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裡有光!幸福朝鮮災民感恩慈父元帥金正恩

作者 / 林海東
在丹東市區的鴨綠江對岸,朝鮮威化島下端裡鱗次櫛比的樓房已經完工。遠眺過去,於赤裡那邊亦然。用金正恩的話說,“以前堆滿淤泥的災區土地上‘農村文明城市’拔地而起,大顯雄姿”,朝鮮“年輕人展開創造性鬥爭所爭取的變化比季節變化還快”。的確是快,我們這些生活在丹東的人有切身感受,僅僅四個月,舊貌變新顏,那片曾經空曠的土地,現在看上去已經不亞於新義州市區了。
從丹東7號壩門內看到的朝鮮下端裡
圖左為丹東市區,圖右為朝鮮下端裡,中間為於赤裡
於赤裡的新樓房
新義州市區,圖右為新義州標誌建築“太陽樓”
按原計劃,這裡是要在11月份完工的,但金正恩11月初過來視察時,把完工日期推遲了一個月,要求在12月底勞動黨八屆十一中全會前完工。這一推遲,大致是因為氣候變化原因——冬天到了、氣溫低了,無法像8-10月之間那樣晝夜趕工,外牆貼瓷磚的速度就慢下來。不過,朝鮮白頭山英雄青年突擊隊和軍人建設者有辦法,他們在樓房外面套了一層塑膠薄膜,像丹東草莓大棚一樣在裡面幹活;這創舉,曾讓我歎為觀止,見過貼瓷磚的,沒見過這麼貼瓷磚的。
人在丹東,會聽到許多關於朝鮮的傳言。江邊散步的老人或是計程車司機會告訴你,威化島的這些新樓房是朝鮮給“高幹”們蓋的,為的是讓這些大人物及其親屬住得離我們近一些,一旦半島生戰,這邊相對安全。也不怪丹東群眾會有這樣的說法,因為威化島這片新樓房之前就是朝鮮“將軍樓”的所在,雖然那些別墅爛尾了,雖然在7月底水災之後它們已經被爆破拆除。其實,這些新房子與朝鮮“高幹”無關,它們是為災民們準備的新家園
災後重建工程完工了,住在平壤4·25閱兵訓練場賓館、四個月來“享受著世界羨慕的特殊待遇和優惠”的一萬五千多災民也要回家了。12月19日,即將返回家園的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災民在4·25閱兵訓練場賓館前的廣場上集會(下圖),“滿懷對慈父關懷的無盡感激,在迴歸新家的同時,向慈父元帥表達深深的謝意”,以及忠誠。
感恩與忠誠,是透過致金正恩信函的方式進行的;勞動黨中央社會團體部部長金正順和科學教育部部長崔東明到場接受信函。會上,這封信函被公開朗讀;在信中,災民們回顧了水災發生後金正恩施予的各種“深恩關懷”,以及四個月來他們在“愛心家園”中享受到的各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幸福”,表達了對“關愛備至、深思熟慮的慈父”感激之情,以及“一心一意侍奉我們的父親金正恩元帥”之忠誠。
在這封信函中,災民們稱自己是“令世人羨慕的幸福人”。這些“幸福”包括但不限於有飯吃、有衣穿、孩子能上學、老人能看病,還有在朝鮮各地的旅遊,包括金剛山、妙香山、陽德溫泉文化度假村等朝鮮著名旅遊勝地。說白了,除了孩子們在臨時學校讀書之外,在這四個月裡,這些曾經辛苦勞作的災民們獲得了一個基本啥都不幹就是吃喝玩樂的“長假”,換誰誰不“幸福”呢?
從這次集會和致信的情況看,接下來災民們該離開平壤回家了。這事情說起來也快,無非是帶上自己隨身的衣物,集體坐車回老家,然後拎包入住“農村文明城市”的新家,大概一兩天內4·25閱兵訓練場賓館就會空下來。這幾天在江邊散步時,看著對面鱗次櫛比的新樓房,我一直在想,會不會有一個盛大的竣工典禮?會不會煙花漫天?歌聲會不會飄過江來?不知道,因為元帥的心思沒法兒猜。不過,這樣一個表現“慈父元帥”親民愛民的絕佳機會,宣傳鼓動部的同志們大致不會輕易放過吧?雖然夜來江風溼冷,但辦一場個把小時的晚會沒問題,穿羽絨服或者皮夾克還都過得去,這幾天散步的時候我已經試過了,江邊散步或跳廣場舞的大哥大姐們也如是一樣。
李宗盛在《希望》那首歌裡這麼唱:“如果這紛亂的世界讓我沮喪,我就去看看他們眼中的光芒。”對於朝鮮的災民們來說,一場大水衝沒了他們的舊宅,現在卻擁有了更好的新家,他們的眼中有光,那是對“慈父元帥”感恩的淚光;那麼,“慈父元帥”看著這些被他“深恩關懷”的“幸福之人”時,他的眼裡會有怎樣的光?希望看到竣工典禮及晚會的場景,因為那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知道更多。不過,如果元帥“事了拂衣去”,只讓“慈父”的名聲在人民群眾中傳揚,也是有可能的,就像丹東草莓的名聲不脛而走一樣;如果真的如此,那就要對怹刮目相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