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下,普通女性的底線思維

(圖/《獨自在夜晚的海邊》)

倘若讓當代女性為自己選擇想人生的榜樣,我想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波伏娃或許能成為一個熱門。
作為女權運動的重要發起者,她也是20世紀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主張女孩們不必受任何偏見的約束,大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過一生。
然而在波伏娃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第二性》中,她卻說,沒有一個女性真的能夠“不受偏見和約束”地過自己的一生。‍‍‍‍
同樣,在2019年東京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也曾有過一番相似的表達:
“從步入大學的那一刻起,性別歧視已在暗處悄然萌動。走進社會,性別歧視更是明目張膽地大行其道。”
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的性別壓迫,家庭與職場的共同“合謀”,以及社會傳統觀念下的長期規訓,註定了普通女孩一生難以擺脫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艱辛。
但在過去的40年裡,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社會文明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於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這一時空的壓縮的確導致了社會學中的“幻境”,但也實打實地讓女性的社會生存空間有了大幅提升。
然而在最近幾年裡,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諸如金融行業的薪資設限以及網際網路大廠的裁員,導致了過往那種頗具時代特色的“小鎮做題家”式階級躍遷的通道,正在逐步收窄,於是“階層固化”在社交媒體上頻繁被提及,也正是基於此,在當下我們重新談論起女性生存的話題。
事實上,人們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從古至今,劇烈的階級流動都並非常態,當繁花落盡,我們終將要回到它原本的樣子裡來。
人是社會環境下的產物,當其發生改變時,普通女孩過往所青睞的那套生存策略,自然也需要隨之進行一些調整。
與此同時,倘若我們還能夠透過思考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究竟擁有哪些資源,那麼在同等客觀條件下,也可以儘可能地讓自己一生的快樂與價值最大化。
|01 女性一生的底牌

與中上階級出身的女孩相比,基層女孩的一生並沒有太多能夠向上流動的機會。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上帝就隨機發放了人生的兩張底牌,一是原生家庭,二是決定智商長相的基因。
面對這兩項隨機分配的資源,我們稱之為“命”,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眾所周知,投胎是個“技術活兒”。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背後,往往意味著足夠豐厚的原始積累。
在任何一個時代裡,經濟基礎、資訊資源、社會人脈、以及深諳人性與社會潛在規則的智慧等,這些在校園中無法習得的學問與支援,卻是一個人日後晉升到社會更高階層的最大砝碼。
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無數人聽到“我努力了十八年,才有資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時的感同身受。
而至於長相、智商諸如此類的自然分配,是達爾文主義留給普通人翻盤的悲憫,也是人類無論在擇偶時計算得有多精明,都仍要臣服的“天道”。
這些自帶價值的稀缺資源,完全不受出身階層的侷限,如果有幸擁有其一,再配合原生家庭的加碼,這手牌的價值無疑將會被髮揮至最大。
但倘若身處基層,尤其是當一個女性只擁有美貌,背後沒有足夠的實力與智慧支撐,那人性的本質就是“見三歲孩童抱金磚於鬧市,世人皆魔鬼。”,最後的結局不過就是被吃幹抹淨。
然而,即便這兩張底牌普通至極,女性的一生中仍有三次機會能夠主動爭取回旋的餘地 —— 學業、事業以及婚姻。這裡面的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成為人生繼續向上一步的階梯。
但客觀來說,能否進入名校除了離不開自身努力以外,對於人生前兩張底牌也同樣有著不算小的依賴。原生家庭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和成長資源,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都深刻影響著學業的最終結果。
但普通女孩千萬不要掉進“學歷無用論”的認知陷阱,努力這件事向來都是越早付出,回報率越高。而高考也幾乎是一個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完完全全可以僅靠自己單方面付出就能收穫的改命機會。
要知道,即便是在當下,一個足夠漂亮的學歷,仍是敲開向上擇業與擇偶一塊紮實的敲門磚。
到此你或許也會無奈的發現,普通女性步入社會之後,人生可以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機會僅剩兩項:事業與婚姻。‍‍‍‍‍‍‍‍‍‍‍‍‍‍‍‍‍‍‍‍‍‍‍‍‍‍‍‍‍‍‍‍‍
而從校園走向社會,也預示著你不得不開始獨立解決生存問題,為自己的人生擔負起絕對的責任。
|02 別輕易離開職場
一個世紀前,被譽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文學先鋒的伍爾夫伍爾夫在她那本著名的《一間自己的房間》裡說:
“女人想要寫小說,她就必須有錢,還得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錢呢,要年入500鎊,房間呢,還要能上鎖。”
這句話背後的象徵意義,是物質基礎所帶來的心智自由。
然而女性的職業困境向來存在。一是就業機會的稀缺,同等資歷,用人單位往往更傾向於選擇男性;二是職場天花板不高,社會中高薪酬回報的職位仍是男性在佔主導;三是家庭中的無償付出,也在無形中拖住了女性無法繼續向前一步。
可與之相對的現實是,在一個階層愈發固化的社會里,因為不相信造富神話,人們對金錢的理解只會愈發的務實。
比如隔壁的日韓,兩性關係更多的是對現實的權衡,男性普遍不願意在普通女性身上做過多的投入,普通階層對婚姻愛情早已祛魅
所以基於前車之鑑,對於普通女性而言,與其寄希望於男性的幫扶,亦或是將命運捆綁在對方對未來的承諾上,都不如始終聚焦自我的成長。
愛情也許會背叛你,但銀行卡里的餘額真的不會。
所以,我一直堅定地主張那些一開始沒能拿到好牌的普通女性,一是要儘可能地選擇去大城市工作,因為相比起小城市裡單獨執行的那套權力規則之外,大城市還執行著一套商業規則,這就意味著在這裡能有更多不依靠“出身”的機會和資源。
我們只管悶頭賺錢就好,不必執著於留下;
二是不要輕易地就整頓或者是離開職場,尤其是在當下,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作一旦失去,再想找回可能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在中國,做全職主婦是一個需要謹慎思考的選擇。
這裡面除了說全職主婦付出的隱形成本難以估算,且在家庭成員間很難被完全認可之外;同樣在法律層面上,相比較部分歐美國家,我們也並沒有出臺相關的條款,對其權益進行明確保護。
而留在職場,也不僅僅是因為婚姻的不穩定性,又或者是事業預期的低迷,而是女性也需要在種種身份之外,獲得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精神核心和成長空間。
簡單來說,就是去探索生活更多的意義,以及掌握人生更多的主動權。

