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股市很繁榮、消費很繁榮,但歸根結底,美國的繁榮是科技帶來的。
Deepseek一夜之間幹掉英偉達4.3萬億市值,相當於騰訊+美團,創下美股有史以來最大單日下跌記錄。黃仁勳前不久還在中國慶祝春節,不知道此刻他碗裡的餃子還香不香了。
小扎則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訴苦,他先誇Deepseek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接著話鋒一轉,提醒美國政府這是一場巨大的地緣政治競爭,並且中美雙方差距非常小,如果美國政府依舊把“美國會在所有事情上領先”視作理所當然,甚至妨礙一下也無所謂,那就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困難。
或許哈里斯團隊收穫了少數族裔的選票,但他們選擇無視矽谷傳來的焦慮,一心只強調政治正確,這就逼得科技巨頭們不得不轉投特朗普了。因為,明眼人已經看出來了,兩黨之爭是其次,國運之爭才是重中之重。


國運在哪裡?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發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旨在揭示那些可能在未來幾十年深刻影響世界的創新。這份榜單自2001年起釋出,彙集了全球頂尖科學家的前沿視角,已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重要風向標。
今年,這份榜單的重點在於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的威力大家已經見識到了,自動駕駛為什麼又入了MIT的法眼呢?他們也給出了理由,中國的蘿蔔快跑和美國的Waymo正在積極開拓市場。
自動駕駛首先能帶來交通行業的正規化革命。
L4級別的自動駕駛已經不需要方向盤了,怎麼理解這件事呢?
可以把它想象成騎一匹受過訓練的馬。你坐在馬背上,它自己就知道往前走了,並且它還有自我防範的意識,不會撞到其他的馬。對馬兒來說,行走就是它的生物本能。自動駕駛就是要賦予車輛類似馬兒的生物本能。
尤其是在與人互動的方面。騎馬無法像開車那樣,透過打半圈兒韁繩讓馬左轉30°,但馬兒不需要你下達如此精確的命令,或者說,韁繩的目的不是為了精準操控,而是與馬兒交流,讓馬兒知道你的意圖,它自己就能完成加速、減速、轉向、自動尋路等操作。
想象一下,未來城市裡所有的車輛都由AI調控,車距可以壓縮到釐米級。紅綠燈也不需要了,再也不要考慮什麼綠波跑法,擁堵被徹底消滅。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結構的重構,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也能變成八卦城那樣的多中心網路型城市。私家車的概念將不復存在,車企變成運營商,物流成本降低70%等等。
自動駕駛真正的前景在於,重塑所有城市的時間與空間。

【沒有紅綠燈的“八卦城”——特克斯縣,從中可窺見未來城市的影子】

自動駕駛好乾嗎?
自2013年成立自動駕駛部門以來,12年裡,李彥宏燒完了一千億,但也不敢說100%掌握,因為自動駕駛實在太難了,難到行業大佬都在訴苦。
前華為智駕負責人蘇箐在地平線智駕科技暢想日上說到:“自動駕駛真的非常難,我已經快抑鬱了。有時想,幹了十多年,每天看到這麼多問題,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花了這麼多錢幹這件事,都還沒過這個拐點,就會很絕望。很多朋友問我要不要改行去做具身智慧?我想,咱們連自動駕駛都搞不定,有什麼資格做機器人。自動駕駛應該是第一個工作在物理世界和人互動的機器人,它處於半規則和半非規則的場景裡。如果連這種東西都搞不定的話,去做一個非結構化的機器人是不可能的。”
外國大佬也訴苦嗎?不,已經沒得訴了。
曾經與Waymo、百度並稱自動駕駛三巨頭的Cruise倒了。不瞞大家,去年聽到它倒閉的訊息,我才第一次認真的瞭解了一下它。
2013年,懷揣著致力於讓自動駕駛汽車成為現實的美好願景,Cruise誕生了。
僅用半年時間,它們就做出了一款能讓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自動行駛的套件,這應該算是自動駕駛最簡單的場景之一了。
後來,通用花了5.81億美元將之收購,抱上大腿的Cruise開啟了自己的燒錢之路。
2018年,燒掉職業怨種軟銀的22.5億美元。
2022年,燒掉通用、本田、微軟湊出來的50億美元。
直到2024年解散前夕,還拿了通用的8.5億美元用來還債。
合計燒了超過100億美元。
截止目前,除車企以外,還在研發通用自動駕駛技術的,只剩下蘿蔔快跑和Waymo了,正巧對應眼下的科技格局。

蘿蔔快跑與Waymo,各自的生死之戰
蘇箐還提到,自動駕駛這個行業,它的對標物件不是車企,而是人,在沒超過人之前,就是個高科技玩具。但當它有一天比人好的時候,價值就會立刻跳上去。
今年5月,蘿蔔快跑釋出了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大模型。在此之前,大家普遍認為蘿蔔快跑的車路雲一體化做的更好,而Waymo更注重AI。事實證明,百度在AI層面的積累非常強勁,絕不會低於Waymo。在路況相對複雜的國內,蘿蔔快跑積累出了1.3億零重大交通事故的記錄,Waymo則宣稱它們的交通事故率是人類司機的1/3,這一局,蘿蔔快跑完勝。順帶提一下,現在看來,中國複雜的道路資料反而是蘿蔔快跑最寶貴的資產。

目前,蘿蔔快跑和Waymo正在各自國內大力推進產品落地。蘿蔔快跑已經覆蓋了10座城市,相配套的車路雲設施也在積極建設中。Waymo與Uber合作的無人計程車進展緩慢,好在美國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物流,Waymo無人卡車業務的利潤能達到60%,但這些都還遠遠不夠。
去年,蘿蔔快跑在釋出會上宣佈,第六代車的成本只有谷歌Waymo無人車的1/7,甚至位元斯拉宣佈26年量產的cybercab還要低。這表明在出行端,蘿蔔快跑有機會先於Waymo和特斯拉實現規模化運營。
甚至,在兩家公司的背後,能清晰的看到中美髮展模式之間的競爭。美國憑藉強大的資本與冒險精神,用不斷堆料的原始方法衝擊技術極限。中國則更多的依託新基建打造出“溫室大棚”,讓企業在其中茁壯成長。最終的勝負可能不取決於單一企業,而在於哪個國家的交通體系能率先實現數字化重構。但不管怎麼說,24年的Deepseek和蘿蔔快跑已經給全球帶來了一些震撼和反思。

····· End ·····
星海情報局 系統研究
中國製造與國產替代
專注中國產業崛起故事

入駐媒體平臺
36Kr/ 觀察者網風聞社群/ 網易
虎嗅/ 雪球/ 騰訊新聞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