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全球競逐加速:谷歌旗下Waymo周單量突破17.5萬,明年擴張到十城

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再次重新整理了紀錄。
據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於12月5日宣佈,Waymo剛剛實現了每週17.5萬次的付費出行服務。
這一成績標誌著Waymo在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的飛速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底,Waymo的周單量才剛剛達到15萬單,而半年前,這一數字還停留在5萬單。
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無疑證明了Waymo在無人駕駛出行市場的強勁動力和市場認可。

今年以來,Waymo不斷擴大車隊規模和服務區域、允許更多使用者乘坐其無人駕駛出租車,目前已經在美國六七個城市進行穩健擴張,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此前,Waymo首席產品官就曾表示,Waymo有意擴大規模、最佳化成本和提升消費者體驗。   
同時,谷歌母公司正在加大對Waymo的資金投入,宣佈完成56億美元的C輪超額認購融資,以支援其向新城市擴張並進一步開發其自動駕駛技術能力。
Sundar Pichai表示:“正如預期,Waymo今年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到2025年,我們將在全美10個主要城市全面擴張。”
隨著近期舊金山全域無人駕駛的開放、無人車數量的激增和覆蓋使用者的增加,Waymo每週單量在8月反超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蘿蔔快跑後,其每週單量已經超過蘿蔔快跑的兩倍。
公開資料顯示,蘿蔔快跑今年三季度內提供的出行服務約98.8萬次,平均每週提供出行服務8.2萬次,同比增長20%。

從舊金山半島的試點到全城的開放,再到與優步的合作以及未來全美十個主要城市的擴張計劃,以Waymo為代表的美國無人駕駛領域按下了發展的加速鍵,也將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競爭推向白熱化。
Waymo的迅猛發展不僅體現在其每週單量的激增上,更在於美國自動駕駛政策支援力度、技術成熟度、商業化程序以及市場認可度的全面提升。
今年以來,美國對自動駕駛大開政策開綠燈,在聯邦和州政府層面釋出了一系列法規,逐步對自動駕駛向更高等級發展進行鬆綁。
特朗普還計劃任命馬斯克為新成立“政府效率委員部”的部長,並放寬對自動駕駛汽車限制,支援特斯拉無方向盤的Robotaxi落地。
技術上,自動駕駛發展需要海量的資料來訓練和驗證其AI模型。應用規模越大,就越能反哺技術,同時創造新的需求。
飛輪效應下,Waymo等美國自動駕駛企業有能力繼續最佳化演算法,爭奪全球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高地。
從國內來看,無人駕駛行業入局者眾。但目前做到規模化、常態化測試的只有蘿蔔快跑。
蘿蔔快跑很有希望站上國際舞臺,與Waymo、特斯拉一較高下。
蘿蔔快跑剛剛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也是其首批右舵左行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已經面向全球開展業務拓展。
從美國的自動駕駛發展來看,如果沒有規模化的自動駕駛應用,很難形成商業閉環,這將影響企業的生存力、創新力和發展力。
當前,美國Waymo、特斯拉都在加大布局,持續提升他們的自動駕駛技術與擴充套件應用規模。
因此,中國的自動駕駛領域,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競爭,和社會各界的支援,才能引領自動駕駛的發展,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
文末推薦我寫的飛總的職場寶典,揭露職場的規則和潛規則,解決碼農職場發展的核心問題。有興趣的可以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