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要救特斯拉,最好自己先“出局”

要麼退出特斯拉日常管理,要麼退出政界?
“三個月不到股價腰斬”
特斯拉股價在特朗普贏得總統大選後一度飆升,然而,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超過35%,相比最高價已經實現了腰斬,抹去了大選後錄得的大部分漲幅。最近幾個月從美國到歐洲,一些特斯拉門店和超級充電站遭到破壞,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和調查資料都表明,馬斯克最近一系列行為在給特斯拉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不僅僅是銷售困難,品牌價值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馬斯克試圖傳遞樂觀情緒。在X上,他回覆一條特斯拉股價暴跌的帖子稱,“長期來看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凱恩斯說過一句著名的話,長期來看我們都是要死的。特斯拉畫的大餅市場已經不太買單了,馬斯克需要回答眼下有什麼強有力的措施。
11 月和 12 月,特斯拉被譽為“特朗普交易”,被視為受益於特朗普承諾實施的幾項政策,比如對墨西哥汽車徵收關稅,確實會幫助特斯拉。然而,特斯拉去年在北美市場的交付量一直很差,未能達到目標。因此,無論特朗普給特斯拉帶來什麼好處,似乎都被整體經濟中的其他因素所抵消。
從特斯拉車企的立場來看,目前深度繫結政治帶來的弊遠大於利。從特斯拉美國市場消費者畫像上看,基本帶著白左、環保主義的標籤,是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高收入人群,例如,在美國,Model X車主的平均家庭收入為14.3萬美元,Model 3車主的平均家庭收入為12.8萬美元。從區域分佈上看,特斯拉主要市場是在加州、佛州等科技發達地區,紅脖子遍地的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地不是特斯拉的市場。
因為馬斯克支援H-1B特殊專業人員工作簽證擴大化,又得罪大量反移民的紅脖子,一度吵得不可開交。在政壇馬斯克的“官運”也並不亨通,在特朗普剛當選時期就傳出跟特朗普團隊的爭吵,最近跟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等人在白宮會議上吵上了熱搜。
在近期的一場採訪中,馬斯克坦言,他領導DOGE政府效率部門遭遇了巨大的困難,神情言語中滿是疲憊與失望。現在的馬斯克頗有種“孤家寡人”的味道,其面臨的挑戰遠大於特斯拉剛開始的量產地獄和Space X數次飛行失敗,政治的鬥爭遊戲已經讓馬斯克左支右絀。
筆者不評價馬斯克一系列言論和行為的好壞,但馬斯克深度介入政治的行為已經成為特斯拉最大的負資產。馬斯克目前是特斯拉和 SpaceX 的執行長,同時非正式地參與運營 X 和 Neuralink,併為 DOGE 提供諮詢。馬斯克分散了太多精力在不同的事情上,必然無法全力以赴做好特斯拉。
曾被華爾街多次討論的話題再度被擺到檯面上:特斯拉是否需要考慮讓馬斯克退居二線,專注於產品願景和技術創新,而將日常運營交給專業管理團隊?
