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的救贖?國家出手,大力整治天價彩禮 2025-04-22 18:26 智谷趨勢Trend 轉載自 | 智谷趨勢Trend 作者 | 鹿鷺 打擊天價彩禮,提振婚育率,國家動真格了,力度越來越大。 近日釋出的2025年中央一號檔案裡,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部分,重點強調了“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治理”,傳遞出很不尋常的訊號: 高額彩禮治理,首次被放在“移風易俗”問題的第一位,“打擊婚託婚騙”也首次寫入一號檔案 這已經是中央連續五年來在一號檔案中點名“高價彩禮”“高額彩禮”,可見重視程度,表述上調門越來越重,位置也越來越靠前: 2021年一號檔案強調“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 2022年提出“推進農村婚俗改革試點和殯葬習俗改革,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2023年提出“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2024年再次明確要求“持續推進高額彩禮、大操大辦、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 2025年明確“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治理……加大對婚託婚騙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為什麼“天價彩禮”鬧得民間沸騰,上升到如此高度治理,卻依然屢禁不止? 國家出手的背後有何深意,各地“組合拳”出擊之下,“天價彩禮”是否會成為歷史? 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中國,鉅變正在連續發生,“天價彩禮”整治,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這幾年,存在感薄弱的江西,卻因為彩禮問題徹底出了圈,相關段子滿天飛。 ——你知道世界三大名錶麼? ——理查德米勒,688萬8;百達翡麗,88萬8;江西老表,38萬8。 ——江西丈母孃收了彩禮,為什麼要回贈三床棉被? ——這樣晚上躲在被子裡哭就聽不到了。 江西甚至有銀行推出過“娶媳婦分期付款”,年利率最低4.9%,最高可貸30萬,一時熱議沸騰。 不過,江西彩禮雖然不低,但彩禮高的地區不只有江西。 比如說甘肅慶陽。2022年就有網友在領導留言板反映,被女方父母要了28.8萬元,遠超自己自己所在縣的12萬多。當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1萬出頭,28.8萬大致相當於25年收入。 再比如安徽淮南,除了二三十萬的彩禮現金,還要支付縣城房子的首付,加上相應的酒席三金等婚慶開支,少說也要五六十萬,結婚就是脫一層皮。 在山東、河南的一些縣區,彩禮則是“萬紫千紅一片綠”再加上“一動不動”: 萬紫,是指一萬張5元人民幣,千紅是一千張100元,再加上一堆50元的人民幣,總額在18到20萬之間; “一動”則指小轎車一輛,“不動”指在城區有一套房子; | 圖片來源:安遠新聞 這樣的配置要求,很多男方不禁高呼“結不起”。巨大的彩禮壓力下,“多子多福”越來越少人提了,變成了“生兩個兒子就哭一場”。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龔為綱2024年的調查顯示,全國平均的彩禮金額約為14萬元。西安交大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靳小怡在2018年在全國11省開展的百村抽樣調查中則發現,農村男性的婚姻成本均值是當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八成以上的已婚男性有因婚借貸的經歷。 然而,如此天價的彩禮,也沒有換來想象中的幸福。 婚前約定的高額彩禮,造成了不少農村男性婚後經濟貧困。為了償還彩禮帶來的債務,農村男性普遍成為外出務工人員,夫妻間的兩地長期分居,又可能成為婚外情的誘因。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李永萍2018年駐長春某村調研時發現,全村平均每8戶人家就有一戶離婚,而夫妻一方或雙方有婚外情的現象嚴峻,而外出務工是婚外情的一大誘因。出軌物件,一般都在在離村子十里地的範圍之內。 在西南貴州,2022年玉屏侗族自治縣農村離婚佔該縣離婚總數的95%;在雲南富源縣,2020年的農村離婚登記人數佔比60%;上文提到的甘肅慶陽,2018年時,農村女性平均離婚年齡已逐年遞減至35.7歲,此前7年間,由女方先提出離婚的佔比超8成。 沉重的彩禮負擔,壓垮的還有一些農村的老年人。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和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華就在調查農村老年人自殺的過程中就發現,不少非正常死亡的案例背後都有“天價彩禮”的影子。 事實上,女性也不一定是天價彩禮的受益者。2023年四川普格縣16歲少女“逃婚”事件中,女方家人收了26萬彩禮,就要把其許給當地一個男子結婚。因高額彩禮導致分手的情侶,更是不計其數。 一句話總結,天下苦天價彩禮久矣。 天價彩禮的系統中,沒有一方是贏家。國家出手整治天價彩禮,已經呼聲極高。 不過,天價彩禮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背後的社會經濟文化基礎根深蒂固,難以迅速剷除。 