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智友養基
近日,海通證券公佈了最新一期基金公司業績排行榜。在權益市場的業績賽場上,曾經的"弄潮兒"前海開源基金公司,如今卻淪為了"落水者"。

業績全線墊底,近三年虧損達16.63%
根據海通證券基金公司業績排行榜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前海開源基金公司主動權益絕對收益率表現令人堪憂。近1年收益率僅為6.05%,在同類十家主動權益類中型公司中墊底,與十三家主動權益大型公司相比同樣位列最後。
放長時間,前海開源在中長期業績表現上的持續低迷。資料顯示,該公司近2年主動權益收益率為-13.96%,近3年更是達到-16.63%的虧損,均在同類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
對比同類中型權益公司,差距更為明顯。大成基金和華商基金近三年絕對收益分別達到10.41%和7.34%,與前海開源的業績拉開了超過20個百分點的差距,形成鮮明對比。

超額收益表現不佳,投研能力受質疑
在衡量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的關鍵指標——主動權益超額收益方面,前海開源同樣表現不佳。近1年、近2年、近3年的超額收益分別為-6.34%、-17.27%、-17.76%,全部在同類中墊底,即便與主動權益大型公司相比也處於最末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開源的業績斷崖始於2022年,這一時間點恰逢市場風格轉換,多個行業出現大幅調整。然而,相比同行的及時調整,前海開源的反應顯得遲緩,這也直接導致了其後續幾年的持續虧損。

從具體基金表現來看,前海開源旗下共有64只主動權益基金(只計算主程式碼,下同),其中43只近3年收益為負,佔比超過67%。更令人震驚的是,19只基金近3年虧損超過20%,其中5只基金甚至虧損超過40%。
這5只高虧損基金分別是:前海開源一帶一路混合A(-47%)、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46%)、前海開源價值策略股票(-45%)、前海開源公共衛生股票A(-44%)和前海開源中國成長混合(-42%)。這些基金分別由吳國清、範潔、覃璇、袁怡純四位基金經理管理,且均大幅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其中,前海開源一帶一路、前海開源價值策略和前海開源中國成長近3年分別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超過40%,反映出基金經理在市場判斷和持倉選擇上的嚴重失誤。

明星基金經理光環無效
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也未能倖免於業績下滑的命運。被市場視為前海開源名將的曲揚和崔宸龍管理的基金,近3年同樣出現了近30%的虧損。
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A近3年收益為-31%,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31個百分點;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混合A近3年收益為-30%,同樣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30個百分點。
甚至連前海開源的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未能獨善其身,其管理的前海開源優質龍頭6個月持有基金近3年收益為-18%,同類排名靠後,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20個百分點。
前海開源曾以"前瞻性佈局"在市場上贏得口碑,但近年來其重倉賽道頻繁踏空的情況引發市場質疑。新能源、醫藥等曾經的核心賽道持續回撥,而對AI、機器人等新興風口的佈局明顯滯後,暴露出其投研反應機制的僵化問題。
濟安金信資料顯示,2024年四季度市場中出現的22只風格漂移基金中,前海開源獨佔2席,分別是前海開源滬港深智慧生活混合和前海開源大安全混合。
更值得關注的是,崔宸龍管理的基金年內重倉股更換率超過60%,這種高頻操作非但未能帶來超額收益,反而加劇了基金淨值的波動,進一步損害了投資者利益。
儘管2024年9月以來的"924行情"為股市帶來了階段性回暖,但前海開源近3年的長期業績依然難言樂觀。
四位重點基金經理儘管風格和策略各不相同,但在3年的中長期業績上都出現了超過40%的鉅額虧損,公司整體投研體系多少都出現了問題。
資料來源:Choice,時間截止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