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朗普發行模因幣引發的關注和擔憂
文章#1
Why Trump's Meme Coins Have Alarmed Both Crypto
Insiders and Legal Experts
撰文/Andrew R. Chow
載於/Time
日期/2025.1.22
文章#2
Everyone's Talking About Trump's Meme Coin. That's Bad News for Crypto.
撰文/Ian Salisbury
載於/Barron's
日期/2025.1.24
按語:兩篇介紹特朗普發行模因幣對加密貨幣行業及更廣泛社會的影響的文章。特朗普號稱要把美國打造為“世界加密貨幣之都”,加密貨幣圈對特朗普的當選歡呼雀躍,等待該行業迎來黃金年代。但不想,特朗普在就職前與夫人接連發布了兩款模因幣TRUMP和MELANIA,其被爆炒的市值及劇烈的價格波動引發了廣泛關注、擔憂、爭議、批評,同時也遭到幣圈許多人士的反感。對加密行業的影響方面,包括行業形象受損(尤其當比特幣正在步入主流的時候);引發加密行業反思(推特朗普上臺靠不靠譜);影響長期的監管態度(模因幣的炒作有明顯的金融風險、社會風險——即使在特朗普任內獲得支援,也可能在長期導致監管及公眾的敵意)。對社會面的影響,除了影響金融秩序和穩定外,還有各種倫理問題、包括利益衝突、不當得利、受賄、國家安全風險(外國勢力可以透過購買代幣影響特朗普)等。因此,已有議員提出法律應禁止民選官員持有模因幣。但看美國,總統家族親自發行代幣,公然將其作為斂財工具,而無視金融風險和穩定,實屬奇觀,居然發生在2020年代的美國——且只可能在美國。沒有人能說這樣的社會不存在重大的制度缺陷。2025.1.24
(兩文約 5,500 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去年 11 月唐納德·特朗普贏得總統大選時,許多加密貨幣狂熱者歡呼慶祝,因為特朗普向行業承諾,將把放鬆監管、讓加密貨幣創業者合法化列為優先事項。在他就職典禮的前幾天,加密貨幣行業的重量級人物齊聚華盛頓,參加了 “加密貨幣舞會”,慶祝自己新獲得的華盛頓圈內人身份。
··· ···
(全文約5,500字)
2️⃣ 中國的人工智慧正在迎頭趕上,給特朗普帶來了戰略困境
Chinese AI is catching up, posing a dilemma for
Donald Trump
中國的人工智慧正在迎頭趕上,給特朗普帶來了戰略困境
Donald Trump
中國的人工智慧正在迎頭趕上,給特朗普帶來了戰略困境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1.23
按語:本文載於《經濟學人》,剖析了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合態勢及其對全球技術格局的深層影響。中國的模式是透過低成本創新路徑實現彎道超車(以DeepSeek模型為例,僅用2,000枚二流晶片和600萬美元即達到接近Meta耗資數千萬美元研發的模型效能)。同時華為等企業也在加速晶片自主化程序。最終,中國“效率最佳化+規模量產”模式既可能實現技術突破,又在顛覆傳統行業邏輯,衝擊甚至瓦解矽谷賴以壟斷市場的“高固定投入+低邊際成本”模式,並催生全球技術民主化浪潮,助力各國開發專用人工智慧模型,瓦解美國主導的贏家通吃體系。面對此變局,美國陷入戰略困境:拜登政府的晶片出口管制未能遏制中國技術進步,反而激發其替代創新,而拜登政府擬推行的《人工智慧擴散規則》又因官僚主義、繁文縟節,產生適得其反的風險,加速第三方國家技術中立化趨勢。文章認為,如果中國能夠延續當前的勢頭,則有可能率先突破超級智慧,如此或將重構國際地緣權力格局——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全球推廣與滲透帶來的政治影響力將超越傳統媒介(例如TikTok這樣的社交媒體)。朝前看,世界技術格局也在從單極壟斷向多極競合演變;特朗普政府面臨巨大的戰略挑戰(及兩難),須在“技術封鎖”與“開放創新”之間尋求某種平衡——過度依賴壓制、封鎖、抱有戰略傲慢,大有可能使美國重蹈“創新惰性”之覆轍。2025.1.24
(全文約2,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如果非要找出一項技術,能夠幫助美國實現特朗普總統在就職演講中所承諾的“激動人心的國家成功新時代”,那就“非生成式人工智慧”莫屬了。至少,人工智慧將推動未來十年的生產率提升,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從更高的高度來看,它將引領人類開啟一場堪比工業革命的變革。
特朗普主持了“史上最大規模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專案”的啟動儀式,表明他意識到了人工智慧的潛力。然而,世界其他國家同樣如此——尤其是中國。就在特朗普發表就職演說之際,一家中國公司釋出了最新的、令人矚目的大語言模型(LLM)。突然間,自ChatGPT聲名大噪以來,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先中國的優勢,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
··· ···
(全文約2,100字)
3️⃣ MAGA第一次內戰的輸家:政治新星拉馬斯瓦米的黯然離場
文章#1
EXCLUSIVE: Vivek Confirms That His Pro-Immigration
'Saved By The Bell' Rant Led To His Exit From Trump's Team
獨家:維韋克證實,其支援移民的激烈言論致其退出特朗普團隊
撰文/Patrick Howley
載於/National File
日期/2025.1.23
文章#2Hello (and Goodbye?), Vivek Ramaswamy
He’s reportedly managed to get himself kicked out
of MAGA world before Trump even took office.
