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小飛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資訊化發展情況。釋出會提到,今年是電信普遍服務實施十週年,10年時間推動實現了“村村通寬頻、鄉鄉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90%。電信普遍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彌合了“數字鴻溝”,同時由於普遍服務的推進,所有區域實現了網路基礎設施覆蓋,也為遍及全國各地的物聯網服務打下基礎,尤其是為在偏遠地區開展重要生態環境物聯網監測業務和農村數字化建設提供支撐。
普遍服務彌合“數字鴻溝”
“普遍服務”一詞最早是由美國運營商AT&T於1907年提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普遍服務的概念得到業界廣泛認可,電信普遍服務是其中核心組成部分之一。1998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在《世界電信發展報告》中對電信普遍服務的特徵做出了明確界定,即普遍服務是一個複合概念,包括服務的普遍性、接入的平等性及使用者承受性三方面內容。
具體來說,服務的普遍性也即全國性覆蓋,是指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需求就應該有覆蓋全國範圍的服務;接入的平等性,是指無論所處地理位置、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使用者在價格、服務和質量各方面都應得到一視同仁的對待;使用者承受性,則是指電信服務的價格或資費水平應讓大多數使用者承受得起。從這三方面內容來看,電信普遍服務可以說是透過基本的電信業務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資訊化的程度,對國民經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然而,要同時做到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其難度非常大,電信普遍服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攻堅戰。在我國,電信普遍服務正在為全球樹立一個典範。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以電信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數字基建不斷完善。2015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同年12月,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正式啟動,到今年走過了十年曆程。
在這一過程中,農村地區資訊基礎設施得到大力發展,特別是透過電信普遍服務深入實施,早在2021年底,所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頻”(即已通光纖或通4G),其中超過99%的村實現光纖和4G網路雙覆蓋,貧困地區通訊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2022年之前,我國先後部署了七批電信普遍服務建設任務,從支援光纖通達轉向4G網路建設,從支援行政村向邊疆、海島拓展,累計支援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路建設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其中三分之一的任務部署在貧困地區,推動行政村、貧困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通寬頻比例分別從不足70%、62%、26%全部提升到100%,農村光纖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ps,農村及偏遠地區通訊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
當然,在ITU的三方面要求中,100%的覆蓋實現了服務的普遍性和接入的平等性,但使用者承受性也需要同步滿足。在面向全國廣大使用者提速降費的基礎上,主管部門要求電信普遍服務地區資費不得高於其他地區。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面向農村脫貧戶持續給予5折及以下基礎通訊服務資費折扣,農村使用者使用寬頻網路的負擔大幅降低,獲得感有效提升。
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資訊通訊行業發展規劃》專門提出“新一輪電信普遍服務工程”,其中提出了推進農村5G網路覆蓋,推動低頻5G網路向農村及偏遠地區延伸,優先在有條件的重點行政村開展5G網路建設,推廣5G在精準化農業生產、遠端醫療、線上教育等領域應用普及,到2025年實現行政村5G通達率達到80%。截止目前,資訊通訊業累計支援超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路建設和農村地區10萬個4G、5G基站建設,我國曆史性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頻”,打通了廣大農村地區接入數字時代的資訊“大動脈”,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目標。
十年持續推動電信普遍服務,讓偏遠地區居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了優質的資訊基礎設施和服務,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6月,我國農村地區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僅為30.1%,到2024年底上升為67.4%,實現了翻番。
普遍服務形成鄉村振興數字化底座,物聯網發展也從中受益
電信普遍服務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寬頻,這一數字化底座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打下基礎。同時,由於鄉村地區、偏遠地區實現通訊基礎設施的覆蓋,一些面向偏遠地區和農村產業的物聯網應用得以快速發展起來。
電信普遍服務給更多農村和偏遠地區消費者帶來更好網路,帶動了相關服務體系建設。中國電信業雜誌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累計33.78萬個“一點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完成建設,“寄遞+農村電商+農特產品+農戶”模式得到廣泛推廣;遠端醫療服務網路覆蓋所有市縣,並向社群和鄉村基層延伸覆蓋,全國70%的衛生院已經和上級醫院建立遠端醫療協作關係。日益豐富完善的鄉村數字化服務體系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網路覆蓋的不斷完善,面向農村地區的物聯網應用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利器,尤其是在面向農業生產和農業產業鏈的物聯網應用,正在為現代化農業注入新的創新元素。同時,山區、森林防火監測、野生動物保護等工作也依賴物聯網解決方案,這些地區一直是網路難以覆蓋的區域,在普遍服務的推動下,部分地區可以實現網路接入,能夠做到依託公共網路部署物聯網應用。
值得強調的是,鄉村振興場景是物聯網應用的重點領域,物聯網能夠提供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與電信普遍服務水平強相關,電信網路能夠覆蓋的地區,也是物聯網可能提供服務的地區,可以說,電信普遍服務為物聯網普遍服務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
未來,隨著普遍服務的推進,加上網路共建共享的深入實施,依託電信基礎設施開展物聯網服務的範圍會進一步擴大,讓電信普遍服務的成果也惠及物聯網產業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