎的問題開始。你是怎麼開始走上這個建築學道路的,不論是作為職業選擇還是學術方向?
答
我其實想了挺長時間的。因為我一直很喜歡藝術,但也喜歡學術,後來我發現建築學是一個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的好方法。最後讓我決定全身心投入建築學的原因是我參加的一個夏令營。是卡內基梅隆的建築夏令營讓我確定了我是真的想做建築。
問
那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個夏令營的經歷呢?你都做了些什麼?有沒有什麼難忘的時刻,讓你確定了這是你未來想要從事的領域?
答
我其實不確定他們現在是否還在舉辦同一個夏令營。我參加的那個是一個六週的課程,是一個全方位設計過程的學習經歷。我記得他們說過那裡的課業和大學課程是一樣的學分價值和工作量,就像是一段短暫的大學體驗。在這段時間裡做的所有事都是和建築相關的,真的很有意思。他們會教我們需要掌握的每一個工具,還會有很多講座和實地考察。
而且你也會一直被一群和你在做同樣事情的人環繞,所以我覺得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可以提前瞭解建築學背後的運作方式,也讓我為將來自己有能力獨立設計、進行建築專案打下了基礎。

CMU的建築夏令營
問
那個夏令營夏令營期間,你有做出來一個設計專案嗎?
答
有,做了挺多的。我也用了其中的一些作品在我的最終作品集中。我做的那個專案是圍繞著一個大的主題,那個時候應該是是“運動”,然後這個大的題目被拆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小部分。
首先就是物理建模,然後是拼貼,接下來是數字建模,最後就是最終設計。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專案,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在一個大的專案裡面包含了許多小的部分。

M同學的“運動”作品
問
我還記得那個關於運動的專案,記得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所以就是透過這個夏令營,你基本上決定了這是你大學要做的事,對嗎?
答
是的,沒錯。其實是決定了建築就是我這一生要做的事。
問
這麼重大的轉變,那麼夏令營之後你做了什麼呢?
答
個人而言,我其實沒太多機會全身心地從事建築相關的活動,因為對高中生來說,找這樣的機會真的挺難的。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在藝術方面繼續專注。我花了很多時間參加藝術俱樂部,找到了各種機會利用我的藝術技能,比如為一些大的企劃來繪製壁畫。
但主要還是藝術方面的活動,然後也參與了一些像是Habitat For Humanity這樣的志願者活動。如果想做志願者,其實參與起來非常容易,也給我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而且其實工作量並不大。
其他我做的專案也讓我能探索用不同的方式來分析不同的問題。我記得我在作品集裡,一大部分內容都和電影有關,還有一部分是關於哲學的。
我覺得最有幫助的事就是去探索不同的新視角,並將這些融入到作品集中。因為我也去過哲學夏令營,那次經歷也真的很有趣,很有幫助,給我為不同的設計專案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想法。
問
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在哲學夏令營的經歷嗎?當時申請的時候你算是把自己對建築的熱情和哲學夏令營結合起來,以此幫助你更好地制定建築的設計理念,對吧?能再詳細點講講嗎?
答
我其實不會推薦每個人都去參加這個夏令營。只是我個人一直對哲學和電影很感興趣,然後我記得在夏令營中,會寫一篇最終論文。我寫的是關於電影《寄生蟲》裡,導演是如何利用現代主義建築來表達階級這個主題的。
我覺得我從這個夏令營中學到的讓我很感興趣的部分就是如何利用空間來表達不同的主題,它教會了我如何拆解一些想法,對我個人很有幫助。
我也非常喜歡哲學,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閱讀哲學類的內容。不過我說這些並不是在鼓動所有人都要去參加哲學夏令營,而是因為對我自己來說,它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幫助了我擴充套件思維。

