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數字時代的金融素養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隨著數字化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增長,美國在實現和維持金融安全方面面臨重重挑戰。(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謝彬彬、葉子 <<<<
文|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近日,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簡稱GAO)釋出了一份名為《數字時代的金融素養:美國審計總署召集的論壇亮點》(FINANCIAL LITERACY IN A DIGITAL AGE:Highlights of a Forum Convened by the Comptroller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報告,總結了GAO在2024年6月12日舉行的一場論壇的觀點,該論壇聚焦於數字產品、服務和教育對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影響。
報告表示,隨著數字化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增長,美國在實現和維持金融安全方面面臨重重挑戰。數字化金融服務,如點對點支付方式,顯著影響了消費者的金融選擇、機會和風險。這些發展凸顯了數字金融素養(即安全使用數字產品和服務以做出明智金融決策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為此,GAO召集了6月的論壇,旨在討論數字金融產品、服務和教育對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影響。參與者包括來自私營部門、聯邦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和學術機構的15位專家和利益相關者,以下是論壇有關討論觀點。
數字產品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可及性
數字金融服務增加了消費者獲取銀行、信貸、支付和投資選項的途徑,以及獲得金融建議的機會。低收入和少數族裔消費者可能會從數字金融服務中受益,尤其是那些可能對金融和銀行業務有不同的文化規範的群體。數字投資平臺也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為他們提供了之前看似遙不可及的積累財富的機會。然而,有限的寬頻接入可能會阻礙某些消費者對數字產品的可訪問性。
數字產品與服務能夠最佳化消費體驗,同時也會帶來風險
數字金融服務可以根據消費者資料提供個性化產品,改善消費者體驗。這些產品和服務透過人工智慧支援的數字工具提供金融建議,如基於消費者財務狀況得出決策。然而,數字交易的便捷性和便利性可能導致消費者的冒險行為,如投資加密資產。此外,數字技術增加了金融欺詐和詐騙的風險,包括網路釣魚和未經授權的個人資訊共享。
消費者在數字金融領域依舊面臨挑戰
消費者需要技術和傳統金融知識來做出有關數字金融服務的明智決策,例如識別有偏見的營銷陷阱並避免詐騙。雖然網上有可靠的金融資訊(例如來自政府渠道的相關資訊),但往往未能得到充分使用。此外,許多提供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受到的監管並不充足,消費者保護措施也很有限。
數字技術豐富了金融教育的選項
數字技術提高了金融教育資料的分發效率和可擴充套件性。數字技術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個性化的金融教育資源。不僅涵蓋影片、播客、資訊圖表等多樣化的形式,還包括遊戲式的功能(如成就徽章等),增強了教育材料的參與度。然而,由於來源廣泛,這些數字金融教育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可能難以識別可靠的來源。傳統學校作為教育的可靠來源,也可以幫助建立金融素養和相關技能。
該領域需要更多研究
參與者一致認為,需要進一步評估數字產品對消費者的影響。然而,研究人員可能面臨收集和分析由私營公司控制的資料的挑戰。研究人員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資料共享協議可以協助減少這些挑戰。公私部門之間合作伙伴關係的建立,允許資料的共享和監控,也可以改善產品評估的工作。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