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小番茄 · 主播 | 應猶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最近這幾天,高考成績陸續出爐。
不少獲得高分的學霸,也刷屏了網路。
來自內蒙古的理科學霸陳曉宇考了710分,比自己的預估要高出30分。
尤其是數學,更是拿到了驚人的148.5分,接近滿分。

當被問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到底有什麼樣的“秘訣”時,陳曉宇表示:
“自己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是一味的埋頭苦讀,也不是無休止的‘題海戰術’,而是取決於一個好心態。”
高中三年,無論什麼時候,他都能做到“心無旁騖”,保持內心的平和和自信。
他日常的愛好也特別多,比如乒乓球、下圍棋等等。
而他能夠做到如此鬆弛、平和,離不開背後父母長期的滋養和鼓勵。
這幾天我研究了近年來多位高分學霸的家庭教育,驚訝地發現:
很多優秀學霸的父母,都不會在教育上太用力,而是學會給孩子鬆綁,給孩子一種從內到外的鬆弛感。
這種鬆弛感,才是眾多優秀孩子背後的秘密。

家庭氛圍鬆弛
孩子從容自信
你有沒有發現,縱觀每年的高考學霸,他們都不是死讀書的孩子。
相反,即便學業再繁忙,他們都會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時也挺會玩的。
而這,離不開這些學霸父母所營造的寬鬆的家庭氛圍。
來自山東的711分學霸孟令昊,從小家庭氛圍就特別民主、自由。
父母對他的學習沒什麼硬性要求,也沒逼他上過任何學科輔導班。
他從小學開始喜歡上了拉大提琴,很多學藝術的孩子,都因為成績不穩定被父母逼迫放棄了藝術愛好。
但孟令昊的父母卻始終尊重和支援他的選擇,這才能夠讓他兼顧學業和興趣,穩住心態,最後一舉逆襲。
鬆弛自由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身心放鬆,舒暢地投入到學習中,保持一個樂觀的好心態。
來自浙江的學霸朱科航,因為拿下郭沫若獎學金上了熱搜。
他從小就喜歡玩,從溜冰、滑板、魔方……到三國殺、四國大戰。

他的父母不但不阻止,還允許他邀請一堆朋友來家裡一起玩;
而一路愛玩、愛鑽研的朱科航不僅成功進入中科大,還在畢業時拿到9所名校的全獎直博offer……
還有江蘇省高考文科狀元丁潤陽,從小愛玩圍棋,是“圍棋業餘五段”選手。
玩圍棋培養了他強大的抗挫折能力,正確的得失心,讓他在考試時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
所以,我特別建議父母允許甚至是培養一些孩子的愛好,比如樂器、畫畫、攝影、運動等。
這可以幫助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後,透過愛好減輕壓力,放鬆身心,找到生活的樂趣。
只有營造出寬鬆、自由的家庭底色,孩子才能心無旁騖地努力,自由自在地發展,成長得自信又陽光。