馬斯克能否做出抉擇我們不清楚,但特斯拉的基本面還是值得研究一下。
特斯拉再迎“至暗時刻”
01、馬斯克再打“業績雞血”
特斯拉的危機管理模式似乎遵循著一個固定的指令碼:馬斯克引發爭議,股價短期下跌,公司隨後透過強勁業績反彈,最終股價創出新高。
過去幾年,馬斯克曾無數次戲耍空頭,他帶領特斯拉股價飆升,讓無數做空基金破產。他曾在X平臺上嘲諷空頭:“你們的錢是我的燃料。” 馬斯克曾表示,“真正的護城河,從來不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而是持續顛覆世界的勇氣。”
過去多數人對於馬斯克等於“鋼鐵俠”的故事深信不疑,但現在華爾街已經開始動搖這種看法。瑞銀報告稱,從2022年開始,特斯拉的股價對應的未來12個月的預期市盈率一直在20-60倍之間波動,而當前股價對應的預期市盈率已經超過了60倍,達到了100倍以上的水平。瑞銀表示,如果投資者想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繼續增持特斯拉,那就要抱有非同一般的信念感。例如,要相信到2030年特斯拉能實現1550萬輛的交付量目標(目前市場預期為480萬),以及780GWh的儲能部署目標(目前市場預期為139GWh)。簡單來說就是不相信特斯拉能達成目標,一種偏悲觀的判斷。
3月2日訊息,馬斯克在X平臺轉發了一條關於未來5年預期利潤增長的帖子。帖子顯示,特斯拉未來5年的預期利潤增長率為258%,而英偉達為193%,亞馬遜為137%,奈飛為128%,微軟為107%,Alphabet為76%,蘋果為45%(基於分析師預估)。馬斯克評論稱:“這需要出色的執行,但我認為特斯拉在五年內實現1000%的收益是有可能的。”
然而,特斯拉此前公佈的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為976.9億美元,同比增長僅1%。其中,汽車業務收入為770.7億美元,同比下降6%;淨利潤為70.91億美元,同比下降53%;毛利率為17.9%,低於2023年的18.2%。財報表明,特斯拉的營收增長陷入瓶頸期,淨利潤因中國市場的價格戰和需求下滑而出現大幅下降。
華爾街目前最樂觀的判斷是,假設:FSD訂閱率提升至30%,Model Q年銷40萬輛,儲能業務增長50%。估值:280-350美元(遠期潛力支撐,但需技術驗證成功)。這距離馬斯克所說的5年1000%的利潤增長差距是巨大的,這意味著你要麼相信馬斯克,要麼離場走人。過去相信馬斯克的人,在特斯拉的幾波週期裡都賺到了很多的錢,但這次還會一樣嗎?
02、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潛力仍在
想要搞明白,就要首先弄清楚當前看空的理由,有哪些是牽強的,有哪些是難以證實的,有哪些確實是大問題。
2024年,特斯拉全球銷量下滑1.1%至178.9萬輛,近十年來首次掉頭向下。排名第二的比亞迪賣出176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12.1%,距離反超特斯拉只有一步之遙。在中國,特斯拉去年延續強勢表現,售出65.7萬輛電動車,創下歷史新高;但8.8%的年增速,明顯低於蔚小理等新勢力。
特斯拉全球銷量下滑不假,但這其中有諸多客觀因素,比如歐美新能源補貼退潮、政治因素造成的供應鏈危機,以及馬斯克參政在歐洲的不良影響。中國市場特斯拉表現乏力是事實,但原因也是眾所周知的,車型換代較慢,FSD未能實現完全版。
但也並非不能解決的,比如去年年末上線的新款Model Y銷量尚可。據36氪報道,多位特斯拉銷售人員透露,新車已經積攢了20萬訂單;開啟交付後首周,全國交付量超6000輛。此外,據產業鏈訊息特斯拉目前還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一款“減配廉價版Model Y”,此前在墨西哥市場特斯拉就已經推出過低價Model Y。靠低價款來刺激市場,特斯拉也並非不考慮。
近幾年特斯拉一直被吐槽,配置老化、空間不夠大、電池小馬力小,對比國內新勢力乏善可陳。這些問題特斯拉並不是不清楚,但問題是馬斯克的想法一直是推廣全球車型,所以才會有Model Y超越卡羅拉全球銷量的故事,如果針對各個國家重新設計車型,勢必帶來成本和庫存上的麻煩。這也是特斯拉遲遲不更新的原因,新款車型能夠帶來好看的銷量但也會帶來不可控的財務風險。
