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0,打工人的噩夢再次來襲

時隔三年,把全世界打工人看得毛骨悚然的神劇《人生切割術》終於迎來第二季。
但是說句老實話,對於第一季都講了什麼,我也像捱了“人生切割術”一樣,記不起來一點兒。
好在第二季開頭先來了一段前情提要:第一季結尾,三位“內向者”終於逃出公司,溜進外面的世界。結果看到的全都是壞訊息。
馬克發現公司裡的健康總監凱西竟然是他“外向者”的妻子,而且她被認為已經死了。
海莉意識到她的“外向者”是公司執行長的女兒海倫娜,也是創始人基爾·伊根的後代。
歐文去尋找已經“光榮退休”的情人伯特,結果發現對方竟然有自己的家庭。
第二季當馬克在公司的白色走廊裡醒來之後,一切都物是人非。在馬克的極力爭取下,三位舊同事終於迴歸,但各有經歷的他們都已經貌合神離。
尤其是在第一季裡剛剛和馬克吻別的海莉,她還是曾經的海莉嗎?

三個人的四角戀
YIQIYINGCHUANG

好的科幻作品,就是先給我們設定一個新奇的設定,然後把人性加進去,推演出在這個設定下人的種種選擇。
《人生切割術》的精彩之處就是把這件事玩到了極致。總是能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季一開始,就先探討了一下基於設定產生的“辦公室戀情”。
在描述辦公室戀情之前,先重溫一下這部劇的設定:當人們接受“切割”記憶的手術後,他們的記憶會被分割成兩部分——內向者和外向者。
內向者只能記得辦公室裡發生的事情,外向者只記得公司外面發生的事情。這實質上創造了兩個意識。或者說兩個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個身體裡。
於是問題來了,當內向者和外向者同時談起了戀愛,應該尊重誰的情感?
比如當你所愛的人把你遺忘,你該怎麼辦?又或者一個你應該深愛的人如今你根本不認識,而且你還移情別戀了,這算不算“出軌”?
前一個問題,屬於歐文,他在辦公室裡的愛人伯特光榮退休,然而我們知道,退休其實就意味著內向者意識的死亡。
然而歐文不這麼認為,他利用短暫可以到外部世界的機會去尋找伯特的“外向者”,結果發現人家另有愛人。
經歷了這一切的歐文感覺到絕望,他打算自殺,結果被迪倫勸住。
另一段愛情故事是發生在三個人之間的四角戀。當馬克去到外部世界,才發現凱西是他的“外向者”過世的妻子。
觀眾都知道,馬克外向者也正是因為妻子過世痛苦不堪才選擇接受記憶切割術,可見他對妻子的愛有多深。
然而在辦公室裡,馬克內向者卻愛上了同事海莉,第一季結尾的傾情一吻證實了他倆的心意。
到了第二季,低配版“阿湯哥”馬克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凱西,他就像“阿湯哥”一樣滿走廊狂奔。
但他對馬克外向者的妻子有感情嗎?顯然沒有,他認識的只是凱西,但他又自覺好像應該為對方負起責任。
對於馬克的行為,海莉安慰說,我們和他們不是一個人,我們不欠他們的。
對於歐文的痛苦,迪倫安慰說,你愛上的是公司裡的伯特。
這兩段戀情其實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內向者到底是外向者的一部分還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外向者的生活與內向者有關係嗎?
有趣的是,黑人小哥告訴馬克,辭職的女高管同時迷戀上了馬克的內向者和外向者,她打算打破次元壁,與他們倆來一段兩個人的三角戀。
第二季第一集的結尾,迪倫被黑人小哥安排去看他的外向者的老婆孩子,儘管迪倫內向者不認識她們,但他卻將她們當做家人。
內向者們就這樣與外向者的家人們保持著奇怪的情感關係,他們既是現實意義上的親人,卻又是認知上的陌生人,這讓他們的情感和責任無處安放。
而內向者之間產生的情感,卻又那麼脆弱,也許一個“退休”就能讓兩個人天人永隔。
所以,這間公司和外向者們合謀剝奪的,不僅僅是內向者的自由和生命,還有情感。而正是這些東西,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YIQIYINGCHUANG

