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在監管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同時,對合規性提出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基金經理的“風格漂移”與頻繁換股行為仍屢禁不止,前海開源基金旗下昔日的“雙料冠軍”崔宸龍成為典型案例。
2025年1月,證監會召開新聞釋出會,會上強調將“堅決糾治‘高換手率’‘風格漂移’等過度投機行為”,延續了2022年釋出的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16條意見中對限制短線交易的監管方向。
然而,據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資料,2024年四季度仍有22只基金因風格漂移被不予評級,其中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智慧生活混合,以偏離度74.63%被判定為嚴重偏離。

該基金合同規定需將80%以上非現金資產投向“智慧生活主題”,但其2024年末前十大重倉股中超70%為航天電器、中航光電等軍工股,與合同約定的“智慧生活”主題嚴重不符。
崔宸龍表現出來的投資風格以押注賽道著稱。以旗下前海開源新興產業混合基金(以下簡稱“前海開源新興產業”)為例,2024年一季度與2023年二季度相比,十大重倉股更換6只;到了2024年半年報又更換7只,換倉頻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這種激進操作並未帶來高收益:2024年該基金回報為-13.81%,跑輸滬深300指數28個百分點;近二年累計虧損達32.56%,排名倒數90%區間。
2021年
崔宸龍曾依靠電力板塊和相關賽道獲得 119.42%的高收益,但此後,無論是軍工、光伏、新能源車,儘管期間更換多賽道投資,但都鮮有高回報收穫,反而是對成長股的愛好,讓他在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的熊市回撤深重。
曾經的業績冠軍來自於對成長板塊的精準重倉,而這種“冠軍”方法論一旦押注失敗,相應的反噬效果也比較嚴重,無奈後面多次未押中新風口,錯失AI和人形機器人等板塊,終究能力圈受限。

機構投資者對此反應劇烈。前海開源新興產業A份額的機構持有比例曾高達57%,但至2024年中驟降至3.66%,該報告期份額被贖回3.6個億。同期C份額的機構持有數更是清零,單季被贖回0.8億。
崔宸龍在2021年憑藉重倉新能源賽道包攬股混雙料冠軍,管理規模一度突破400億元。然而,其投資風格在後期再無高光表現,業績連續回撤,最新規模也縮水到152億元。
這一反差折射出基金行業的一個典型問題:冠軍光環與長期業績的背離。此前幾屆基金冠軍,後期都遭遇了長達數年嚴重業績回撤,包括2019年劉格菘、2020年趙詣和2021年崔宸龍。
就連穩健的2022年冠軍黃海,重倉煤炭之下,在2024年的業績排名也很靠後。
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冠軍基金經理往往被塑造成"點石成金"的傳奇。但當明星光環與投資紀律背道而馳時,所謂的"冠軍策略"便可能淪為一場豪賭。
資本市場的歷史反覆驗證:沒有紀律的輝煌終是曇花一現。當"冠軍基金經理"的光環與"風格漂移"的陰影重疊時,投資者更需要清醒認識到——在基金投資的馬拉松賽道上,穩定的契約精神遠比炫目的短期業績更值得託付。
畢竟,守護本金安全的首要原則,就是遠離那些將投資者信任當作投機籌碼的"渣男基金"。
資料來源:Choice,時間截止:2025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