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眨眼就已經過去,小長假歸來,5月9日華北豹日也進入了緊張的倒計時。今年,關於保護華北豹,我要跟你們聊聊下面這些事兒:首先,“華北豹”可能不存在了……

嗯?我怎麼不在了?
“華北的華北豹”保護緊迫性很高
華北豹分類單元的改變
關於華北豹,現在有兩個新的資訊需要告訴大家:
首先,華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這個亞種可能不存在了。
過去通常認為中國有四個豹亞種:華北豹、東北豹(P. p. orientalis)、印支豹(P. p. delacouri)、印度豹(P. p. fusca)。

個體HS1901F和它已經長得很大的幼崽 ©貓盟
但是根據近年來的分子分類研究,在最新的IUCN紅色名錄中,認為華北豹與東北豹並無明顯分化,合併為一個亞種。由於P. p. orientalis命名在先,因此保留了這個亞種學名,即所有的“華北豹”現在都被歸併在“東北豹”這個亞種下。
這個分類調整使得東北豹不再是調整前的極危(CR)級別,但也使得中國不再擁有“(調整前的)華北豹”這一特有的豹亞種。
如果重新考慮中文亞種名,那麼“華北豹”和“東北豹”都不再適合,倒是“東北豹”國際上更常使用的“遠東豹”這個名字更符合其分佈特徵。但我們暫時還根據習慣,把目前中國主要的豹稱為“(調整後的)華北豹”。

和順的豹好奇地嗅著鏡頭 ©貓盟
其次,“華北豹”其實不僅分佈於華北。
國內目前尚未大面積採用該分類體系,所以很多領域內繼續沿用傳統的華北豹分類單元。
同樣基於分子分類學研究(主要由國內科研工作者進行),(調整前的)華北豹亞種在中國的分佈範圍也不再限定於傳統的華北地區(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分佈於橫斷山區(包括四川西部、雲南北部、青海南部和西藏東北部)的豹也被認為是華北豹。這大大擴充套件了這個亞種的地理分佈範圍。

個體HS1901F的小豹小心地研究著紅外相機 ©貓盟
由於西南地區的這個華北豹分佈區面積相當大,且生境相對完整,人為干擾度低,因此豹種群的健康程度高於北方的分佈區,華北豹的種群數量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補充。
但是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中國的豹依然處於種群極度衰減的狀態。
我從IUCN紅色名錄更新的全球豹分佈圖上截取了亞洲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

IUCN紅色名錄中豹在亞洲地區的分佈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豹分佈的退縮現狀,絕大多數歷史分佈區現在都是紅色的,也就是已經滅絕。
“華北豹”的地理分佈
從現在重新定義的豹亞種認定來看,中國絕大多數的豹子目前都可被歸類於P. p. orientalis,印支豹(雲南南部和中部)和印度豹(西藏南部)在中國則依然是邊緣分佈。

2016年,貓盟在易武拍到的豹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貓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考慮(調整後的)華北豹的分佈,它較為明顯地呈現出四個相互分離的地理分佈單元:
單元一,“華北豹”
為了避免混淆,下文中我們都使用“華北的華北豹”這一名稱。華北的華北豹主要分佈於山西,河北、河南也有少量分佈,目前希望能夠實現“帶豹回家”讓北京重現豹子的就屬於這個分佈單元。
單元二:“西北豹”
主要分佈於陝西子午嶺、黃龍山至寧夏六盤山,以及甘肅的隴山至山西秦嶺北坡,蘭州附近也曾有過記錄。

六盤山的胖豹走在雪中
單元三:“西南豹”
或者可以叫“橫斷豹”,主要分佈在大橫斷山脈,目前已知的分佈區包括川西(甘孜州為主,比如七貓之地新龍縣)、青海南部(比如大家熟悉的昂塞大貓谷、囊謙白扎林場等地)、西藏東北部、雲南西北部(白馬雪山)。這一地區豹的外表和華北地區的豹有較明顯的差異:毛基色相對較深、斑點略大且不少個體有類似美洲豹那樣的內有小黑點的大斑紋。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的豹 ©新龍林業局
單元四:“東北豹”
就是主要分佈在吉林邊境地帶的原東北豹(遠東豹),其分佈區可擴充套件至俄羅斯及潛在的朝鮮。

