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斌,啟承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黑馬加速導師
曾負責京東集團的戰略投資,於2016年創辦啟承資本,專注消費投資,助力新一代消費冠軍。已經投資了京東物流、萬物新生、十月稻田、鍋圈食匯、德爾瑪、源氏木語、植護、零食很忙、錢大媽、薛記炒貨、海馬體、M Stand等知名品牌。
大家覺得今天的日子難過,怎麼破局?
我們把目光拉長,看看鄰居日本,怎麼熬過“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裡,大眾二十多年沒漲過工資,且老齡化嚴重。
日子過成這樣,但依然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消費冠軍:
優衣庫,宜得利,711,唐吉訶德,薩莉亞,明治食品……
從日本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啟示:
一是剛需在不斷升級,包括產品和業態兩方面。
日本食品的豐富度之高、價效比之高讓人印象深刻,在便利店吃一頓飯只用10-20塊人民幣。
同時,商業業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便利店、折扣店替代超市、百貨成為主流業態,可以做到既便宜又方便且有體驗感。
二是平替的大量出現。
日本三十年前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買家,後來日本消費者發現優衣庫也可以穿,他們從購買意義和炫耀轉變為更關注實質。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家居領域,宜得利在日本超過了宜家。
所以,哪些才是中國公司在穿越經濟週期時需要研究和學習的?
在我看來,至少有三點:
一是日本商品極致價效比;
二是線下零售獨步全球;
三是怎麼透過執行效率,做到非常便宜。
今天我們都在談論“下沉市場”。
其實這是中國往後二三十年,最主流、最大眾、最核心的一個市場。
如何在這個新的大眾市場,找到中國新一代的國民品牌和萬店連鎖?
我是2006年開始做投資的,當時京東大概有1億年收入,一百多員工。劉強東劉總也是因為疫情,把電腦城擺攤的生意挪到線上,有了一些發展,想融資來支援後續發展。
那時,我們的對話很像藝術人生。我們問劉強東總,你有什麼夢想?劉總說,我想做中國第一、世界前五的零售商。
我們又問,你想做這麼大的生意,靠什麼呢?
他開始提煉零售核心:成本,效率和使用者體驗。
這些話對於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後來十幾年里居然都一件件變成了現實。

注:京東早期提煉的“零售核心”
京東201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從上市到現在,收入漲了16倍,利潤從2億漲到350億,是中國第一個萬億零售企業,也變成了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
我在京東干過投資,琢磨過戰略,也下場做過產品,京東自有品牌京造就是我做的。
在2016年、2017年時,我有個特別強烈的感受:
這些線上平臺發展起來之後,中國的基礎設施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物流、倉儲這些基建都在翻新。
於是,不斷會有新一代創業者,利用新的基礎設施從頭開始做電商,且是以更快的速度,做出同樣規模,甚至更大規模的生意。
我在2016年開始做啟承資本,定下的使命和願景,就是要助力中國新一代的消費冠軍。

注:啟承資本投資的“消費冠軍”
從2016年到現在為止,我們核心投了20多家公司,主要是新一代國民品牌和新一代連鎖企業,品類更多集中在食品、飲料、家居、生活方式等。
這些公司中,10億營收以上的有15家,達到50億營收的有5家,有3家零售公司今年營收可以超過100億。
啟承是線下零售投資最多的消費基金,被投公司的所有社群門店加起來超過25000家,購物中心門店超4000家。
2023年,我們投資的德爾瑪在A股上市,十月稻田和鍋圈在港股上市。這三家公司都是我們在2020年疫情期間投的。
當時很多人忐忑不安,不知道疫情會對市場帶來什麼的挑戰,但啟承果斷投資了一系列企業,除了這三家還有源氏木語、海馬體照相館等。
這些企業都在兩三年內抓住了市場契機,迅速增長,尤其疫情對食品公司是非常巨大的機會。
今天大家又感到迷茫彷徨。但我相信,肯定還有一些生意是有結構性機會的。
說一下我的判斷,中國消費市場有兩個結構性機會:
1)新一代國民品牌;2)新一代全國連鎖。
這裡,認真給大家推薦一下:
8月7日-8月9日,黑馬消費重構精選課
我們邀請到了常斌、牛文文、三浦展、薩莉亞前社長、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知名導師。
用3天時間,沉浸式拆解中日消費巨頭方法論,教你效率革命、需求重構、資本破局。
文章末尾掃碼,即可報名!
活動詳情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