|03 別輕易反婚反育

你也許很難想象,與社交媒體上大肆主張的“不婚不育保平安”相矛盾的是,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35歲以上的未婚女性佔比僅有5%,遠低於隔壁日韓動輒20%以上的比例。
生育率也類似,全國範圍內,35歲以上的中國女性,婚後沒有孩子的佔比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婚姻作為最小單位的共產主義,透過婚姻結合來增強個體的社會抗風險能力,仍然是國人的主流選擇。
之所以足夠主流,也是因為相比起成就一番事業這樣受限於學歷、機會、自身能力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結婚幾乎是一個零門檻的事情。
眾多周知,婚姻本身既不理想也不完美。而愛情從來都不是婚姻長久的真諦,它是一門地地道道的經濟學賬。
因此在經濟下行期,社會勢必會湧現一大批年輕貌美的女性,試圖透過這樣的“捷徑”,來達到讓自己過上更好生活的目的。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女性,尤其是前幾張底牌又不十分理想的情況下,在康波週期衰退期,盲目跟風反婚反育只會把自己推向一個更糟糕的境地。
選擇一個賺錢能力比自己更強的伴侶,透過婚姻合併雙方財富或許才是更為理智的做法。
而這一點,名校的研究生往往也有著更為清晰的認知,又因為受限於交際圈過於狹窄,也會透過諸如公眾號“理想島VIP”這樣專門的碩博相親平臺,來主動爭取結識異性的機會。‍‍‍‍‍‍‍‍‍‍‍‍‍‍‍‍‍‍‍‍‍
當然,這樣的選擇也暗含了“一路寡王”的名校碩博生很聰明的點,就是當你選擇類似“理想島VIP”這樣的碩博相親平臺,自然就降低了一個巨大的“篩選”成本。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接受的教育不同,認知也會相差很大,而人最後還是更容易跟認知一致的人走到一起。
因此,沒必要牴觸相親,尤其是像這樣結識與你層次相當的異性,認識的越多,選擇餘地才能越大,成功的機率也就越高,不要一開始就自斷一臂,拋棄這個選項。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選擇的過程中,一方面不要因為對方提供了所謂的情緒價值就匆匆離場,這些不過是一無所有的年輕小夥的專屬,但凡一個有點社會閱歷、靠譜有責任心的男性,心裡都很清楚,單單情緒價值根本不足以兌換優質女性進入婚姻後所帶來的長期回報。
另一方面,哪怕本身就很漂亮,但也切莫戀戰,早日落袋為安。因為美貌有保質期,生育年齡有倒計時,你享受過了年輕漂亮所帶來的紅利,自然也應該為更年輕漂亮的女孩讓位,這是造物主的“天道”。
而所謂忠誠,小到婚姻家庭,大到世界政治,也都是明碼標價,無外乎背叛的成本和代價能不能承受罷了。你的價值越高,他背叛的成本就越大。
因此唯有實力護己周全,自我成長才是人生的主線。

|04 人生的終極體面

話題聊到這裡,也許會有人問我不結婚也沒孩子,老了是不是真的就完了?
我想說,當你垂垂老矣時,人生的終極體面從來都只取決於兩點,一方面是有沒有足夠多的錢,另一方面是有沒有健康的身體。
縱使延續基因是人類的本能,但就目前的一些趨勢來看,針對終生獨身主義者未來的養老以及善後的需求,想必國家也會出臺一個得體的解決方案。
而且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美化自己沒有選擇的那條路,尤其是在人生遇到挫折與不順時,把所有問題一股腦地歸結到過去的某一次選擇上,本質上是一種逃避。
人生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法,生活是一道持續不斷的選擇題,沒有固定結局,每一步是挑戰,也蘊含著機遇。
對於女性而言,清晰地認識到手裡五張牌中每一張牌的價值,併合理地進行排列組合,再恰逢時機地打出去,這樣的人生我想大機率不會太差。
碩博脫單,用理想島!
截至2023年11月,碩博相親平臺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12萬人!其中,來自985及全球百強高校使用者佔80%
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關注公眾號後,可直接登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