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花花小萌主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採購,最近要替客戶採購一批伴手禮,商品報價發過去後,客戶卻質疑價格虛高,隨即甩過來一條拼多多連結,相同的伴手禮,頁面價格要低得多。但是當朋友點進去仔細看了之後才發現,客戶連結裡的價格,只能買個伴手禮包裝,而並非伴手禮,重新選擇商品後,價格就直線上升。
看似“超級划算”的低價商品,點進去卻發現已不是推薦頁面的報價,價格、實物與推薦引流頁標示不匹配,這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是常有的事。
低價引流,平臺、商家、消費者中,到底誰在得利?


拼多多出手,
低價引流商品要被整治
近日,拼多多平臺宣佈將對低價引流違規的商品進行嚴厲打擊。將採取多種處罰措施,包括下架商品、搜尋降權以及禁售等,以確保平臺規則的嚴格執行。商家必須嚴格遵守平臺規定釋出商品,否則將面臨商品和店鋪被處罰的風險。
有訊息稱,很多賣家陸續收到了拼多多平臺的抽檢處罰,輕則清除銷量和評價、被限制推廣、被限制提現,重則直接封店。
所謂的低價引流,並不是針對所有低價的商品,而是指商家透過在一個商品中設定一到多個不合規的低價SKU,在前端展示該低價SKU的價格,但與實際商品圖片、標題描述不匹配,達到騙取消費者點選目的的行為。
就表現形式來說,包括但不限於以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價格銷售,大額優惠券、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商品,以及透過虛假宣傳、刷單等手段誤導。
低價,的確能在短時期內引流,但成也流量,敗也流量。這些行為不僅僅是讓消費者大失所望,損害其利益,也給商家帶來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危害,對於平臺,也難免被認為不靠譜、不入流。
低價引流,對整個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與其說誰在得利,不如說誰在“痛”?

拼多多
讓使用者佔到便宜,而不是讓使用者看到低價
2023年的618、雙11,各大電商平臺大打“低價”明牌,喊出“天天618”的口號。今年618,取消了預售,打出天天全網“最低價”的口號,抖音電商把“價格力”定為優先順序最高的任務,並調整流量分配規則,將流量向全網低價和同款低價商品傾斜。
雖然定義不同,很多人會將“低價”與“低價引流”等同起來,將問題歸結為平臺的價格內卷機制。“低價”是拼多多最大的標籤,對於大眾來說,選擇拼多多的理由,是夠便宜。但這真的是拼多多想要樹立的品牌價值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拼多多近期的成績,拼多多在2024第一季度營收和淨利的增速表現,就已經完全“碾壓”阿里和京東。5月,拼多多又公佈了一份令人矚目的財報,其淨利潤同比大增200%,這一數字不僅重新整理了公司自身的業績記錄,也在電商行業中引起了廣泛關注。而有媒體稱,拼多多的電商領頭羊地位,未來可期。

拼多多作為電商領域的黑馬,真正想要的,應該是讓使用者佔到便宜,而不是讓使用者看到低價。
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過:“消費者不是愛買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歡佔便宜。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讓他覺得物超所值,而且,讓他產生‘撿了大便宜’的感覺,價格再貴他也趨之若騖。”
在拼多多的模式上,倡導“拼單購物”理念,以團購的方式,讓消費者在價格上感受到了實際的便利和優惠;再者,隨著直播等電商形式的泛濫,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互動及情感認同,也會讓消費者覺得佔到了便宜。
截至2023年9月,拼多多註冊使用者已超過8億,每月活躍使用者超過3億,使用者群體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拼多多越做越大直至超越阿里,其根本秘訣是實現了以“使用者”為核心,透過深入瞭解使用者需求,並針對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價格實惠、優惠多多的定價策略。這才應該是拼多多想要傳遞的標籤。
然而,隨著平臺規模的不斷擴大,眾多品牌也好,小商家也好,拼多多上面臨著價格失控和竄貨問題的挑戰。拼多多想要吸引更多優質商家入駐,吸引高階使用者,想要成為電商行業領頭羊,“讓顧客佔便宜而不賣便宜”成為其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關鍵。
所以,“低價引流”儘管可以幫助店鋪快速獲得流量,但SKU的低價會嚴重擾亂市場的穩定性,不利於平臺的成長髮展。打擊“低價引流”商品,讓商家和使用者的雙贏,讓平臺迴歸到物超所值,才是促進拼多多良性發展的核心所在。

商家
掛羊頭賣狗肉,自損八百的招數
參與“低價引流”的商家不少,以中小商家尤甚,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點選量、曝光度,是各大商家追逐的目標。為了把消費者引入店鋪,設定“陰陽SKU”、虛假價格,這不僅浪費了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還會損害店鋪的誠信度,頗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味道。
在商家看來,不降價就沒流量,以價換量似乎成為電商行業的生存法則。沒有商家願意做虧本的買賣,為了在利潤的夾縫中生存,為了抬升盈利能力,就只能想方設法調整材料成本,偷工減料,甚至以虛假價格來爭取一點銷量。
低價引流,讓產品品質下降,也拋給了消費者一個“低價錨”,頁面引流的“低價”變成了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從此價格只有更低沒有最低,陷入了惡性迴圈。商家本意是想獲得平臺的流量傾斜,提升店鋪的銷量,但換來的是消費者對店鋪的信任一點點消失,也破壞了整體行業的良序。
因此,“低價引流”引來的並不是精準流量,可能還是覆滅店鋪的流量。面對平臺的重拳出擊,對想要長遠發展的商家是利好的。但商家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區分好概念,整治“低價引流”,並不是整治“低價”,商家依然可以進行低價促銷,但需要是名副其實的促銷,讓消費者真正獲得實惠,而不是設定“陰陽價格”;二是誠信永遠是“行商”最重要的底線,抓住使用者的心,才能抓住現金流,把注意力轉移到產品上,才能帶來銷量方面的長期效益。

消費者
不想要空歡喜,想要的是驚喜
有網友戲稱,上一秒還是9.9,下一秒點進去就變成了99.9,開啟拼多多,隨手搜個小電扇,標價11.8的電扇,點進去後,對應價格的商品,變成了300cm延長線一根。本以為能佔到大便宜,沒想到是被商家低價引流給套路了。低價引流不僅“讓人空歡喜一場”,還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拼多多整治“低價引流”,消費者自然是拍手叫好。消費者為什麼會被什麼樣的“低價”吸引?價格與同類型產品相比,是最低的;與歷史相比,是最低;但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價效比,不只是價格和效能的匹配,還需要產品對使用者而言,真正能夠使用。
而“低價引流”就類似於掛羊頭賣狗肉,打著“低價”的幌子,或賣著高價產品,或賣著劣質產品,破壞了吸引使用者的“低價”底層邏輯。對於消費者而言,就會有被玩弄、欺騙的感覺。當商品脫離了實用價值,再低的低價,對於消費者而言,都是一場時間和情感的浪費。
消費者,點選“低價”,想要的是驚喜,而不是空歡喜。

綜上,整治“低價引流”違規商品,對於平臺、商家、消費者三者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將便宜還給消費者,將利潤還給商家,將流量蓄在平臺,這才是三方共贏的美好結局。

-你有被低價引流商品“騙”過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從留言中選擇七天點贊數最高的一位同學送出鳥哥筆記精美周邊~

作者:花花小萌主
作者介紹:浙江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學士、鳥哥筆記專欄作者、今日頭條專欄作家,從事新媒體運營10餘年,操盤過不同行業的十餘個新媒體專案,實現粉絲從0到1,多篇內容10萬+。目前從事文案策劃工作,專注於文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