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美國公務員的戰爭

如果想了解特朗普對美國政府的影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聽聽美國政府內部工作人員的看法。
一位財政部官員表示:“我在政府工作了十多年,經歷過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但這次情況完全不同。很多人在刪社交媒體上的內容,以免被視為‘不忠’。一些人開始修改簡歷,準備找新工作。留下來的人則擔心工作環境惡化,因為同事紛紛離職,空缺崗位也無法填補。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

特朗普如何重塑美國政府?

特朗普正在兌現“粉碎深層政府”的承諾。他透過行政命令,試圖掌控美國政府的所有權力,包括人事調整和財政支出。他希望成為能夠隨意調動政府資源的“最高統治者”。
1月27日,他宣佈暫停所有聯邦撥款和貸款(社保、醫保等少數例外)。即使部分資金已獲國會批准,他仍要求立刻凍結。喬治城大學法學院教授埃洛伊斯·帕薩喬夫稱這一舉措“範圍極廣,違法程度極高”。當天晚上,聯邦法官緊急叫停了該命令,第二天政府被迫撤回。但特朗普對對外援助的凍結已經引發混亂,未來走向不明。
除了財政控制權,他還啟動了針對聯邦公務員的大規模改革,涉及200多萬名政府僱員。他已解僱幾十名高階官員,包括移民局高層、司法部檢察官,以及其他被認為“不忠”的官員。他還解僱了十幾名監察長——這些人負責監督政府運作並防止腐敗。按法律,總統解僱監察長必須提前30天通知並說明理由,但特朗普未遵守這一規定。
他還凍結大部分政府部門的招聘(軍隊、移民局、社保和退伍軍人醫療系統除外)。此外,他恢復了第一任期內未能實施的一項行政命令,將許多公務員職位改為政治任命職位,從而繞過聯邦保護機制,讓政府可以隨意解僱任何人。他還承諾取消所有“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相關崗位,並全面禁止遠端辦公。

1月28日,美國人事管理辦公室(OPM)向所有聯邦僱員傳送郵件,提供“延遲辭職”選項。只要同意在本財年內辭職,就能在正式離職前繼續遠端辦公。郵件甚至要求員工在2月6日前回復“辭職”兩個字。這種做法讓人聯想到馬斯克,因為特朗普的“政府效率部”(DOGE)正由馬斯克領導。不過,OPM並非企業的HR部門,這一政策是否合法仍存疑。此外,許多政府技術人員發現,來自馬斯克旗下公司的外部人士已進入政府機構,負責接管IT系統並進行“程式碼審查”。
如果特朗普的這些改革最終實施——儘管仍有許多不確定性——這將成為自1883年《彭德爾頓公務員法》以來對聯邦公務員體系最大的一次改動。密歇根大學教授唐·莫伊尼漢指出,這一法案奠定了現代公務員制度,使政府僱員更具專業性。而特朗普的目標是迴歸19世紀的“分贓制”(spoils system)——即新總統上臺後,將政府職位分配給自己的支持者,而不考慮其專業能力。

特朗普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地?

特朗普能否成功推行這些政策,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拉里·雅各布斯認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範圍極大,手段極端”,但許多政策可能會被國會或法院推翻。他指出,即便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任命了大量保守派法官,最高法院仍多次裁決限制其行政權力。此外,雖然國會近年來已將大量權力讓渡給總統,但憲法規定財政權屬於國會,不會輕易妥協。
即便法院最終推翻特朗普的政策,這些措施仍可能造成短期衝擊。被迫離職的公務員未必願意在新政府上臺後重新迴歸,而政府機構也可能難以迅速補充新人才。此外,政府法律部門的律師可能因擔心被解僱,而不敢挑戰特朗普的違法行為。例如,國稅局(IRS)或司法部可能被用於打壓特朗普的政治對手,而公務員們卻無力反對。
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這一系列政策仍將導致政府效率下降。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招聘凍結已導致部分政府部門人手短缺,工作陷入停滯。例如,國務院削減預算後,綠卡和公民身份審批幾乎癱瘓,護照辦理、退稅等政府基本服務的等待時間大幅延長。
特朗普稱美國政府是“沼澤”(swamp),認為官僚體系低效臃腫。但他的反對者,紐約大學教授保羅·萊特指出:“美國政府目前正處於極度脆弱的狀態。特朗普未來可能會採取不計後果的政策,最終可能讓民眾為此付出生命代價”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