電影《寄生蟲》裡面的現代主義住宅
問
電影和建築確實有著非常深層的聯絡。很多建築師在開發設計理念時,有時會從電影的角度出發,來構想如何在一個序列中展示和呈現空間。我現在依然記得很清楚你的作品集,裡面有是那個豬場,當然有那個“運動”主題的設計,還有那個文化中心的設計,對吧?還有那個鐵路旁邊的三角形地塊。我能大概明白這些設計中的一些元素是如何聯絡在一起的。裡面有動感,有空間的展示順序。
不過關於作品集,我有兩個問題,想聽聽你的意見。這些問題可能是很多想學建築的學生都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作品集裡面需要包括建築設計嗎?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準備作品集?有些人會利用12年級前的整個暑假來密集地產出一個作品集,另一些人則是將幾年的作品分階段完成,最後將這些作品整理成一個作品集。你怎麼想?
答
關於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指的是建築物本身,我覺得在建築作品集中包含建築物設計其實是大忌。這就是我覺得參加夏令營會特別有益的一個地方,就是它教會你如何去突破對建築學的既定觀念。從一開始就幫助你真正看到建築其實是空間的一種抽象表現。所以他們更看重的其實是是你是否理解空間的動態,以及你如何將這些動態抽象化。或者看你是否有潛力去做到這些。
所以,絕對不要在作品集中包括任何關於建築物的內容,而應該展示你在其他方面的掌握能力,比如雕塑、繪畫,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媒介。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個人的大部分作品是在12年級前的那個暑假做的。不過,我也一直沒有停止創作,因為,像我之前說的,創作得越多,進步也越快。雖然最終我作品集裡選擇的作品大多是在12年級前的那段時間完成的。但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持續不斷地尋找靈感、持續創作。這樣,等到真正開始產出作品集時,就能很快地完成。
問
沒錯。你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很有意思。你是在講評估標準,對吧?那你能和我們多分享一下你對這個標準的理解嗎?也許你自己有不同的標準,或者有什麼是你可能覺得大學不關注的方面、後來反而意識到它其實很重要的呢?有沒有類似這樣的頓悟,或者慢慢了解到的一些大學特別看重的標準?
答
我以前常常看別人在YouTube上分享他們做的作品集的影片,然後總是想要和他們做對比,但後來我意識到,最重要的其實是在作品集中要有明確的自我視角。
我覺得我的作品集之所以突出就是因為它非常符合我的個性,尤其是它側重於電影,以及它關於形態如何創造的討論。我不知道這是否回答了問題,但我覺得,作品集的標準就像大學的申請文書一樣你真正要做的是要有清晰的自我感知,在作品中傳遞自己獨特的聲音。
問
回答得很好!你也提到,他們並不是僅僅看你是否能設計建築,更多的是看你對空間的理解。這是一種非常個體化的聲音。同時透過展示你對空間的理解,你也展現出了自己未來在這方面的潛力。我記得你媽媽跟我說, 你作品集的敘事方式深深打動了MIT的招生官,基本上也是你剛才說的這個意思:你的故事,你的聲音,你的觀點。看YouTube,可能確實有幫助?
答
我其實不推薦看YouTube。另外,關於第二個問題,我也建議不要在申請季前的那個夏天臨時趕工準備作品集。因為其實也有別的很啟發我的經歷,比如我參與的YoungArts大賽,就基本上是要提交作品集來參賽。如果獲獎,就能和很多非常傑出的、充滿激情的藝術家見面。
我是覺得這樣的經歷對我的創作過程有很大幫助。所以,強烈推薦去參加YoungArts。因為YoungArts比賽的要求比起建築作品集的要求要寬鬆很多,提交的作品數量沒有那麼嚴格。所以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時只提交了兩件作品。你只需要填那一頁,準備足夠用的,然後提交就好。
我記得我是在11年級時參加的,雖然它的要求不高,但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次改變人生的經歷。我會強烈推薦大家去參賽。
問
明白了。所以不僅僅是專注於建築作品集,也應該考慮其他藝術領域的機會,嘗試在這些領域中展示自己,對吧?
答
對,沒錯。我覺得這真的要看個人,因為我肯定屬於更偏藝術方向的建築學,但是我現在在MIT也有另一個學建築的朋友,他就做了很多和人工智慧相關、非常技術類的實習什麼的。所以,最終還是要看你想進入的專攻領域是什麼。
問
這些建議都非常有價值。關於你大學申請的過程,還有其他想分享的嗎?
答
絕對不要低估作品集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建築學來說,作品集真的非常重要,絕對不要在這方面鬆懈。而且要不斷地尋找新的機會,從中獲得靈感。我覺得這就是我的主要建議了。

問
這個建議很好。我們在其他訪談中會聊很多諸如申請文書,頭腦風暴,選校方面的事,但是這裡,我還是主要想聚焦在藝術申請、建築學方面。你還有沒有什麼建議給到對建築學感興趣的高中生們?他們在高中階段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建築學路徑?
答
我覺得第一步就是,一定要確保你真的是想從事建築學,比如可以透過參加夏令營來探索。因為很多人以為自己會喜歡建築,但透過參加夏令營,他們可能會意識到建築學太有難或者太複雜了。
所以我覺得第一步就是一定要參加個建築學的夏令營。我覺得卡內基梅隆(Carnegie Mellon)和康奈爾(Cornell)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然後我會想說,建築學是一個非常跨學科的領域,所以也要考慮自己對其他什麼學科感興趣,並利用那些學科的視角來發展你的作品集。我覺得這非常重要。
不能因為我對我這些領域特別感興趣就完全複製我的軌跡。最重要的還是找到你自己的興趣和定位,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最後,也一定要重視作品集,同時強調自己對其他學科的興趣,以及它們能怎樣互相結合。

·END·
尤里卡科研專案







長按此二維碼,填寫諮詢表,報名諮詢海狸學院所有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