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中產父母,一睜眼天塌了:正在小紅書上,迎接孩子審判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前幾天刷到條熱門影片,我這當媽的看了,心裡挺不是滋味。
影片本身挺正能量,呼籲大家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結果評論區直接翻車,回覆的年輕人幾乎一邊倒地不買賬。
我挑幾條點贊高的,給大家念念:
“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我媽怎麼對我,我怎麼對我媽。”
“有中式教育,就有中式養老哈。”
“誰在乎孩子的精神需求?”

類似這種評論,點贊幾十萬,比影片本身熱度還高。
不可否認,有些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問題,給孩子造成過傷害。
只是,真的有那麼多“不合格的父母”嗎?
給這種評論點讚的人,他們的父母又真的很糟糕嗎?
不是想給父母開脫,或者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道德綁架孩子。
畢竟,親子關係不是交易,我們養孩子,本來也不是為了“防老”。
但用網上的話來說:
有些東西,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連給的念頭都沒有。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希望孩子愛自己也是人之常情。
哪怕我們的愛是10分,孩子反過來愛我們,只有56分也可以。
但現在不要說56分,我現在時常感覺:很多人對父母的“恨”,似乎要比“愛”更強烈。
這很難簡單地說,是孩子不孝,或者父母失職,而是一個時代的困境。
網際網路的聲音
放大對父母的不滿
很長一段時間裡,“原生家庭”都是社交媒體上的高頻詞。
它出現時,通常伴隨著比較負面或者極端案例——
畢竟,人類大腦對負面資訊的敏感度,是正面資訊的五倍,強烈的情感衝擊,才容易引發點選和關注。
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現在的孩子很容易接觸到這些內容。
看得多了,他們難免會代入其中,用“受害者”視角審視父母。
於是,偶爾一次的指責,成了“打壓式教育”的證明;
帶著愛意的關心和提醒,是“沒邊界感”的體現;
在過度解讀下,父母很多原本正常的行為,都會被貼上負面標籤。
再加上這屆年輕人喜歡抱團吐槽,原本10分的不滿,也能放大到100分。
心理學上,這叫“群體極化”現象,這就像往火堆裡扔火柴,單根火柴可能會熄滅,但一堆火柴湊在一起,能把情緒燒到失控。
之前有個“反父母帝國”的聊天群,裡面聚集了一大批對父母不滿,發洩吐槽的未成年人。
孩子本就心智不成熟,容易受言論環境影響,再加上有心之人的利用和洗腦,自然三觀就會“跑”偏
最後演變到,出現了有小孩因為父母阻止自己打遊戲,就懸賞找人教訓父母的極端案例。
說真的,天天看這種貼,孩子不爹媽就不錯了,還談什麼感恩?
沒趕上時代紅利不啃老就是成功
有些孩子可能沒這麼極端,確實也沒什麼“反哺”父母的意識。
這就要提到另一種言論:“現在的孩子不啃老,已經是教育的成功了。”
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
現在經濟不景氣,就業壓力大,孩子們比我們那時候發展機會少,都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期望都在降低。
我們的父母,可能還希望我們烏鴉反哺,光耀門楣。
輪到我們當父母,孩子有工作,能自食其力,就謝天謝地了。
如果他們自己買車買房,更是撞了大運;反過來扶持父母,真的都不敢想。
“做不到”和“不想做”,完全是兩回事。
在依賴父母這件事上,現在很多人有點過於理所當然
這幾年出現了一種群體叫“蹲族”,特指那種:畢業後不找工作,在家無所事事,每天混日子的年輕人。
我在相關討論帖下面,看到他們振振有詞,為自己辯解:
“我只是吃家裡一口飯,又沒讓爹媽買車買房。”
“你們上一代人把時代紅利都吃光了,還指責我們年輕人不努力。”
炸裂的是還有人反過來嫌棄爹媽
“有啥好羞恥的,又不是我想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你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該羞恥的不應該是父母,不能給我好的資源和條件嗎?”
“窮人才叫啃老,富人管這叫繼承家業……”
不止是成年人,很多孩子也一樣,之前就是有人分享過:
有個男孩,夢想就是做富二代,別以為這娃就是開個玩笑,嘴上說說。
人家每個月還會專門寫家書,勉勵父親努力上進,讓自己早日圓夢。
每次說起這種現象,我內心都很複雜。
託舉孩子,幫孩子鋪路,我們心甘情願,但前提是孩子先嚐試獨立吧?
現在不是父母想控制孩子,反而是孩子太依賴父母,缺乏為自己負責的意識。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即便是父母子女之間,有些邊界也應該明確:
孩子自己能做的,就儘量讓他自己做;
父母付出的辛苦,也要讓他看見;
像一些非必要的大額支出,該拒絕的就拒絕;
這不是計較,而是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饋贈是因為愛,而不是欠誰的。
未來的路,還是靠他們自己走。
物質條件好了
對父母要求也變高了
現在的孩子,條件比我們小時候好太多,想吃什麼,想穿什麼父母都會盡量滿足。
咱們分享過“童年富裕症”的概念:物質過剩,容易讓孩子精神貧瘠,失去感恩能力。
正因為如此,這屆孩子對父母的要求” 也高了不止一星半點。
他們不光物質上要滿足,還情緒價值,要 平等溝通,要父母 的世界
而父母呢,也在不斷地學習各種先進的育兒理念,經常反思哪裡做得不夠好。
本來這樣做沒錯,但難免給孩子一種:“你本應做得更好”的預期。
那在這種氛圍里長大的孩子,還能自發愛父母,感恩父母嗎?
只能說,現在很多人沒有這種意識。
更有甚者,已經發展到稍不如意,就指責父母“不合格”,做得不夠好。
前陣子不就有個00後女孩,為了追星掏空家底,親媽拒絕繼續買單,就各種辱罵、威脅,甚至試圖網暴媽媽。
我記得母女倆的聊天截圖裡,女孩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真的把我養得很差”。
我們相信愛出者愛返你對孩子愛得足夠多,孩子就會反過來愛你。
但愛的能力也需要後天習得,或許我們可以試試:
別讓孩子在物質上“過度飽和”,保留適度 “飢餓”,才能激發他的鬥志。
生活上學會示弱,讓孩子做家務,切身體會我們的辛苦。
帶孩子多接觸現實,看看自己工作的地方,讓他們瞭解賺錢的不易。
楊佔禹在《時光錄》中說:
“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有感恩。”
好的親子關係,從來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雙向奔赴。
也只有你的孩子學會體諒你,心疼你,掌握愛的能力,他才能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心智健全的人,大家覺得呢?
最後也再跟姐妹們多提一嘴咱們後面的直播,五一小長假之後,給孩子們準備了玩⼤獅思維專場,主要是針對3-12歲孩子的數學思維提升我覺得它比較剛需緊貼新課標,精準匹配孩子學習進度,如果孩子課外做題量很大,數學成績卻不上升;解題沒思路丟分;解應用題時,邏輯雜亂,都一定要來聽聽。
5月我最期待的就是超級記憶力學霸訓練營的專場。這個專場每個孩子和家長都適合來聽聽,老師會在直播間講解各種高效提升記憶力的方法。那些總是記不住知識點、專注力不強、學習壓力大的孩子,都會特別有收穫。
這周的免費贈書活動也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客廳板凳已擺好!
速速點選關注樹媽影片號
謝謝你們的小愛心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