父母情緒鬆弛
孩子有安全感
一位朋友做了十多年初中班主任,她講過一個“學霸隕落”的例子。
那孩子原本學業優異,接連擔任過幾年學委。
可惜父母脾氣特別不好,每次看他成績下降,非打即罵,甚至當著其他人的面挖苦他,罵他笨得像豬。
長期活在滿是戾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變得特別暴躁、沒耐心,跟老師頂嘴,成績也越來越差。
中國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項調查:哪些家庭因素對孩子成績影響比較大?
結果顯示:父母情緒越正向,子女成績優秀比例越高。
谷愛凌的媽媽谷燕就是個情緒穩定、正能量十足的人。
好友對她的評價是:
“你很少會聽到她(谷燕)的抱怨,她總說‘這個事情挺好,你去幹吧’。你跟她在一起,總會開懷大笑,她會讓人覺得每一件事情都很有趣。”
每一次女兒生病、受傷,狀況頻出的時候,她的應對都十分沉著冷靜。
女兒的成長中遇到挫折時,她也總是微笑著鼓勵她、擁抱她。
在媽媽的影響下,谷愛凌性格非常積極陽光,抗挫力特別強,內心也特別強大。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情緒容器”,好父母就應當是孩子的情緒容器。
當孩子的焦慮、恐懼、憤怒釋放出來時,父母要能接住,然後轉化為輕鬆、溫暖和力量。
從開學時總考倒數第一,到高考以705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寧波男孩趙啟琛就曾說過,媽媽對他的影響特別大。
他談到媽媽時充滿了感激:
“我媽從不因我的成績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我、支援我。”
孩子成長中,不管孩子表現如何,父母都要積極樂觀,保持正向穩定的情緒。
父母情緒如水般鬆弛,才能如涓涓細流,滋養孩子的內心,讓她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底氣,才能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親子關係鬆弛
孩子不內耗
一位心理諮詢師講過一個故事:
有位父親帶著自己初三的兒子向他求助,說孩子正值升學的關鍵期,卻格外叛逆。
每天也不寫作業,跟著同學逃課、上網,他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都無濟於事。
兒子終於忍耐不住,開始控訴父親的種種不是:
“你們一門心思只想著賺錢,一個月能回家幾次……家長會,別的同學爸爸媽媽都來了,你們在哪?剛上初中,我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你們有關心過我嗎?”
那一刻,這位父親啞口無言。
諮詢師不禁感慨:
“小孩子的行為問題也好,情緒問題也罷,背後很多就是關係的問題。”
如果親子關係很緊張,家庭中就會有一種對抗,讓孩子長時間深陷焦慮、緊張、內耗的情緒中。
去年,來自四川成都的袁帥同學,取得了理科711分的優異成績。
袁帥媽媽曾在採訪中建議父母們要跟孩子做朋友,搞好親子關係。
袁帥初一時,因為處於青春叛逆期,和媽媽相處得有點僵。
為了能和孩子拉近距離,她選擇從兒子喜歡的遊戲切入,也開始玩王者榮耀。
還有來自湖南長沙的一對雙胞胎兄弟,高考同時考出688分的申致和申澤。
他們的父母曾在採訪中表示,夫妻兩人工作特別忙,但他們還是會盡可能抽出時間,陪伴在孩子左右。
而且,他們細心地觀察到,兩個孩子心思都很敏感,需要父母格外用心。
所以他們竭盡所能,給予孩子及時的情感支援,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心無旁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
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切教育都等於零。
父母平常要多給予孩子陪伴,多瞭解孩子喜歡什麼、想什麼;
及時提供情感支援,才能源源不斷地滋養孩子的內心。


父母心態鬆弛
孩子樂觀積極
《不被理解的少年》中,有一個叫NG的6年級女孩。
她不僅抑鬱、自殘,還曾實施過輕生。
一直以來,媽媽對她的成績,都有著病態的執念。
每次考完試後,許多家長都會到處交流說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
NG的媽媽回來就會說:
“你考了這麼點成績,我都不敢說。”
NG平常只要一玩手機,或者成績下降,就會被父母冷落、辱罵。
她跟媽媽經常爆發爭執。
有一次兩人吵得特別厲害,NG一氣之下從三樓跳了下去,幸好有路人接住了她,才只是受了輕傷。
《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了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在當今內卷的大環境下,不少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讓孩子揹負著沉重的壓力。
卻忽視了,孩子很可能在日復一日的焦慮和內耗中壓抑成傷。
父母越是想要讓孩子贏,越應該克服焦慮,保持一個鬆弛、平穩的心態。
孟令昊在高中以前成績一直都很普通,但他的父母從來不會批評他,都是鼓勵和引導。
即便我是考砸了,也都一直安慰我。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條熱搜,特別感動。
一位媽媽發現高三女兒學業壓力太大了,就想各種辦法哄女兒開心。
她還特意在網上買了一臺棉花糖機,陪女兒曠課了一節晚自習,讓女兒自己做棉花糖玩兒。
那天晚上,女兒臉上終於有了無憂無慮的笑容。
如果孩子心中的弦拉得太緊,總有一天會崩斷。
真正聰明的父母早就做到了,反焦慮、反內卷、反內耗。
如此才能給予孩子足夠舒適的自由和空間,穩步前行,內心充滿能量。
▽
宋慶齡曾說: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高考,對孩子來說是一場歷時久遠,不斷挑戰自我的馬拉松。
對父母來說,何嘗不是一場考驗智慧與耐心的持久戰。
做一對有鬆弛感的父母,修煉心態、情緒穩定,給予孩子真正的關心和愛護,才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溫暖又輕鬆的家庭氛圍下,不懼披星戴月,不懼風雨兼程,來日乘風破浪,夢想成真。
點個在看,與所有人共勉。

有書傾情打造新欄目“點亮城市計劃”,願與你一起領略全國600+城市的風貌,點選#點亮城市-四川進行閱讀。
每一本書,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今天,有書君精心整理了“名著原創專欄”,希望能幫書友們從書籍中收穫成長,點選#名著2024進行閱讀。
作者:小番茄。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部分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