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躺平1年,還是忍不住滾回去上班了

本文由豆瓣使用者@已登出  授權釋出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23年底正式辭職躺平,到25年1月重新回到職場躺平這1年多是真開心啊。說下這1年多的感受:
 1. 
fire期間不做家務不帶娃不幹活,因為只想單純躺平,所以剛fire時就定好了目標,不以家庭生活為己任,請了個住家阿姨,負責家裡的所有事。自己每天無所事事,毫無壓力。
 2. 
前三個月是放鬆的,工作多年離開職場,什麼焦慮煩躁全部沒有了,早上醒來想到不用趕地鐵,整個人都很開心,我願稱這個階段為放鬆調整階段,主要就是休息,狀態還是不錯的。
 3. 
差不多第4個月開始,徹底放鬆後發現,每天有一大把時間可以安排,天天睜開眼就看小說、看劇、看紀錄片、看電影等等。
日常是這樣,9點醒,隨便吃點早餐開始看劇/小說/動漫等,看到12點吃午飯,吃完刷會手機午睡,睡到下午2/3點起來,要麼繼續劇或者玩手機到下午6點半,老公下班、孩子幼兒園放學、阿姨做好飯,一家人一起吃飯散散步,10點半睡覺。
 4. 
每天看劇的日子差不多持續了3個月,即辭職後第6個月,開始出問題了,完了,怎麼開始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了。
早上起來開啟電腦不知道看啥,手機刷刷覺得無聊自己都放下了。想了想肯定是沒出門的緣故,所以改變了計劃,安排每天出門。
早上9點起床,吃了早飯就出門,健身/圖書館/逛街/學點興趣愛好等等,中午有時間就回家吃飯午睡,懶得回就在外面逛一天,到下午6點半回家吃晚飯。不得不說,每天出門的狀態確實比在家待一天要好得多。
 5. 
每天出門的日子持續3個月也膩了,這時已經fire差不多9個月了。當時的狀態就是,每天出門漫無目的,旅遊也沒興趣,逛街也逛膩了。健身(或其他興趣愛好班)也無聊,身材是變好了,但是對健身的熱情已經沒了。唯一還有點興趣的就是去圖書館看書和找朋友聊天。但是朋友都挺忙的,每天看書也找不到意義所在。
 6. 
最終決定重新找份工作的原因,是覺得整個人狀態越來越差。思維很明顯變遲鈍了,越來越不想見陌生人,覺得與社會沒有連線。人是群居性動物,與社會脫離太久會出心理問題。
 7. 
整個fire過程中,沒有任何外來的壓力,家人朋友及經濟壓力都沒有,純屬是自己心理變化很大。
 8. 
2025年1月找個了班上,就當打發時間。於是,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每天到了辦公室就怨氣沖天,不知道這回能堅持多久。
 豆友評論 
@天外飛青 
問題是fire之後生活沒有建立秩序,自然就會頹廢下去。
@豆瓣小新
確實,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fire,樓主找到了一條更適合的路,挺好的
@今天種樹也不晚
很有意義的帖子,確實fire的難處很多,遠不是簡單的錢夠了就行
@綠山牆的安妮
理解,我是不能不工作的,會廢掉,工作至少讓我看起來是個人,哈哈。
@高粱
在休息時間做的很多覺得爽的事情,其實這種偶爾為之確實滿足程度挺高,但是一直做下去就例如偶爾吃的甜點,如果當成主食,那不但不美味了,可能很快三高還會上來。
@怎麼又吃上好佳
培養一個需要花時間的愛好、鑽研一個事情、或者結交一個圈子的朋友,可能就會那麼無所事事了
樓主回覆
我都試過了,沒用。後來我覺得人需要不斷的新鮮事物的刺激,而這工作能帶來。
@方塊
不是持續新鮮感,新鮮感總會達到一個閾值。而是一件事情深挖,比如打球打得更好,畫畫畫得更好。這些可以深耕的東西,每到一個瓶頸都會很枯燥的,但克服之後會很有成就感。如果每天去找新鮮,新鮮資源早晚會枯竭。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不如把事情做到極致。
@momo
樓主有點可愛,哈哈哈🤣。但這就是普通人吧。我也是那種,有壓力的時候玩的才香,真有大把時間的時候就有點發慌。
@Roo_
我覺得人是可以無所事事的,但不能一直無所事事……所以,如果找不到平衡點,選擇哪種生活都會痛苦……
@一枚鏟屎官
我覺得半fire是最爽的,沒有壓力,又有事幹,又有一點價值體現,就是每天只上半天班,或者朝九晚五週末雙休的工作,然後壓力比較小,並且有一大筆存款保證無後顧之憂,這樣的狀態應該是比較充實的,既不會長時間無所事事,也有自己的生活時間。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