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vistaweek)
編輯:張三
要問國產劇最讓人難忘的一句經典臺詞,那一定是——
天津這個地方,情況太複雜了。
最近刷到的爆款影片全來自這個抽象、鬆弛又歡樂的城市,持續印證著餘則成凝重表情的可信度。
在天津,可以不活,但不能沒有活。
坐輪椅遛狗、開三輪車進商場、白髮老奶手機店敲程式碼、高鐵站泡腳、大街上踩高蹺……
乍看離譜,再一看是天津啊,那沒事了。
@有料抹茶醬
現如今帶著#天津還是太複雜了#標籤的影片是網際網路一級警戒,看了就忍不住爆笑出聲,也停不下狂刷的手。(配合上面音訊食用更佳)
“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天津”,年輕人全在評論區喊著“等我老了也要去天津搗亂”。


一聽到“來到了天津衛,嘛也沒學會”的bgm,就知道接下來的場景如同即興性質的沉浸式小品。
現代人嚷嚷著要為自己而活,天津老人早已經把理直氣壯做自己燒錄進了DNA。

“老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完全是一個偽命題,反差感才是地地道道的天津味兒。
有人坐在輪椅上蹬著腿前進,有人拄著拐在人行橫道上健步如飛。

踩著輪滑鞋推輪椅,六旬大爺帶大媽遛彎,看得二旬年輕人心裡暖暖的,在床上翻個身繼續刷。

陸地上的人玩得歡快,水上的人也精神頭十足。
把冰當船劃,北極熊來了都得跟著學。

這邊凍成豬肝色的大爺在跳水,那邊冰球正打得火熱。
同一片冰面上還有溜冰的、扭秧歌的,岸邊有舞獅的、賣東西的、拍照的。
誰也不干擾誰,把世界玩成了自己的遊樂場。

銀行網點裡踢毽子把網友看呆,天津人反倒納悶起來:你們那兒不這樣嗎?

天津老人的元氣不只在於體格上的瀟灑從容,還在於對腦力的不懈挖掘。
現有的交通工作騎起來都不爽,還得是自己造的比較給勁。

當別地兒電子消費品店被小學生爆改成免費網咖的時候,天津店裡的老奶正在平板上敲程式碼,敲出一個百萬贊短影片。
AI取法取代人類,鐵證如山,它怎麼可能描述得清天津老人的顱內宇宙。

@小樹醒了
我斷定毛姆要是能刷到天津影片,至少得變成85%濃度的精神天津人。
畢竟他那句“大膽去做不要怕,沒人在乎。就算有人在乎,人又算什麼東西”,和天津人核心高度一致。
只要心態好、自信又淡定,就既能把自己伺候舒服了又能娛樂大眾。
“天津市歌”裡唱著“學會了開汽車”,果真天津街上就出現了開兒童車出門的超大齡兒童。

馬出現在大馬路上,考慮到是在天津也實屬正常。
用網友的話說,要是滿大街都是十分“正常”的行人,反倒有些不正常。

@夜皎檀
跳水的大爺拎著一瓶洗衣液,裡面裝著不知名液體,能用來漱口、澆頭、沖涼。
比男士十三合一的洗滌劑還猛,真正的勇士藏在天津市井裡。
遛狗的大爺用一條繩遛兩條狗,下面的馱著上面的。
而大爺牽著的還是上面的。

@比奧利奧還傲
網友建議人也摞上去,嚐嚐被馱著的滋味。

作為網紅打卡地的廣場雕塑,出現在俊男靚女的擺拍精修圖裡。
而咱們大爺只需要流露真我,拿起手機跟雕塑一塊看,不緊不慢一個動作把大家逗樂了。

總是在意別人眼光,這樣拘謹活著的價效比太低。與之相反的肆意活著,已經成了天津的市格。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會變成別人的褲衩,無數網友想從天津人身上偷師這一人生哲學。
眼睛上蒙紗布,那咋了?一點不妨礙看書看得出神。

頭上戴護士帽,少見多怪,掰掰率先一步實現穿衣著裝自由。

高鐵站泡腳、地鐵站戴頭巾,沒人能動搖天津人內心的淡定和寧靜。

相比起來,只是塑膠袋套頭當傘用,已經很“中規中矩”了。
不過架不住所在地太有魔力,配上“天津這地方太複雜”的文案,流量就蜂擁而來,又出一個百萬贊。

@MiKASA
大家感慨難怪《俗世奇人》寫在天津衛,這兒的水土太養人,每個人看起來都太有活人感。
自得其樂的同時,有點“為所欲為”的喜感。
哪兒有提示牌,哪兒就是“違規現場”。
反對迷信的宣傳欄跟前,算命的人圍成一團。

賣小玩意的裝貨小車,安安分分緊靠著禁止流動攤販的圍欄。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安心得很。

不懂貼臉開大這門學問,就不算純正天津人。
老年才藝大賽的主辦方是殯儀服務中心,確實很貼心得極具前瞻性,幫參賽選手和觀眾解決後顧之憂。

都說天津這地方太有說法了,別的地是馴化人,天津是教人釋放天性。
腳踏車推進商場,三輪車騎進超市,旁若無人、異常鬆弛。

“天津人這麼做一定有ta的道理”,網友們已經能夠說服自己,無條件站在天津奇人那一邊。
甭管大爺騎車還是開車進醫院,萬一是咱大爺的車病了呢?


