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美國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詹姆斯·戴維·萬斯(J.D.Vance)成為特朗普競選搭檔一事引發廣泛關注。該事件直接推動萬斯舊作《鄉下人的悲歌》銷量飆升。截至7月20日,該書一週內銷量升至19.7萬冊,比上一週增加13.6萬冊,且連續多日佔據亞馬遜圖書榜榜首。與此同時,該書引發的爭議也在同步上升。
據美國《出版人週刊》等媒體統計,美國大選最新動向正在持續影響相關圖書銷量。在成為特朗普競選搭檔之後,萬斯的回憶錄《鄉下人的悲歌》銷售軌跡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截至7月20日,該書一週內銷量升至19.7萬冊,比上一週增加13.6萬冊。據出版方保守估計,該書的不同版本目前已累計售出約65萬冊,且仍在持續加印中。此外,該書在美國多個圖書榜單上名列前茅,甚至登上了美國書商協會的成人非小說類平裝書排行榜。
《鄉下人的悲歌》最初於2016年出版。許多人認為,這本書對於想要了解特朗普為何對美國工人階級選民有特殊吸引力的人而言,無疑是必讀書目。在書中,萬斯講述了他在俄亥俄州米德爾頓長大的經歷。
在那裡,他度過了一個貧窮、暴力的童年,母親也染上了毒癮。但萬斯的家族根源可以追溯到肯塔基州傑克遜,他的祖父母“外公外婆”就出生在那裡,萬斯的文化身份就是從那裡形成的。
全書以20世紀80年代為背景,也就是美國鋼鐵行業崩潰約十年之後。彼時經濟衰退導致許多人失業,生活陷入困境,萬斯的家人也不例外。而萬斯想描繪的也正是這群人的掙扎。
該書在當年出版後,曾迅速引起美國國內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強烈反響。《紐約時報》曾釋出書評認為,這本書“對白人底層民眾進行了富有同情心和洞察力的社會學分析”。
2020年,根據該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流媒體平臺網飛上線,並迅速躋身平臺播放量前十名。當時,萬斯還以一個溫和的反特朗普者示人,而在這本書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後,萬斯已經被外界視為大聲疾呼“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戰士。

隨著該書銷量的持續上升,圍繞該書的輿論也日益呈現兩極化。萬斯的支持者認為,這本書是一部關於戰勝赤貧的勵志故事,它讓人們更多意識到影響美國窮人生計的根源,儘管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代表所有人。而爭議聲音就來自於此。
越來越多批評者認為,這本書歪曲了阿巴拉契亞社群的形象,萬斯在書中將阿巴拉契亞人描繪出“基因低劣、懶惰”的人。萬斯在書中寫道:“貧窮是家族傳統”,並認為鄉下文化“越來越助長了社會衰敗,而不是阻止它”。
對此,肯塔基州桂冠詩人西拉斯·豪斯(Silas House)
認為,萬斯不公平地將經濟不平等和系統性壓迫等超出肯塔基州東部人控制範圍的挑戰歸咎於他們,同時“沒有為其判斷提供任何歷史或文化背景”。
作家威利·卡弗(Willie Carver)則認為,萬斯在創作《鄉下人的悲歌》時利用了人們的情感創傷,並在2016年激烈的選舉中依靠刻板印象來助長虛假的政治敘事。阿巴拉契亞作家馬修·費倫斯(Matthew Ferrence)表示這本書只是評判貧困家庭,而不是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還有一部分聲音則質疑萬斯的阿巴拉契亞血統,直言“他不是我們中的一員”。在2019年出版的《阿巴拉契亞的清算:一個地區對<鄉下人的悲歌>的回應》(暫譯,Appalachian Reckoning: A Region Responds to Hillbilly Elegy)中,幾位阿巴拉契亞人撰寫回應文章,集中呈現了他們認為萬斯作品中缺乏的多元視角。
在內容爭論之餘,該書引出的相關實際抵制行動也備受爭議。德國貿易出版商烏爾斯坦(Ullstein)就因將《鄉下人的悲歌》一書移出書單,遭到德國政界媒體的猛烈批評。
上週,烏爾斯坦在給德國新聞雜誌《明鏡》的一份簡短宣告中,為其有爭議的決定辯解,稱萬斯從《鄉下人的悲歌》出版時對特朗普的直言不諱的批評者,轉變為如今特朗普最直言不諱的追隨者之一,採取了“激進、煽動、排斥的政策”。但烏爾斯坦因此被指責是在強硬地抵制文化,並試圖將德國圖書業政治化。
除《鄉下人的悲歌》銷量變動之外,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的作品《我們秉持的真相》(暫譯,The Truths We Hold)需求也在大幅上漲,尤其是在7月21日拜登決定退出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之後。儘管該書的銷量資料還未公佈,但企鵝出版社的一位代表稱,目前一些零售商已經缺貨,該社已經“立即重新印刷了該書的精裝版和平裝版”。

1.
‘Hillbilly Elegy' Sales Soared Last Week:Sales of Books by Kamala Harris Growing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申璐;編輯:荷花;校對:陳荻雁。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