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週報38》:算算養老金這本賬

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並對外發布。
市場關注的內容主要有2點:
1. 延遲退休年齡:我國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性退休年齡從60歲延遲至63歲,女性從50歲延遲至55歲或55週歲延遲至58歲(2025年1月1日開始執行)。
2.繳費年限:從2030年起,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將逐步從15年提高至20年。
這件事說到底就是在試圖解決養老金的可持續性問題,本期資料週報,智本社資料中心將以此作為專題,帶各位社友系統地看懂中國的養老金現狀。
資料週報38《養老金專題》
分為五組資料,全文2500字,共計14張圖表
1. 養老保險基金的構成與覆蓋人群
2. 養老保險基金總收支現狀
3. 三大養老保險基金的細分現狀
4. 養老金還能發多少年?
5.一些建議
本期資料與圖表為智本社原創,歡迎社友們儲存轉發。
 正文
1. 養老保險的構成與覆蓋人群
在我國養老體系中,由政府主導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佔據絕對的核心,因此本期內容均為第一支柱資料。
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按照收入與支出結構,包括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三大類。
2023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合計參保人數達到了10.67億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45億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億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6000萬人。
其中,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人口有1.64億,領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人口約1.15億,領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人口約2100萬。
2. 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現狀
根據智本社資料中心統計,從2004年開始,我國的三大養老基金無論是年度結存還是累計結存整體都保持增長態勢。
年度收支結存除了因2020年疫情影響,政府對部分企業養老金繳納實行了為期10個月的大幅減免,導致當年養老基金收入下滑1萬多億,產生了5000億的缺口外,近年來整體保持在每年6000億左右的結存,2023年年度結存超過8000億。
累計結存更是實現持續升高,2023年三大養老基金的累計結存達到7.8萬億,這些資料也是部分人認為我國養老金不存在缺口問題的依據。
實際上,財政對養老金提供了大量的補貼。2018年,財政對三大養老基金的年度補助為1.21萬億,之後以每年7%的平均增速上漲,到2023年,財政補助已經達到1.75萬億。(2017-2018的增速變動是因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體系改制導致)
在扣除掉財政補貼後,我們才可以真正一窺當前中國養老體系的全貌,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如果只看三大養老基金的純保費收入,2013年時,中國的養老體系就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狀況,隨後缺口開始逐漸擴大。
到2023年,當年的養老基金保費收入為5.5萬億,但養老基金的總支出達到6.8萬億,當年度支出缺口高達1.3萬億。
當然,以上內容只是整體趨勢,三大養老保險基金對應不同人群的收支、財政補助、滾存結存狀況各有不同,領取的養老金待遇相差數十倍,這個我們在下文中會一一解答。
3. 三大養老保險基金的細分現狀
先來看企業職工養老基金賬戶的執行狀況,這個基金就是大部分非體制打工人所貢獻的賬戶。
2023年,企業職工養老基金賬戶收入超過5萬億,其中保費收入4.3萬億,財政補貼0.78萬億;支出4.7萬億。年末實現累計結存將近6萬億。2022年,智本社資料中心測算退休職工養老金年月均領取金額為3100元(下文會有詳細圖表)
實現了678的格局,即累計結存超6成,支出佔據7成,保費收入佔8成。
再來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金的賬戶執行,不要被字面所迷惑,這個賬戶就是農村居民的養老賬戶
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金收入共計5478億,其中…

下文內容包含:
剩餘城鄉居民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執行狀況,收入與支出是多少?補貼了多
三種基金對應三大人群發放的養老金平均金額,差了多少倍?
三種假設情況下,我們的養老金還能花多久?

面對老齡化,應該如何解決養老體系問題?

掃碼看全文,儲存高畫質圖片
年度會員享受70+門課程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