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US慧心慧語
作者:何江慧
養老院的老人(上)上篇大家的反饋很好~ 終於迎來了(下)希望你門也喜歡
無獨有偶,回美國後,很快有了兩份part-time的工作,分別在兩個不同的老年公寓工作。
一個是政府廉租老年公寓。每週去看望一位八十多歲的獨居老太太,陪她聊天,觀察她的健康狀況,檢查她的藥物,必要時帶她去看病。這樣的工作已經持續了大約一年時間,我回來後又重新開始。
這是政府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的廉價老年公寓,租金可以忽略不計,還經常發食物,糧食券。
另一個是一個高檔老年公寓社群。一位朋友找到我,希望我每週能為一位腦部受傷的科學家做幾次康復和輔助運動。同時還有兩位護工24小時專職護理照顧,居住條件也非常好。
粗略算一下,所有的費用一個月接近15000美元。
之前也曾經去過幾次Nursing Home看望朋友,應該類似於父母所在的醫養結合養老院。都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有醫生和護士。一個或幾個老人一個房間,房間人數越少,價格越貴。
美國的養老體系比較成熟:從家庭養老到社群養老,從剛步入老年到臨終,從可自理到全護理,從廉租老年公寓到私人高檔養老院,從針對無收入到高收入。。。。。。
各種養老方式,按照收入不同,老人身體狀況不同,需求不同,總有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簡言之,低收入者從生到死政府全包,只是服務好壞問題,可選擇性小;
高收入者買足養老護理保險,選擇高檔的私人養老院,花錢越多享受的服務越好,過的越舒服。
最苦的就屬中產階級了,納稅大戶,兩頭不沾。
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什麼都是金錢至上!
當然,有病了受的罪都差不多。
無論在哪裡,面對衰老一樣的無助。
廉租老年公寓和高檔老年公寓裡面的老人,單從表面就有明顯的差別:前者肥胖者居多,身體和精神狀態要比後者差很多。
中美老人明顯的區別是:美國的高齡老人很多,比起同齡的華人老人,更愛玩,更瀟灑有活力,獨立性更強,心態更好,精神世界更豐富,老年生活更有質量。
我先生書法班一位學員,丈夫是名醫生,出生名門望族,畢業於名校醫學院。畢生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美國偏僻的小鄉村,醫療資源相對差的地方行醫,稱自己是一名“窮的赤腳醫生”。
夫妻倆這麼多年已周遊世界,把美國來回自駕遊穿梭了三次。今年八十歲還準備再做一次全美旅行。
每次看他們神采奕奕,夫妻恩愛的樣子,就在心裡默默祝福:希望他們這樣的日子長點,再長點。
置身於養老院這樣的環境中,我常常想:
為什麼有些老人會以那麼慘烈而痛苦的方式老去?
為什麼有些老人能高壽而善終?
是什麼決定一個人老年時的狀態?
如何才能不那麼痛苦地活到終老?
人真的可以優雅地老去嗎?
我將以何種方式老去?
為此我常和國內的護工探討這幾個問題。
護工們都說:根據經驗,大多數人什麼脾氣得什麼病,每一樣病都不是白來的。
性格,脾氣,行為,心性(心態),習慣和一個人老年的狀態有很大關係。
有一位護工悄悄對我說,你不信看看一些老人的臉,不和善,看起來很兇,刻薄,越難侍候的老人,得的病就越受罪。。。。。。(這很可能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在很多老人臉上的確可以看到一些共性:怨氣,剛強,執著,較真,以及行為上說不出來的明顯的時代烙印。
那個中風導致偏癱坐輪椅的中年人,我有時候陪媽媽鍛鍊從他身邊經過,因為走的非常慢,他就會咬牙切齒,用能動的右腳跺腳來表達他的不滿。
他的眼睛充滿仇恨和憤怒,我不想再看第二眼。
我很同情他,一場大病都沒能改變他,這病真的白得了。
護工們說:一般來說,能活到高壽還不糊塗,可以自理的老人,大多性情溫和,心態也平和,不那麼剛強,面相慈祥柔和。
在養老院這樣的老人並不太多,一般這種狀態都會居家養老,只需要保姆和家人簡單照應。
養老院年齡最大的幾位老人:九十多歲,還有一位百歲老人,只是行動不便,但腦子還清楚,其他的都可以自理。每天見他們坐在輪椅上,神態安詳,看著跳舞表演的護工,輕輕地打著節拍。特別是那位百歲老人,五官精緻,衣著得體,安靜地坐在輪椅上,渾身竟散發出一種貴族氣質。聽護工說,老太太年輕時在上海的華僑商店工作,是個大美人。
至於為什麼會孤獨地歸宿在西安,無從得知。
她經歷的這一百多年,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吧。
想起外婆,八十歲時還給我帶孩子,九十多歲還思路清晰,生活自理。越老活得越通透,臉上越發的慈祥淡然,竟比年輕時還要好看些。
