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義造車:五菱宏光MINIEV是神車再續還是曇花一現

本文系深潛atom第75篇原創作品


當新能源車還在和無人駕駛、5G、智慧出行等各種高大上的概念劃等號時,五菱宏光MINI EV冷不丁來了一波騷操作——續航里程120公里到170公里,價格區間2.88萬至3.88萬,就這價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礎配置該有的都有。
最神奇的是,從2020年9月五菱官方公佈的銷量資料來看,它的出貨量居然達到了17.6萬輛的成績,並且連續保持了6個月的銷量增長。五菱宏光MINI EV 在9月銷量甚至超過了特斯拉,一波國內車企還在研究怎麼抵擋特斯拉,“人民的代步車”五菱宏光MINI EV已經單月銷量超越了特斯拉,躋身第一個國產單月過萬銷量的新能源車型
01
為什麼傳統微型車不香,
而五菱宏光MINI EV這麼香?
傳統微型汽車,主要以梅賽德斯-賓士旗下的Smart和寶馬旗下MINI系列為主。這類車誕生的背景,都是基於歐洲城市的空間格局。雖然我國城市化程度不斷攀升,一線大城市的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早已超過大部分國際化大都市,但是傳統微型車依舊“水土不服”。

△Smart
首先,傳統微型車的價格高。在同等價位中,可供選擇的車型更多,而且更實用。以Smart和MINI為代表的傳統微型車的品牌陷阱和尷尬在於,這種購車選擇常常會被認為是“人傻錢不多”,既無法滿足品牌本身所帶來的社交虛榮,又凸顯出一種預算不夠還想攀附品牌的捉襟見肘。消費者既不能將這個價位的車型作為基礎剛需,也很難作為改善型需求來選購。高不成,低不就,是這類傳統汽車最大的Bug。
五菱宏光MINI EV相對而言,就比較純粹,直接低價打到底。但也從側面揭示了傳統汽車的一個秘密,那就是汽車本身的造假並不貴,而傳統汽車的定價體系嚴重官僚化,靠價格壟斷來維持高利潤的嫌疑巨大。當五菱宏光MINI EV把價格打下來後,消費者在選購時的各種顧慮和糾結,就煙消雲散了——人們對這個價位的汽車,基本沒有什麼過高的期待,詭異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反倒會給他們一些列超出預期的精細,甚至能帶來一系列的社交虛榮的滿足。

△五菱宏光MINI EV
02
新能源的普及,
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
這種產品和價格策略的勝利,我們在早期的小米手機那裡得到過應證。人民對汽車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大部分需求都被卡在了價格之外,當有一家攪局者把價格體系打下來之後,這個需求很快就能得到釋放。
當年的iPhone就一如現在的特斯拉,iPhone打開了中高階市場,也極大的帶動過了人民群眾對於智慧手機需求的熱情。這個時候,價格親民的小米,就成了叫好又叫座的產品。甚至還衍生出了用小米的看不起用iPhone的社交鄙視鏈,年輕使用者覺得iPhone是街機,自己的小米手機同樣能打電話能玩遊戲還更便宜,憑啥就不香呢?

△小米手機
即便在五環內使用者中,“老頭樂”的存量依舊巨大。以北京為例,衚衕裡停車簡直就是世紀難題。老頭樂有其天然的使用場景。但老頭樂衍生出的交通治理問題,也不容小覷。如果這個價位的微型電動車能取代一部分“老頭樂”,隨著駕照和車險的配備,整個交通治理的問題和壓力應該能得到一部分緩解。而且也能滿足相當一部分使用者對汽車駕駛的需求。
以五菱宏光MINI EV為代表的微型電動汽車,或許也能推動新能源汽車自下而上的普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高階電動車在努力把汽車納入摩爾定律,將價格降下來,特斯拉之前宣稱,希望以後的定價能到17萬人民幣;而以五菱宏光MINI EV為代表的微型電動汽車也一定會相向而行,隨著產品的迭代開發更高價位的產品。這種相對的位移,會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方向加速電動車的普及
03
低價策略
能帶來五菱品牌的擴張嗎?
在燃油車領域,五菱宏光也因為秋名山神車的梗而話題不斷,但社交傳播的成功,改變不了五菱宏光下里巴人的品牌定位和調性。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換條賽道,在2.88萬至3.88萬這個價格區間裡,五菱宏光MINI EV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它可以滿足更豐富的使用者群體,具備更多突破原有品牌桎梏的可能性

△五菱宏光MINI EV
五菱宏光MINI EV能收穫更大的認可度,可能也會引出一個新的思考題——開一輛上了電動綠牌的五菱宏光MINI EV上路,會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嗎?電動車本身被賦予和所代表的高科技方向是不是沖淡了價格本身所代表的社會評價屬性?就比如,QQ曾經被認為是小孩子的社交工具,但在智慧手機的時代微信卻被認為是一個人擁抱高科技的代表,而被更多的中老年人所接受,進而打破了原有的社交圈層而獲得了新的成功和勝利。
但五菱宏光MINI EV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複製小米手機的神話,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小米手機能成功的核心,不僅僅在於低價,而是在於先透過低價和不斷的品牌闡釋和傳播,收穫了核心使用者,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原來的手機銷售過分依賴傳統渠道的窠臼,伴隨著電商的發展和崛起一同成長。五菱宏光MINI EV目前的品牌傳播和闡釋,相比小米的攻勢,顯得極其孱弱,還有著濃厚的傳統汽車行業的積習
但真正的考驗還是在產品迭代上。如果能沿著這條策略,如我們在上文章所分析的那樣,向著更優質的產品體驗往上攀升,五菱宏光MINI EV系列,收割更大使用者群體的想象空間極大。畢竟新能源汽車核心配置,比如電池和駕駛系統,第三方的技術都已經越來越成熟。甚至連特斯拉也開始接納和使用寧德時代,而軟體系統的迭代和普及肯定會比硬體更加開源和迅速。
在汽車製造業的另一個維度上,更有鏡鑑意義的案例是印度神車塔塔Nano,它由塔塔集團為印度市場而研發,百公里油耗4.83L,據傳這款車型在印度賣2000美元,摺合人民幣不到14000元。但其母公司塔塔集團旗下擁有路虎、捷豹等高階品牌。如何製造價格更便宜但是質量又有保障的汽車工業品,才是更考驗我們工業製造能力的命題。

△塔塔Nano
五菱宏光MINI EV揭示開了造車行業的另一種思路——高大上的路上熙熙攘攘,貼地飛行的路上說不定風景獨好。不裝、不端著的品牌策略,大機率會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在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搭載著綠牌的五菱宏光MINI EV在市場擴張上能一路綠燈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往期閱讀推薦
本文轉自【深潛atom】,一個提供洞察商業方法論和視角,以及研究結論和觀點,致力於新的網際網路書寫的範本建立的諮詢工作室。
▲掃碼關注深潛at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