@嘿嘿嘿
共享單車被用來臥推,讓人明白過來什麼叫真正的動感單車。

中國人有自己的佛羅里達,日常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換種方式存在。
有能用來做健身器材的腳踏車,就有用來做車道分割線的腳踏車。
細思極恐,畢竟腳踏車從未親口宣告過它不是槓鈴和白色實線。

地鐵站可以開在奶茶店上面,站牌也可以是人肉舉起來的。

羊肉串烤爐是人形移動的,出沒在大街小巷和城管的面前。

“原木轎廂”也是移動的,前面大爺雙腳賣力蹬,後面大媽雙腿伸出來透氣。

無所顧忌的混搭精神在天津得到了長足發揮,人人都是夢想改造家。
電動車上嫁接木頭凳,塑膠椅子充當轎車駕駛座。
看得人一愣又一愣,“但一想這裡是天津,一切就合理了”。

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在天津被偶遇,顛覆你的想象力。
哈兒的移動老頭樂?復古款痛車?潮流版甲殼蟲?大腦來不及琢磨明白眼前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就載著天津人跑遠了。
新能源車企最喜歡把“不被定義的車”掛嘴邊,真應該來天津采采風,

至於天津計程車,就更是都市傳說一般的存在了。
網友們暗中較量誰遇到的司機更懂車內美學,有配備茶具和山水擺件的、電子裝置和玉佩首飾古今合璧的、放一堆珠子讓乘客邊坐車邊做手工的。
在大家的描述中,碰到有趣司機是天津遊的重要一環,節目效果比景點帶來的還多。

天津彷彿有魔法,讓萬事萬物脫離它固定的軌道,短暫地開會小差。
請勿投餵的鳥籠裡沒瞅見活物,但立著一隻羽毛鮮翠的么雞。
偽裝成扶梯的步梯,網友吐槽一句神金後又忍不住想笑。

公交車是“瘸腿”的,私家車是開到別的車身上的。

共享單車也看起來不太聰明,頑強地支撐著人類,像是下一秒就要散架了。
以至於不少天津影片都要帶上#危險動作請勿模仿#的提示,充分彰顯抽象之都的風貌。

@友人A
其實細究起來,要攢搞笑集錦,每個城市都能蒐羅出一堆素材。
但天津,無疑是最“順理成章”的一個。
網友們心甘情願把它奉為鬆弛、抽象、歡樂的代名詞,羨慕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超前精神狀態。
在全國獨一份的交通指示牌又一次被翻了出來,鑑於天津人太喜歡捧哏逗哏、話永遠不落地,得提醒他們駕車時提防過度說笑。

天津人在大家眼中,是富有幽默天賦、直來直往且帶著點淘氣和傲嬌的。
有河南IP的網友在天津體會過從窗戶進餐館,老闆在一旁樂呵,說這種當賊的感覺應該很刺激。

旅遊的潑天富貴這幾年灑過很多城市,十個裡面有八個被封為討好型市格,對遊客好到本地人都羨慕。
只有天津,似乎寵辱不驚,一切照舊,原來怎麼過日子現在依舊怎麼過自己的日子。

不少人曬出天津店面裡“禁止毆打顧客”的告示,下面往往還有一行小字——除非忍不住。
“這很天津了”,即使是服務業,也不想好的賴的一股腦全部默默受著。

或許正是這種不委屈自己的心態,讓天津的鬆弛搞笑不顯得刻意、反倒生活氣息濃厚。
越是這樣,大家越把天津奉為快樂搞抽象的指定城市。
網上的一些影片出處是不是天津不確定,但冠上天津的名號,就讓人覺得合理起來。

“文明用餐”宣傳單貼在公衛牆上,據傳也是天津的手筆。
不過仔細辨認宣傳單上的落款,應該是重慶渝中區。

遇上抽象事,就找天津。
天津已經成為了一個網際網路符號,承載著網友對日復一日規矩生活之外事物的想象。
“嗑瓜子但不吃”比賽,在天津辦,極有說服力和代入感,像是為這座城市量身打造的抽象大賽。

同樣都是廣場上的遊樂專案,發生在天津和發生在北上廣深,帶上城市標籤釋出在網上,反饋大機率有不小的差異。
天津幽默閒適怡然自得的城市氛圍,讓它“格外有節目”。

街頭上出現喝酒人才培訓基地和名媛職業技術學校的牌子,也成了“天津太複雜”的“證據”。

而實際上前者是商家搞噱頭的廣告牌,後者是教美容美髮的培訓機構,其實並沒有那麼抽象、離奇。
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招牌,但比天津的搞笑感要遜色不少。
能在天津(形容詞)層面上打敗天津的,只有它自己。

來到了天津衛,要的就是嘛也沒學會。
感受到快樂,就是最好的特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選下方按鈕立刻關注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監製:視覺志
轉載:vista看天下
影片號: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