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徹底掉進影片號的“大坑”裡了。雖然現在一個月賺的抵得上過去半年,但是真心太費精力了。
我今年參加的最後一場大會,是去微信公開課,學習影片號MCN的運營經驗。
我今年辦的最後一場大會,是和WeGet聯盟的兄弟們,給100多家品牌講影片號對營銷的價值有多顛覆。
還記得我上條影片拆解自己20萬粉絲怎麼在影片號賺了60萬麼?
2個多月過去,直接翻2倍了。2/3 來自互選,1/3 來自直客。
這個平臺的商業生態是越來越好了,我自己是越來越憔悴了。
我是個能躺著絕對不坐著的懶人。
但是為了做好影片號,頂著高反,我去青海實地拍攝大資料和新能源的落地;
前腳去完無錫後腳就去南京調研,就為了採風地方“小巨人”怎麼長起來;
第一次逛車展,沒見到傳說中的車模遍地,汽車引數倒是記了不少······
隨地大小拍,已經成為我最新的個人新技能,就為了多攢點素材,放棄臉面,真誠露出自己傻笑的樣子,也已經不得不徹底學會。
我自己做號之後,公司同事已經有四位也開始陷入其中,樂在其中,並且還成功接單了。
我發起的WeGet聯盟,30多人100來號1億多粉絲,每週的內部分享會辦了20多期,成了大V們的固定節目,互選學習怎麼做好影片號。
我向品牌客戶講述的影片號營銷特徵和方法論,加速版1小時完整版6小時,今年講了至少80多次,說夢話都能背明白了。
可能我說的有點欠揍,但的確是又累又興奮。
影片號的交易價值已經全國人民都有體感了,小藍包一上線,所有人都理解了什麼叫產品創新,什麼叫堅決不學某音,什麼叫真正做自己。
影片號的營銷價值也越來越明顯,像我這樣的創作者,不用瘋癲過火,不用裝瘋賣傻,不用娛樂至死,用真誠和專業就能收穫使用者的喜歡。
這是影片號對我,以及更多職業行家的獨特價值。
好內容好生態,肯定能成就好生意。
那天和人連麥直播,我編了個偽對聯,很能總結這時自己的激動心情:
上聯是:忘記風口,算大賬謀遠略
下聯是:紮根生態,講常識守正道
橫批是:你永遠可以相信騰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