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業績創新高,港交所憑什麼? 2025-04-19 18:43 行業研究報告 導語 2024年港交所業績創新高,主要源於股票、衍生產品和商品市場成交量上升使港交所的交易及結算費增加 今日免費下載:202025年A股投資策略展望分析報告 來源:獨數一幟 作者:成孟琦 2月27日,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0388.HK)公佈2024年度業績,總收入和淨利潤均創出歷史新高。 業績方面,全年來看,2024年港交所總收入為223.7億港元,同比增長9%;淨利潤為130.50億港元,同比增長10%,總收入及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2024年四季度,港交所收入達63.81億港元,同比增長31%;歸母淨利潤37.80億港元,同比增長45.6%。其基本每股收益為10.32港元,全年股息為每股9.26港元,股息派發比率為89.72%。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港股投融資活躍度不斷提升,其中,DeepSeek在AI(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加速行情演繹。截至2月28日收市,港交所今年以來的股價已上漲18.8%。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 “港交所在2024年取得了許多重大戰略進展:實施了多項最佳化市場結構和上市機制的重要舉措,包括宣佈啟動為期多年的平臺開發計劃;進一步豐富多元化的產品生態圈;開拓新興業務;加強與國際投資者和發行人的互動。透過這些持續進行的工作,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加上2024年三季度開始市場氣氛回暖,帶動成交量上升,以及我們繼續保持審慎的成本管理,港交所2024年的全年收入及溢利再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2024年3月陳翊庭正式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後,交出的首份年報。 高盛分析稱,港交所管理層提出今年的五大工作重點: 一是縮小港交所小型和大型股票的最小買賣差價,首階段料於今年年中開始,而據平均每日成交額計,約一半港交所股票的買賣差價可能減半; 二是潛在的“T+1”結算週期,技術上可以在年底準備好,不過市場及生態圈還需做好準備; 三是檢視新股規則的可能性,包括上市前後的合規; 四是衍生平臺的發展,計劃將於2028年推出; 五是探索與現有股市優勢相輔相成的相關業務,例如資料平臺及綜合基金平臺等。 01 多項指標創新高 2024年三季度以來,港股市場回暖,成交量不斷上升。市場活躍度大幅回升,帶動港交所的交易費、結算費上升。 2024年,港交所實現總收入223.7億港元,同比增長9%;實現淨利潤130.5億港元,同比增長10.02%。 其中,2024年四季度,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為63.81億港元,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19%,創歷史新高;主要業務收入為60.17億港元,同比增長33%,環比增長24%,主要得益於現貨、衍生產品及商品市場交易及結算費的增加。 港交所2024年主要業務收入較2023年增長9%,主要源於股票、衍生產品和商品市場成交量上升使港交所的交易及結算費增加。 2024年,港交所股票日均成交額為1318億港元,同比上升26%。2024年9月底和10月初,港股市場三次重新整理單日成交額紀錄,並於2024年10月8日創下6207億港元的歷史新高。 債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推出以來,日均成交額每年都創新高,至2024年已達416億元,同比增長4%。 滬深港通日均成交金額也在2024年創下新高,2024年北向及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分別達1501億元及482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39%和55%。 華創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徐康提到,自2022年以來,港股通南向日成交額超過100億港元的情況共出現19次,其中16次是由“924行情”或2025年春節後科技板塊行情推動。同時,中國內地政策訊號依舊積極,互聯互通計劃不斷最佳化擴充套件,港交所憑藉“立足中國”的優勢,預計將優先受益。 此外,投資收益亦驅動港交所全年業績增長。2024年,港交所的投資收益淨額為17.48億港元,同比增長18%,主要原因是集團非上市股本投資的估值虧損減少、內部管理的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上升,以及外部組合公平值收益淨額增加。 02 港股IPO持續回暖 2024年,港交所重回全球最活躍的新股集資市場之列,共迎來71只新股上市,總集資額達880億港元。2024年下半年的新股集資活動尤為活躍,共有41家公司上市,總集資額為746億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五倍多。 新股中,來自新經濟行業的新股集資額佔比近82%。新經濟公司已經成為港股市場的融資主力,也令港股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 港交所的上市規則近年來進行了多次最佳化。 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提出“支援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8月,港交所放寬特專科技公司香港上市門檻,已商業化/未商業化公司市值門檻降至40億及80億港元; 10月,香港證監會和聯交所釋出《有關最佳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的聯合宣告》,對符合規定的市值達到100億港元以上的A股公司開闢“快速審批通道”; 12月,聯交所刊發諮詢檔案,建議將“A+H ”股公司H股佔比要求從原先的15%降低至10%或市值至少30億港元,為“A+H”股發行人提供了更多靈活性。 新股市場方面,業內人士表示,A股逐步實現IPO常態化的背景下,公司赴港上市仍是優選,一方面透過港股上市吸引國際資金,拓展國際化業務佈局;另一方面藉助港股市場的國際化平臺,提升全球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2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釋出最新的財政預算案,提到為進一步協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企業籌融資,特別是已在內地上市的公司,港交所正積極籌備開通“科企專線”。 對此,陳翊庭表示,港交所將組建一套專班,為上述企業提供量身定製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服務。由於這些科技企業往往站在科技最前沿,不太容易為投資者所理解。香港交易所近年來廣泛接觸不同型別的前沿科技企業及投資者,可以扮演交易撮合者的角色。港交所特別歡迎這些企業隨時前去諮詢,團隊會盡量解答他們的問題,甚至幫助特別優秀的企業爭取到豁免。 陳翊庭同時指出,這只是“科企專線”的一部分服務內容,更多的服務正在梳理和整合,一旦準備就緒,將立刻對外公佈。 滙豐釋出研報稱,港交所管理層對新股市場充滿信心,預計2025年港交所將會推出南向交易人民幣櫃檯,上調港交所2025年日均交易量預測至1860億元,以反映國際投資者的參與上升;來自新上市公司和互聯互通計劃擴充套件的利好因素,將有助於保持港交所的換手率高於長期平均水平,上調港交所2025年及2026年的盈利預測,分別為6.4%及5.6%。 推薦閱讀: 1、光刻機產業鏈圖詳解 2、算力相關產業鏈梳理 3、2024年,誰在退市名單上? 4、國內催收行業分析 5、中國獨角獸企業排行榜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