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人“吵架”,都有這8條秘訣

衝突不是裂痕,只是解決問題的訊號。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不會解決衝突?
一旦遇上人際矛盾就容易失控?
今天我們不灌雞湯。
直接將達納·卡斯帕森的《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總結成8個拿來即用的心法,幫助你“優雅吵架”。
讓你既能解決問題,又不傷和氣。
1. 衝突不是壞事。
首先你要明白,如果你內心夠強,衝突就有正面的意義。
一方面衝突會迫使你轉換視角,審視自己、改進觀點;
另一方面,衝突把一些潛在問題暴露出來,倒逼我們直面問題、即刻處置。
正如書中所說:“衝突像面鏡子,既照見對方的真實訴求,也照出我們認知的盲區。”
2. 基於事實溝通,不做惡意猜測。
大部分的矛盾都是誤會造成的。
不要預設別人是惡意的,應該不斷與對方交流,找到是什麼環節造成了誤會。
將“受害者思維”,調整為問題“解決導向”,對立情緒即能消解過半。
3. 切忌逃避衝突。
迴避衝突的典型標誌是說“就這樣吧,沒什麼好說的”。

表面看,爭執終止了。
實際上,你這是錯失了問題最佳干預時機。
而問題不會消失,反而反覆發作,導致雙方更多積怨。
譬如許多老好人,平時唯命是從,但一旦爆發,就會做出非理性的極端行為。

接下來,到底該如何具體解決衝突呢?
記得這8條。
具體方法一:
承認情緒,但不發洩情緒。
我先舉一組例子。
❌憤怒的時候,錯誤示範:
“你吼什麼吼!”(情緒對撞)
“算了當我沒說”(壓抑情緒)
✅正確姿勢:
“我現在心跳很快,需要冷靜下”(承認情緒)
“剛才你說XX時,我感受到…”(陳述事實)
心理學實驗顯示:當你說出“我感到憤怒”時,杏仁核活躍度會立即下降30%
有人可能會以為,“憋著有內傷,發洩才痛快”。
但實證研究表明,持續宣洩怒火只會加劇憤怒迴圈,更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大風險因子。
所以,當你惱怒時,不要立即“爆炸”。
深呼吸,平復心緒,同時問自己:“到底是什麼讓我這麼生氣?”
藉助自我對話實現情緒疏導。
方法二:
學會從攻擊性語言中分離真實問題。
舉一個例子。
當聽到“你天天打遊戲,真幼稚”,請自動翻譯成:
“我需要被關注!”
當客戶說“你們方案根本不行”,請聽出:
“我們迫切需要解決方案。”
當對方使用攻擊性語言時,我們很容易陷入爭吵。
但吵架贏了,並不代表解決了衝突。
所以,你要去思考對方真正想說什麼,不需要做無意義的反擊。
過濾掉攻擊性言語,背後的含義,才是真正的需求。
方法三:
區分需求和行動計劃。
很多時候衝突發生,就是因為混淆了這兩者。
比如,家庭中一個常見的衝突點是:“我們需要每晚輪流做晚飯”,其實這是行動計劃;
但背後的實際需求可能是:“我想要一些自由時間”。
而這個需求,是否必須透過“今日你做飯”實現?
顯然不是。
它存在替代方案:共訂外賣,或各自社交。
所以,不要只爭論行動計劃。
去找到雙方訴求的交集域,保持行動的彈性空間。
方法四:
及時確認對方的想法。
當覺得自己被接納時,人們更易進入傾聽狀態。
所以,即便你完全反對對方觀點,也要先確認他的立場,對方才能終止抱怨迴圈,開啟有效對話。
比如,一個人說“我不同意這套方案,預算超支了”。
無確認的回應是“別擔心,沒事”。
有確認的回應是“你認為預算太貴了是嗎”。
後一個回應代表確認了他的立場,你就能把這個作為突破點,找到他的需求。
方法五:
就事論事,不貼標籤。
比如,團隊裡有一個人拖延症很嚴重,你就事論事的表達方式是:“你沒有按自己的承諾完成進度,這對其他人的工作造成了影響,請你趕上進度並且不要再讓這種情況發生。如果再發生會怎樣。” 
但貼標籤的表達方式則是:“你是不是需要提高責任感啊?”
後者極易引發牴觸情緒。
方法六:
避免在聆聽過程中提建議。
對方正在滔滔不絕,你突然給他提建議,哪怕是善意的,也會被視為缺乏耐心、想要終止溝通的訊號。
替代方案是,透過提問,展開問題探討。
比如,伴侶說壓力太大,想要辭職。
你說“你為什麼不請假休息一下呢”,這是打斷了對方的表達;
更好的說法可以是:
“具體是哪些部分讓你壓力大?”
“如果暫停工作,你最想做什麼?”
透過類似的細節問題,引導對方深度表達。
方法七:
多用“我”開頭的話,少說“你”開頭的話。
把“你根本不懂”,換成“我可能沒說清楚”;
把“你又遲到”,換成“我等得有點焦慮”。
“我”字開頭的話,就像給批評裹上糖衣,對方更能接受。
我們平時容易有這樣的誤區:出了事首先會想,“這是不是我的責任”, 然後再考慮到底要怎麼做。
這剛好與化解衝突的方法相背離——
第一優先是解決問題。
其次才是追究責任。
要做到這一點,最直接的方式是,在溝通時,強化“我”式表達,弱化“你”式指控。
方法八:
在衝突解決後,與每個人核實對共識的理解是否一致。
這點特別重要。
也經常被忽略。
但日常生活中,它經常被運用,比如吃飯點菜時,最後服務員會把選單再報一遍,就是在確認。
這樣做的目的是強化共識,確認立場,避免之後的麻煩。
總結一下——
達納·卡斯帕森透過17年研究發現,真正的高手,都在踐行“柔軟而堅定”的溝通哲學。
柔軟地接納情緒;
堅定地守住邊界。
就像太極拳,不硬碰硬,卻能化解千鈞之力。
今天的文章,不是教你“吵架贏”。
而是幫你找到比“輸贏”更珍貴的東西——
真正被聽見的需求,意外暴露的認知盲區,以及破繭重生的人際關係。
下次面對衝突時,不妨默唸《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的魔法口訣:
“別怕,衝突不是對抗,而是共同解題的契機。”
關注我
看更多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