華北豹的地理分佈單元 ©馬子馭
華北的華北豹亟需提高保護力度
從種群現狀來看,除了分佈範圍廣、棲息地連續性好的“西南豹”可能擁有較為健康的種群外,其他三個單元的華北豹居群都面臨較大的生存問題。
其中“東北豹”長期被認為處於極危(CR)級別(這是在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等級中僅次於野外滅絕的一級),中俄總數量不過200只左右。但現在東北豹棲息地已經成立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這是國內目前級別最高的一種保護形式,近年來東北豹種群也在明顯恢復。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東寧轄區的豹 圖片來源: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

“東北豹”潛在可用的棲息地 ©馬子馭
“西北豹”的基本盤在從陝北延伸到隴東的子午嶺,這個地區的優勢在於棲息地比較連續。陝西的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連在一起,面積約為650km2,加上甘肅的子午嶺省級保護,面積超過2400km2,受到保護的“西北豹”棲息地面積可達3000km2以上。
重點在於這幾個保護區基本是連著的,因此能夠形成一個較為有效的豹種群棲息地。且子午嶺地形較為平坦,較符合豹的生境選擇特點,可認為是質量較高的豹棲息地。此外,寧夏六盤山至甘肅天水的關山也有豹的分佈,但該地區棲息地相對破碎,豹種群規模較小。

“西北豹”潛在可用的棲息地 ©馬子馭
“華北的華北豹”的基本盤在山西,河北、河南的豹都是依賴於山西的源種群而存在。雖然除北部大同地區外山西各市均有豹分佈,但山西豹棲息地的特點就是破碎化較嚴重。山西雖然保護區較多(8個國家級,38個省級),但保護區面積都不大,且保護區間連線度不高。過去還有大量林場可以在保護區之間形成連線通道,但近年來隨著山西省大量上馬公路、新能源等基礎設施,棲息地的連通性與日遞減。

上北舍山頭豎立著一臺臺風機 ©王爍
從山西省公佈的各保護區豹數字來看,山西目前沒有一個獨立豹種群內部的成年可繁殖個體能達到或超過50只,因此在棲息地破碎化的背景下,每個小種群都有滅絕的風險,因此(調整前的)華北豹的瀕危等級曾經被建議也定為CR。現在雖然華北豹亞種被取消,但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分佈單元,山西的豹非常有必要被單獨評估。

“華北的華北豹”潛在可用的棲息地©馬子馭
雖然現在國內的公開報道都傾向於報喜不報憂,“生態向好”是主流語境,但客觀的種群評估才能為保護制定更加科學的策略。
從棲息地質量來看,(調整後的)華北豹亞種裡“華北的華北豹”的生存問題最大,太行山北部到燕山的廣大歷史分佈區域如今都沒有豹的分佈。從好的一面來看,至少在太行山中部以南還有不少豹的分佈,因此其恢復空間較大。這也是我們提出“帶豹回家”的基礎。
然而如果沒有針對“華北豹”的政策層面的保護措施,那麼讓“華北豹”的種群持續恢復並擴大分佈範圍就非常難。

山西和順的華北豹 ©貓盟&肖詩白
目前太行山國家公園的選址主要在南太行,而作為“華北豹”重要潛在分佈區也是目前已知山西數量最多的豹種群所在地,太行山中部至北部並無國家公園的規劃,這對於保護這個亟需保護的“華北豹”分佈單元而言,在政策層面就存在較大的空白。
若無政策層面的棲息地保護,那麼一些像貓盟持續在做的基於地方社群的生態補償、反盜獵巡護等保護工作就如同杯水車薪,並不能解決根本的保護問題。

志願者參與貓盟組織的反盜獵聯合巡護
如果棲息地破碎化的趨勢無法改善,那麼山西的豹將會面臨擴散交流困難、種群近交加劇的困境。一旦山西的基本盤出問題,那麼河南、河北的豹都會出問題。
北京牽頭種櫟樹功在千秋
2025年4月19日,一個命名為“共【橡】自然 迎豹回家”的活動在北京房山區竇店鎮正式舉辦。這預示著一個由北京市園林局牽頭,山西、河北林草部門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針對北太行山豹棲息地修復的大型生態修復工程拉開了帷幕。

“共【橡】自然 迎豹回家”啟動儀式 ©大貓
櫟樹是個寶動物都愛它
幾年前我們在針對帶豹回家走廊地帶的調查中就發現,只要是櫟樹比較多的地方,野生動物就比較多。
由油松、遼東櫟為主要樹種形成的針闊混交林是華北山地森林的發育高階階段。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還能看到華北山地的原始森林,那麼這種松櫟混交林將是我們看到的主要景觀。常綠的松樹能給動物提供一年四季的隱蔽,而櫟樹的種子和樹葉則能夠為有蹄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

