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已一月有餘,埃隆·馬斯克和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對美國聯邦政府進行了急風驟雨般的整肅。
那麼,作為政治素人的馬斯克,怎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掀起一場政治風暴的呢?
對於這些科技資本而言,特朗普的任期只剩下四年,如何在馬斯克重塑聯邦政府的過程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從而為自己的產業打造一個更合適的政策環境,才是他們更需要思考的事情。
來源 | 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特朗普上任已一月有餘,埃隆·馬斯克和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對美國聯邦政府進行了急風驟雨般的整肅。
馬斯克上任首日便裁撤了聯邦人事管理局下屬的“首席多元化官員執行委員會”,一天內連職員帶官網全部幹掉。
緊接著,他將矛頭對準美國輸出“顏色革命”資金的主要渠道——美國國際開發署,把14000名員工砍掉了97%。
隨後,又接入美國財政部、勞工部、教育部、疾控中心的核心繫統,試圖掌握每一筆資金的動向。
最後,更是將查賬的大手伸進了五角大樓和國防部,大方爆料出五角大樓一年光買壽司就要花掉六億美元的訊息……
一時間,馬斯克和他的DOGE可謂風頭無兩,不僅任何一名聯邦僱員都逃不過“馬部長的凝視”,《時代》雜誌更是將馬斯克安排到了象徵著總統權力的“堅毅”辦公桌後,暗示如今的馬斯克位元朗普更像美國總統。
那麼,作為政治素人的馬斯克,怎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掀起一場政治風暴的呢?
勃勃雄心,蓄勢待發
馬斯克第一次提出政府效率部這個概念,還要追溯到2024年的8月。
在一場直播中,馬斯克表示,聯邦政府中存在很多浪費和低效行為,他希望成立一個委員會,以打擊和對抗這些行為,而特朗普也當即表示,“你是最棒的削減者,我需要一個像埃隆·馬斯克那樣的人。”
當時,兩人的表態並沒有引發外界的普遍關注。到了9月份,特朗普在出席紐約的一場活動時,正式宣佈將成立政府效率委員會,“負責對整個聯邦政府進行全面的財務和績效審計,並提出重大改革建議。”
在此之後,馬斯克對政府效率部的籌建也駛上了快車道。11月中上旬,馬斯克接連射出四根“令箭”,宣示政府效率部即將“魔童降世”。
其一,馬斯克宣佈了政府效率部的副手人選,即參加了2024年共和黨初選,且狂熱支援特朗普的印度裔商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
其二,馬斯克開始在公開場合頻繁地抨擊聯邦政府“驚人的浪費和低效”,並給出了自己的具體目標——削減2萬億美元預算,並砍掉75%的政府部門。
其三,馬斯克正式公佈了縮寫為“DOGE”的政府效率部名稱,以及形象為柴犬的logo,繼續炒熱輿論。
其四,以政府效率部的名義公開招聘僱員。馬斯克列出的招聘條件包括:全職,無薪,工作枯燥,且每週工作在80小時以上。這樣的條件,擺明了一般人進不了馬部長法眼。
儘管馬斯克擺出了種種高調姿態,但並未吸引美國公眾和世界媒體的過多關注。因為當時特朗普與哈里斯的支援率差距微乎其微,總統之位究竟花落誰家看起來尚存疑問。
而且外界普遍也不看好這個所謂的政府效率部能真正縮減聯邦開支,這種質疑並非沒有理由。
因為在華盛頓的複雜關係網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職業官僚們,都清楚如何合理利用程式為自身謀利。而馬斯克作為一個局外人,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理清這些錯綜複雜的政治規則。
更何況,每一項政府開支背後,都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馬斯克每向臃腫的聯邦政府揮出一刀,都會得罪無數既得利益者。
這兩個問題,在政府效率部面臨的首次考驗中便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事實證明,華盛頓的袞袞諸公既低估了現代科技的力量,也小看了馬斯克的決心。
總統大選結束後,美國政府還面臨著另一個挑戰。如果國會兩院未能在12月20日前透過短期撥款法案,那麼聯邦政府的大部分部門會因為沒有資金而關門大吉,只留下要害部門繼續執行。
由於兩黨一直沒能達成一致,圍繞短期撥款法案爭論一直持續到了12月17日。最終,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邁克·約翰遜拿出了一份長達1547頁、總價值3800億美元的預算案。
這份極為冗長的預算案,不僅與特朗普一貫倡導的削減聯邦開支立場相悖,而且為了儘快獲得透過,還在其中加入了很多有利於民主黨的條款,這讓特朗普團隊更加不滿。
更重要的是,在眾議院表決前,這份預算案留給外界審查評估的時間只有17個小時。
一份長達1500多頁、使用了大量複雜表述的檔案,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17個小時內看完,更別提理清脈絡,搞明白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和作用了。這本身就是國會議員們構築技術壁壘、規避審查的一種手段。