九十二歲無疾而終,準確預知了自己的歸期。
無疾而終是為善終,是多少人帝王高僧修行者追求的終極目標。
我問在美國一起工作的護工同樣的問題,她談起她曾經照顧過的老人,總結出一些共性,所說的幾乎和中國的養老院護工幾乎一樣:性格強勢,剛強,固執,斤斤計較的人,更容易中風,得憂鬱症,老年痴呆症等等,更難照顧。
能夠高壽且身體好的老人,大都心態比較好,淡然,平和,對什麼事情看的清,放得下;對世事看開了,放下了;接受自己老了,對家庭權利也徹底放手了。
看來人性都是相通的,心態是影響一個人老年狀態的很重要因素。
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是不是:高壽而善終的老人大都有共性,而痛苦終老的老人各有其根源。
生命的奇特之處在於:即使具備完全相同的條件,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平和的心態,穩定的情緒,不急不躁的脾氣性格,加上完美的自然條件等等符合長壽健康的一切條件,也未必會有一個無疾而終的結果。
這就很扎心了。
但這就是事實:你自以為你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其實,你能掌控的非常有限。
或者說其實什麼也不能掌控。
你不能掌控呼吸,心跳,毛髮的生長,眨眼的次數,血液的流動等等身體中任何部分的運轉,那又能怎麼掌控自己的衰老?
或許,每個人自有宿命,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包括怎麼老去。
人真的可以優雅地老去嗎?
衰老的過程中,在某個時間點之前,我相信有些人可以做到。
在我工作的高檔老年公寓,常常遇見目測80+,90+的老人,穿著舒適又得體的衣服,畫著精緻的妝,戴著首飾,與全白的頭髮相配,有一種“我老我驕傲,看我多漂亮”的優雅與自信。
每次見面會熱情地打招呼,表情極為豐富。如果誇他們的衣服漂亮,她會很開心,告訴你這件衣服的材質,歷史,從哪裡買的,以及多麼的舒適。
只是,我能看到的,都是可以走出來的老人。
更普遍更可能的情況是:大多數的老人到了晚年,能有尊嚴地活著已是奢求,完全沒有保持優雅的需求和能力。
在養老院,為了鼻飼和照顧方便,媽媽的頭髮會被剪的很短,這讓人無法分辨她的性別。
人的性別特徵在這裡被越來越淡化,隱私也幾乎沒有。
換尿布,上廁所,做檢查都可以是open式的。
活著,能夠沒有痛苦,乾乾淨淨,渾身沒有異味已經是比優雅更難達到的要求。
如果可以選擇,與其優雅地老去,不如沒有痛苦地終老。
考慮到自己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心中就常常充滿無助。就像一個強大的對手,我不知道它何時,會以何種方式來攻擊,但我知道結果一定是我輸。
有一天我問王先生和孩子:如果有一天我開始認不出你們,該怎麼辦?他們異口同聲:但我們認識你!
可那又怎麼樣?
真有那麼一天,最痛苦的人並不一定是我。
我想作為病人,父母一定是痛苦的,只是失智之後,無從得知他們內心和身體所經受的痛苦。
我常常想,如果給健康時的父母看現在的自己,如果他們可以選擇,他們願意這樣活著嗎?
可惜,大多數人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父母相繼患病這幾年,作為子女,我們三兄妹深切地感受著那種痛徹心扉——從震驚,難以接受,難過,痛苦,絕望,直至麻木,接受。
人,面對疾病,渺小的如同一粒塵埃。
介於生離和死別中,還有一種,就是:我站在生養我的至親面前,卻已經從他們的記憶中被抹去,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還在,但我們已經是孤兒了。
衰老與死亡,從來都是充滿未知與無常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生命才能如此美妙地完成一次又一次從生到死的輪迴。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人早已參透天道。
所有的財富,權利和容貌,到頭來都敵不了衰老。
衰老真是這世間最公平的事情了。

您可能還錯過了這些文章:
👉【熱門文章】
小黑屋變豪宅 | 翻房裝修心得 – 一步步經驗總結
👉【矽谷公私校盤點】
矽谷公立好學區盤點:
👉【育兒相關】
👉【矽谷本地生活】
注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同名小紅書賬號 <養娃在矽谷>
免得錯過精彩的不同內容和線下活動哦!
關鍵詞
老人
養老院
護工
身體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