和順針闊混交林裡的櫟樹 ©大貓
櫟樹就是大家俗稱的橡樹,是分佈廣泛種類繁多的殼鬥科植物類群,其果實特徵就是帶著一個小帽子的顆粒。華北地區主要是遼東櫟和蒙古櫟,也有一些栓皮櫟。我們的紅外相機常能拍到野豬在地面拱食橡子,而櫟樹的葉子則會在地面鋪上厚厚一層,且掉得慢腐爛的也慢,於是成為狍子(Capreolus pygargus)冬季的重要食物。而狍子恰恰是“華北的華北豹”最主要的食物。
幾經輾轉,2024年成立的“帶豹回家專項基金”終於與北京市園林局達成共識,從構建食物鏈底層結構開始,為華北豹在北太行山的全面恢復奠定基礎。

為了呼應“共【橡】自然,迎豹回家”活動,貓盟山西組與和順縣禪堂寺林場合作,在和順也種植了櫟樹 ©二狗
帶豹回家與林下補櫟的邏輯關係
事實上豹並不挑環境,在IUCN關於豹的生境選擇介紹上,包括了森林、稀樹草原、灌叢、草原、岩石地帶(如內陸懸崖、山嶺等)、沙漠等型別,貓盟的調查中,豹出現的環境也包括華北的森林、岩石和灌草叢地帶、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山草甸灌叢地帶、熱帶的季雨林等。
和順的華北豹捕食狍子 ©貓盟
真正決定其生存的是獵物和人為干擾。只要其主要獵物足夠多(如狍、赤麂、岩羊等)、打獵較少,且棲息地足夠大且連通性高,豹能夠很好地生活於各種型別的棲息地內。
在歷經了數千年的人類文明洗禮後,華北山地的原生森林所剩無幾。無論是後期恢復的森林、灌叢還是人工恢復的山地森林,櫟樹都屬於稀缺樹種。一些先鋒樹種(如樺樹、構樹等)無法給有蹄類提供充足的食物,人工種植的樹木又以油松、側柏等針葉樹為主。
雖然華北地區豹的主要獵物西伯利亞狍對環境也有較強的適應性,但生活于山地的狍子依然對高質量的林地有較高需求。它們在純針葉林或茂密的灌叢地帶較少出現。林下較為寬闊、擁有豐富的禾本科和稀疏灌叢的成熟林地狍子較為鍾愛,冬季它們很依賴於足夠的枯草和櫟樹的落葉。
和順的狍子 ©貓盟
北太行山區對於豹的恢復而言,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狍子等主要獵物不夠多。華北原生的松櫟混交林較少,透過增加櫟樹的數量、提升森林的生產力,進而提升狍子等豹主要獵物的數量,就成為“帶豹回家”在生態修復領域的一個重要策略。
恰逢北京已經推行了多年的“林下補櫟”工作,無論在櫟樹種源培育還是種植技術方面都有相當的積累,這就給在整個北太行山區推廣林下補櫟提供了基礎。
這件事情不要急慢慢來,走穩一點
櫟樹生長很慢,在遼闊的北太行山補種櫟樹工程浩大。讓北太行重新成為遍佈松櫟混交森林、野生動物漫步其間,可能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因此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但相比於自然演化而言,這也只是短短的一瞬間。我們今天所保護的豹,以及其它動物,它們數萬年前便已經漫步於如今的這些山嶺了。

和順的針闊混交林 ©貓盟&肖詩白
保護很緊迫,但做事情不能著急。
慢一點、穩一點,但堅持走下去,讓每個華北豹日都能看到一些新的進展,這就是“帶豹回家”的長期主義。
豹很頑強,也很脆弱。我們還是應該相信自然的力量,以及眾志成城的保護力量。

“謝謝你們呀!” ©貓盟
為了更好地推進“帶豹回家”專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推動成立了“帶豹回家”專項基金。專項基金關注以華北豹保護為核心的生態修復工作,旨在全面保護與修復華北山地的生態系統。

5月8號(本週四),貓盟科學保護官趙瑩將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與我們共同舉辦的“豹走紅山”活動上進行主題分享,講述華北野外豹家族的故事。歡迎點選下面的按鈕預約直播。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棲息地保護,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