第二季裡有了幾個新角色,馬克的三位新同事(不知道之後還會不會出場),十幾歲小女孩面孔的副主管黃。
這幾個新角色的出場再一次向觀眾強調了一件事:生命的長度不取決於你的生理年齡,而取決於你記憶的長度。
在《人生切割術》的故事裡,內向者的出生日就是他們被“切割”出來的那一刻。
所以當黃被問到為什麼是個小女孩時,她回答說,“因為我出生的年份吧”。言外之意,我被“切割”出來的時候就這麼大。
但是既然能夠做到副主管,其實就意味著黃比在座的幾位“年齡”都大,包括那個向她提問的老頭馬克。
這個看著最小實際上很老的小姑娘角色,把內向者的這種錯位感推向了極致,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都是“童工”。
這個觀念在第一季裡也有所展示,當馬克的外向者告訴一位前盧蒙員工他已經切割兩年時,對方回答說:“所以你的內向者還只是個嬰兒。”
在故事的最開始,當海莉從桌子上醒來的那一刻,其實她剛剛出生,但已經完全長大,穿著打工人標配的藍色套裝。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她懷疑自己可能已經死了,而她的新現實是地獄。
一出生就投入到工作當中,這就是內向者所處的狀態。因為他們就是作為工具人被創造出來的。對於他們來說,工作是無休無止、無窮無盡的。而他們的外向者則享受了一切。
這當然是一種奴役,當內向者“出生”的第一刻,奴役就開始了。所以他們怎麼可能和外向者是同一個人?他們是有你沒我的敵人。
這讓我想起一個悲慘之極的科幻故事:一個宇航員流落到一個陌生的星球,等待救援,類似於礦難壓在地下了,沒有食物。他身邊有一部機器,可以很快製造克隆人出來,於是他打算用自己的克隆人作食物。
然而有個問題,就是他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擁有他的全部記憶,包括吃人這個記憶,因此出來就是一番廝殺,活著的吃掉死去的。就這樣過了很多天,救援隊來了,這個時候,這個宇航員已經不知道自己還是不是最初的那個自己。
本質上,這個科幻故事和《人生切割術》講述的是一個故事。只不過克隆人還能反抗,而內向者只能任人宰割。
在第二季第一集,歸來的海莉顯示出種種古怪,比如相比於馬克和歐文,她歸來時過於鎮定,比如她找不到自己電腦的電源開關。
有人認為歸來的不是海莉,而是海莉的外向者海倫娜,但有沒有一種可能,發生了一些觀眾不知道的事,海莉已經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誰。

生活的恐怖谷
YIQIYINGCHUANG

《人生切割術》裡的設定當然不算是新鮮事物,很早以前,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迪克就在他的作品《全面回憶》裡探討過記憶切割的話題。
 《全面回憶》劇照
當一個人為了保守秘密而切割了自己的記憶之後,他變成了一個全新的人。最終這個新的自己成為過去那個自己的敵人。
但相比於《全面回憶》這樣一個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的科幻故事,《人生切割術》真正恐怖的地方就在於它描述的正是我們正在經歷的工作和生活。
換句話說,儘管是一部科幻作品,但《人生切割術》的代入感過於強烈,以至於讓我們感到恐懼。
這讓我想到那個著名的恐怖谷效應:如果一個實體“足夠擬人”,那它的非類人特徵就會成為顯眼的部分,在人類觀察者眼中產生一種恐怖的感覺。
可以把《人生切割術》帶給我們的恐怖感覺看作是生活的恐怖谷效應:因為這個“職場故事”與我們的生活太過相似,這才帶給我們強烈的衝擊感和詭異感。
辦公室裡的員工就像被圈禁的奴隸,裡面充斥著無休止且無聊的工作、無處不在的監控以及邪教般的企業文化,被懲罰就像被上刑,被解僱就像是被處決,而自由就像一個模糊的幻想。
這不就是很多人的職場日常嗎?只不過這些日常因為故事的設定而被推到了極端。

作者 | 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