然而,馬部長和手下的程式設計師們並未一頁一頁地翻看預算案,而是直接將其餵給了AI。
沒過多久,AI便列出了預算案中的“不合理之處”,政府效率部再根據AI提供的資料,將這份預算案精簡到了原本規模的7.4%,也就是116頁。
之後,馬斯克透過曬出兩份預算案薄厚的方式,宣佈了自己大獲全勝。馬斯克要表達的意思十分明確——無論這些擅長尋章摘句的官僚們如何將開支隱藏在晦澀難懂的文字中,都逃不過新質生產力的拷打。
此後,有媒體挖出了馬部長手下六位“得力干將”的背景。
(圖:projects.propublica.org)
簡單來說,這些天才程式設計師的身上有一些相似的標籤:年輕、高學歷、曾供職於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任何政府工作經驗,但他們掌握的AI技能,賦予了他們攪動美國政壇渾水的能力。
據多家媒體報道,在接入美國教育部的財務系統之後,政府效率部就一直在透過微軟的Azure雲服務對其進行監控;
為了提升美國聯邦政府總務管理局的工作效率,政府效率部還為其開發了一款定製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GSAi”;
美國連續發生多起撞機、墜機事件後,馬斯克又宣佈,將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進行緊急安全升級。
顯然,馬斯克準備帶著AI技術對華盛頓的政治泥潭發動降維打擊的鋒芒,早已藏不住了。
無論馬斯克如何權勢滔天,他的政府效率部都不是一個正式的聯邦政府部門,而是特朗普透過行政命令成立的一個“智庫”性質的機構,並沒有直接向聯邦政府下達指令的權力,更不能繞過聯邦政府直接命令某個部門關門或裁員。
換言之,馬部長之所以能夠施展拳腳,靠的完全是特朗普個人的完全信任和鼎力支援。
然而,這種“政府效率部的賬查到哪裡,特朗普的總統令就發到哪裡”的模式,未必能夠一直持續下去。一旦特朗普認為馬斯克“功高震主”了,撤回對政府效率部的支援,馬斯克立刻就會寸步難行。
事實上,高調的馬斯克早已引起了特朗普“身邊人”的不滿。負責安排特朗普日程的白宮辦公廳主任蘇珊·威爾斯告訴馬斯克,需要先向她彙報再告知特朗普。
馬斯克為了向特朗普表明自己的“無限忠誠”,又幹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踢走了與美國底層白人爆發激烈衝突“副部長”拉瑪斯瓦米。
第二件事是在白宮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能容納約20人辦公的大房間,距離特朗普的橢圓形辦公室很近。這對於兩人日常“聯絡感情”,繞過蘇珊·威爾斯的“封鎖”很有幫助。
從目前來看,馬斯克的努力收到了一些回報。2月11日,馬斯克帶著自己的小兒子現身特朗普辦公室,從現場拍攝的影片和照片來看,特朗普與馬斯克的關係相當融洽。
不過,馬斯克的四面出擊並非沒有代價。一份調查就顯示,馬斯克的爭議言行是特斯拉在多個國家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特朗普與馬斯克之間的合作還將維持下去。那麼,特朗普為何會對馬斯克言聽計從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特朗普非常不信任美國的行政體系及聯邦僱員。
在上一個任期內,特朗普由於不熟悉華盛頓的政治體系,不得不與共和黨建制派合作,讓後者在國務卿、國防部長、白宮辦公廳主任等關鍵崗位上安插了大量和自己政見不同的政客,導致特朗普很難和要員們交流意見,也很難把政令推行下去。
其結果就是,特朗普內閣和政府要員的變動率奇高。即便是一些由特朗普親自任命的官員,對他也毫無忠誠度可言。
在特朗普看來,是華盛頓的“深層政府”阻礙了他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故而讓馬斯克將這些“不忠誠”的人和組織連根拔起。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民主、共和兩黨建制派身邊,已經聚集了大批既得利益集團。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是比爾·蓋茨等網際網路巨頭、索羅斯等資本巨鱷,而共和黨建制派的主要金主則是軍工複合體和化石能源公司。
從去年大選的情況來看,矽谷的新右翼科技資本才是支援特朗普的中堅力量,這一點從誰站在特朗普就職典禮的“觀禮C位”就能看得出來。
在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前,舊有利益集團已經編制出了一張權力尋租大網,這也意味著支援特朗普的科技新貴們目前很難透過支援特朗普,為自己換取更有利的政策和投資。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馬斯克一把火將舊有的利益輸送網路燒個乾淨,從而讓特朗普的金主們“更上一層樓”。
對於這些科技資本而言,特朗普的任期只剩下四年,如何在馬斯克重塑聯邦政府的過程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從而為自己的產業打造一個更合適的政策環境,才是他們更需要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