在傳統觀念中,女性是“早晚要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一旦結婚,女性就居住在男方家,勞動力也“交割”給了男方。一些觀念陳舊的人認為,養女兒成了“虧本”的事情,出嫁索要一筆補償是自然的。 雖然時代已經變了,但農業時代的思維依然有一定的殘留。尤其是在農村,現實中存在一些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比如“外嫁女”繼承財產就面臨不小的阻力。 與此同時,農村又存在明顯的性別失衡現象。 2020年七普資料顯示,我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男性比女性多了3490萬,出生人口性別比111.3,20到29歲適婚年齡段性別比超過120,超過了102~107的正常範圍。 這樣的性別失衡,在農村尤為明顯。2024年初,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釋出了的《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狀況》調查報告的結果觸目驚心: 119個村超4成村莊,存在較為嚴重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 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隨著“招娣、盼娣”們有了透過打工經濟獨立的機會,大量女性前往城市打工並選擇定居,人口流出地的女性數量進一步減少,人口流入的東部擠壓了中西部的婚姻機會。 男多女少的後果就是,女性議價權更高,男性不得不提高彩禮來提高競爭力。由此,彩禮更多地體現出支付屬性。 武漢大學大資料研究院副教授龔為綱在其研究就指出,出生性別比的失衡程度和女性流動情況的組合,總體上決定了各地婚姻市場的失衡程度和彩禮高低。 不少研究人員都觀察到,彩禮金額的暴漲起源於2010年前後。 這恰好是性別比差距最大的85後、90後一代走入婚姻市場,加之房價興起、外出打工潮興盛之時。 農業社會思維下“重男輕女”的歷史遺留問題,現實中工業化帶來的女性獨立相結合,導致農村年輕一代需要面對比父母一代更大的婚姻壓力。 當人口開始負增長,“一把手”親自抓生育,整治農村“天價彩禮”就變得刻不容緩。 事實上,中國提振生育率的希望就在於小城市和農村,這些地方,恰恰是高額彩禮的重災區。 根據統計資料,2023年中國15-49歲育齡女性的總和生育率為1.007,其中城市生育率為0.853,鎮的生育率為1.034,而鄉村的生育率為1.290。 從全球範圍來看,城鎮化程度高的地區,生育率都相對較低。中泰證劵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指出,生育意願與收入水平和城市化率成反向關係,故應該透過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來改善生育條件和環境。 未來的生娃藍圖,恐怕還是“農村包圍城市”,高額彩禮這隻“攔路虎”必須拿下。 事實上,全國各地都已積極行動,打響了圍剿高額彩禮的一場場戰役。 例如在彩禮大省江西為了整頓彩禮,已經從約束、監督,鼓勵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2023年年初,江西省民政廳等14部門印發《關於開展農村婚嫁彩禮專項治理若干措施》,提出將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約3倍,約6萬元作為彩禮限額標準,為彩禮劃定了“紅線”。 南昌市在2023年共建立2127個紅白理事會,做到紅白事操辦100%登記造冊,指導1544個行政村修訂村規民約,將彩禮限額、紅白事操辦標準納入村規民約,對彩禮進行約束。 |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贛州的全南縣建立了“喜事管家”服務機制。喜事管家由村支書、婦聯主席和群眾推舉的村裡德高望重人士組成,對婚嫁全過程進行規則的制定;對高彩禮現象則進行勸阻。 贛州市安遠縣則向實行零彩禮、低彩禮的家庭發放優先子女就讀、享受果園水肥一體化補貼,享受創業補貼等獎勵。當地官員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安遠縣平均彩禮水平與2023年一季度相比,降低了8.4萬。 | 圖片來源:安遠新聞 類似的措施在全國各地也都在發生: 江蘇沭陽縣,舉辦沭陽小大姐新時代文明婚戀倡導活動,倡議未婚女青年拒絕高價彩禮。 寧夏涇源縣,明確彩禮最高金額不超過6萬,倡導女婿贍養岳父母; 甘肅省定西市,2022年規定婚嫁禮金不超過5萬,一年後公佈70%的出嫁方彩禮控制在5萬以內,比之前下降了10.9%。 …… 隨著國家持續出手,一場聲勢浩大的整治天價彩禮運動,已經深入到廣袤華夏的每一個角落。 從2021年至今,為了遏制高額彩禮,全國成立了32個國家級、小1400個縣市級的婚俗改革實驗區,從黑龍江到廣州,遍佈大部分國土,如同涓涓細流推動移風易俗的任務,形成思想轉變。 更強有力的支援來自最高法。 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指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一方以彩禮為名借婚姻索取財物,另一方要求返還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援。 移風易俗從來不易,但為了百年大計,國家的態度已經異常堅決。高額彩禮,必須打下去。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