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發錢”是最實在的養老政策

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實際就是直接增加家庭的養老能力。這相比在其他方面的農村養老設施、公共服務的投入,更契合農村養老的現實需要,至少在優先排序上更值得重視。通俗說,多“發錢”對廣大農民而言,依然是最實在的養老支援。
作者|朱昌俊
資深媒體評論員
農民養老金話題,這些年備受關注。關於提高農民養老金,各方共識已經在形成。比如,近兩年政策層面就頻頻放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前不久公佈的中央“一號檔案”,再次重申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社會層面的討論,也非常熱烈。如有來自學界、媒體界的聲音就提出,要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月500元以上,個別專家甚至建議800元/月。這幾年的全國兩會,與之相關的話題也是熱點。最近就有媒體報道,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有全國人大代表擬提交《提高農民養老金,以擴大內需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議。
可以說,從高層到學界再到民間,在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問題上,已具備了相當的共識。
需要稍微解釋的一點是,嚴格說,並不存一個專門的“農民養老金”的概念。中國現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大體分為三類: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其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主要就是覆蓋廣大農民及部分城鎮居民。因此可以理解,提高農民養老金,實際就是指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提高農民養老金的話題,為何會在近幾年明顯升溫?
首先,還是因為當前中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速度持續加速,養老問題已成為最受社會關注的議題之一。
2023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已經達到2.17億,佔比達到了總人口15.4%。其中,可能被忽視的一點是,農村的老齡化更顯突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農村60歲及以上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為23.81%,同期城市的老齡化率只有15.82%,差距接近8個點。
再加上,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等都相對滯後,抗老齡化風險的整體能力相對更低。由此,可以不誇張地說,養老問題的重點、難點,在農村。那麼,作為養老議題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養老金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其次,農民養老金整體確實還處於“低水平”狀態——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而言。
資料顯示,儘管自2009年的55元到2024年的123元,由中央政府補貼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漲幅並不算低,但整體金額依然比較有限。即便算上地方補貼,目前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的省份,農民能夠拿到養老金仍在月均200元左右。
考慮到當前社會整體生活水平,這樣的標準距離真正的“老有所養”,明顯還有較大差距。一個可以參考的資料是,生活在鄉村的老人,四成靠家庭供養,三分之一依賴勞動收入,而主要靠養老金的僅有一成。
橫向比較,針對性加大對農民基礎養老金的補貼,也有著巨大的挖潛空間。如根據學者聶日明的梳理,2021年城鄉居民每月人均獲財政補貼164元,企業職工為483元,機關事業人員為2211元,差距分別在3倍、13.5倍左右。所以,單從縮小農民與其他群體的養老金差距看,農民養老金的提升空間也還很大。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都有著很強的現實必要性,且也能夠帶來可觀的社會綜合效益。這或也是它能夠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一,即便拋開從工農、城鄉“剪刀差”的角度來考慮“補償”農民,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對於強化農村養老保障也有著很強的現實價值。
一個客觀情況是,受人口分佈、生活習慣、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影響,農村養老,至少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裡,都將主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也就是說,從養老場所到養老支出、人工照料等,家庭都將是絕對的主力。
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實際就是直接增加家庭的養老能力。這相比在其他方面的農村養老設施、公共服務的投入,更契合農村養老的現實需要,至少在優先排序上更值得重視。通俗說,多“發錢”對廣大農民而言,依然是最實在的養老支援。
其二,正是因為基數較低,在財政同等投入情況下,優先增加城鄉居民養老金,也具有更高的“價效比”,更能體現“花小錢辦大事”的優勢。
比如,同樣是每個月增加幾百元,對農民養老而言堪稱是一種根本性的改觀,對於提升養老保障力度和生活水平,都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放在職工和機關退休人員的退休金裡,同樣的資金帶來的實際增益或就要小得多。
此外,還能釋放多重社會正向效應。比如,有利於擴大內需,挖掘新的消費空間。事實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是放在“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要求中。
再比如,近年來隨著居民醫保繳費標準持續提升,由此帶來的參保負擔問題也日益顯現,甚至在一些農村已出現了參保積極性下降乃至“退保”現象。這種情況下,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客觀上有助於平衡農村家庭在醫保繳費上的負擔,間接助力醫保可持續發展,也有望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基礎支撐。
的確,包括養老金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只能是發揮“兜底線、保基本”的作用。但有針對性提升作為“短板”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對於整體抬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底線”,具有標誌性意義。
當前,中國已基本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此基礎上,著力提高處於最薄弱環節的農民養老金,則是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由“規模大”向“質量高”升級,無法繞開的關鍵性一步。由此,在增強國民對社保體系的認同感、甚至整體穩定社會預期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
當然,提高農民養老金,理由很充分,各方的共識也基本形成了,但實際的財政承受能力,仍是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當前地方財政遭遇更大挑戰的情況下,要如社會所期待的,顯著提升農村養老金水平,央地責任如何劃分、錢從哪來,愈發需要直面。這考驗擔當,也考驗智慧。
但從國家層面的頻頻表態來看,提高農民養老金已顯現出加速、加力的積極訊號。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迎來最大一次漲幅。今年即將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將帶來怎樣的好訊息,不妨拭目以待。

名校生找物件,用理想島VIP!
截至2024年12月1日,碩博相親小程式“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20萬人!其中,碩博學歷使用者佔比92%,本科學歷使用者佔比8%。
你有多久沒登陸了?
2025年以來平臺新增非常多使用者!不僅高學歷,而且還都高顏值
掃碼登陸看看↓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