Hello(接著是再見?)——維韋克·拉馬斯瓦米
據報道,特朗普還沒上任,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就成功把自己踢出了MAGA陣營
撰文/Aymann Ismail
載於/Slate
日期/2025.1.20
He’s reportedly managed to get himself kicked out
of MAGA world before Trump even took office.
Hello(接著是再見?)——維韋克·拉馬斯瓦米
據報道,特朗普還沒上任,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就成功把自己踢出了MAGA陣營
撰文/Aymann Ismail
載於/Slate
日期/2025.1.20
按語:去年共和黨初選時迅速崛起的MAGA政治新星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哈佛和耶魯畢業,商業背景,轉型從政。當時就一副年輕氣盛、雄心勃勃的氣勢,其口若懸河(同時口無遮攔)的精英氣質引起了一些人的追捧,也讓很多人心生反感。當時他似乎深得MAGA的真諦,人稱“小特朗普”,風口完全蓋過了除了特朗普黨內競爭者德桑蒂斯。偶爾某一瞬間,甚至露出了扛起MAGA大旗的潛質。唯一的問題:他是個印度裔(且膚色較深)——這樣的有色人種精英真的能夠代以中低層白人為主的MAGA?稍微表示點懷疑……當特朗普重回中新後,他也快速在特朗普陣營/MAGA圈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度似乎扮演著特朗普幕僚和MAGA代言人的角色。但特朗普新政府組建後,卻沒有給他什麼角色。最終讓他和馬斯克一起負責“政府效率部”(DOGE)。須知,和馬斯克合作是不易的。他在各個方面距離馬斯克還是太遠,只有被排擠的事。關鍵是,馬斯克有商業帝國,又非美國出身,以這種方式參與政治足矣;而維韋克·拉馬斯瓦米的野心還是從政。無法真正進入特朗普政府內閣圈子無疑令人失望。在一個月前的聖誕節-新年假期,他突然捲入了一場關於美國文化和H-1B移民的爭論,成為漩渦中心。MAGA眾吃驚的發現,這個政治新星居然在教育他們美國文化有應當如何改進和改造,而美國家庭應該為自己的平庸負責。尤為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他是一個有色人種移民的後代(且還是精英)。馬斯克當時支援了拉馬斯瓦米,特朗普又在爭論中偏袒了馬斯克。這場爭論暫時平息。但作為掀起政治漩渦的拉馬斯瓦米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本保護自己。結果,被各方夾擊,從“政府效率部”(和MAGA陣營中)中掃地出門,成了MAGA第一場內戰的最大輸家。附上兩篇記錄這個政治新星政治隕落的文章。2025.1.24
(全文約4,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在總統競選中落敗的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不會加入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政府,在許多“美國優先”派眼中,這是代表維韋克失勢的最新一幕。拉馬斯瓦米獨家向本刊證實,他抨擊美國文化且支援移民的那番激烈言論,導致他離開了由埃隆·馬斯克負責的“政府效率部”(DOGE)。
在2024年共和黨總統初選期間,維韋克與特朗普競爭總統之位。這位出身婆羅門種姓的製藥業寡頭,因一些保守派意見領袖的大力推舉並宣傳他的競選主張而獲得了一些名聲。但拉馬斯瓦米曾發表充滿惡意的激烈言論,抨擊美國文化,抱怨美國人不像1990年代電視劇中的各類書呆子,比如《救命下課鈴(Saved By The Bell )》裡的“Screech”和《一家之主(Family Matters)》裡的“Urkel”,從而暴露了他支援移民的想法。
··· ···
(全文約4,000字)
4️⃣ 特朗普的鐵粉重返華盛頓
The Trump Faithful Return to D.C.
This past weekend, a pro-Trump throng arrived in
Washington not in protest, but in triumph.
特朗普的忠實追隨者重返華盛頓
上週末,一群支援特朗普的人來到華盛頓,不是為了抗議,而是為了慶祝勝利
This past weekend, a pro-Trump throng arrived in
Washington not in protest, but in triumph.
特朗普的忠實追隨者重返華盛頓
上週末,一群支援特朗普的人來到華盛頓,不是為了抗議,而是為了慶祝勝利
撰文/Andres Kudacki & Russell Berman
載於/The Atlantic
日期/2025.1.21
按語:《大西洋月刊》在就職典禮當天來到華盛頓,對參與特朗普就職典禮慶祝的鐵粉們進行了跟帖。四年前,其中最激進的一部分人發起了國會山騷亂;四年後,支持者們重回華盛頓,這次卻帶著勝利者的姿態。205.1.24
(全文約1,100字,圖片為主。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上一次數千人湧向美國首都聲援唐納德·特朗普的時候,結局並不美好——2021年1月6日,這位總統最狂熱的支持者們衝擊了美國民主的象徵之地——國會大廈,打斷但未能阻止對他競選失利的認證程式。兩週後,特朗普帶著恥辱卸任,並遭到彈劾。有那麼一段時間,他似乎更有可能鋃鐺入獄,而不是重掌大權。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面臨調查、起訴,一項重罪定罪,甚至遭遇暗殺企圖,特朗普雖身負傷痛卻依然強硬。
··· ···
(全文約1,1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