但現在或許馬斯克在重新考慮這個問題了,單靠一款15萬級的Model 2 是不足以拯救特斯拉的銷量,針對中國市場特供的低價Model Y就是改變的開始。馬斯克是精明的商人供應鏈專家,國內的市場競爭情況他也有所瞭解,不存在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
FSD入華之後,“車是上午提的,12分是下午扣完”的話題層出不窮,從媒體評測的影片來看,確實存在各種違章情況和誤識別的問題,彷彿一時間特斯拉FSD儼然是最低一檔的智駕誰都打得過。
但事實上,FSD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差,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特斯拉一直是自研方案又在資料上領先,其感知演算法和智駕體驗毋庸置疑是第一梯隊的。一位智駕地圖公司的負責人則表示,特斯拉FSD這些錯誤可能有三種原因,其一,是地圖資料有問題;其二,地圖資料沒有問題,但是FSD在定位時存在問題,問題不一定是定位晶片,也可能是模型的感知問題;其三,地圖資料和定位都沒有問題,但是模型認為,有的車道,走了也沒有關係,像腳踏車道、實線、公交車道,它對於行駛邊界的認知還沒有本地化。
所以還是資料本地化的問題,特斯拉此前匆忙利用網上公開資料訓練不可能一直如此。實際上,政策並沒有關上特斯拉資料本地化的大門,以上海臨港為例,作為國家指定的離岸港,在這裡做資料加工和處理和出境是合規的。特斯拉也是註冊在臨港,從資料交易、資料共享的角度上,是否能有一些政策性的開啟,我覺得是有可探討的可能性。而且近期傳出特斯拉要跟百度合作改進智駕能力,雖然雙方還未承認,但從之前兩家合作地圖來看這種合作是存在可能性的。
總體來看,如果特斯拉FSD解決資料來源和訓練問題,提升後很可能會成為T0級別的存在。
因此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現在說特斯拉在中國過氣了為時尚早。
03、特斯拉的股價,取決於是否相信馬斯克的故事
當然談論特斯拉如果只說特斯拉汽車銷量如何,那實在是分析不得其門。二級市場過去對特斯拉的態度是——無視核心業務疲軟,幻想自動駕駛、無人計程車、人形機器人支撐估值上漲。
比如,國際大行高盛給出的估值:整車業務89美元/股(假設2030年銷量將達530萬輛);自動駕駛業務168美元/股(假設2040年,65%特斯拉車主會訂閱、服務費200美元/年)。
也就是說,確定性相對較強的整車業務只佔估值的20%,只有想象空間智駕業務佔估值的40%。
瑞銀的報告稱,當前特斯拉的汽車業務佔總市值的比重僅為12%,最低一度觸及10%。瑞銀同時表示,而每當核心汽車業務的市值佔比達到近期平均水平(約17%)時,股價往往會進入“下行通道”。過去四年中僅發生過兩次,分別給特斯拉股價帶來了超過30%和70%的回撥。所以目前很難看出汽車業務下滑,就一定會引發較大的回撥,如果只有汽車業務在增長才會比較麻煩。
那麼被木頭姐給予超高估值的Robotaxi會不會成功呢?有美國的市場人士表示,特斯拉的 Robotaxi 不會成功的最關鍵原因是特斯拉在拼車市場缺乏規模。特斯拉需要在每個城市部署一定數量的車輛來運營這項服務。但需要多少輛車呢?全國範圍內需要 100 萬輛、500 萬輛還是 50 萬輛?具體到城市層面,這是否意味著假設 5%、10% 或 15% 的拼車市場份額?這些都是非常昂貴的問題,解決任何錯誤都需要很長時間。
從目前的資訊來看,Cybercab的設計特點,無方向盤,鷗翼門,兩座佈局,起售價低於3萬美元,計劃2026年生產。看這個價格雖然不是足夠低,但是也並非特斯拉完全自建,計劃是自有車隊和C2C共享(車主閒置車輛加入),類似Uber+Airbnb,提升車輛利用率。馬斯克預測2030年市場規模達萬億美元級別。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Cybercab有多便宜,有多少使用者買單,而是像馬斯克說的能否真的每年幫使用者賺3萬美元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這需要L4級別的自動駕駛才能夠實現。
在特斯拉的設想中,「Robotaxi+FSD」的方案,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通勤需求。所以馬斯克未來幾年的規劃之中智駕才是第一位的,像傳統車企一樣去更新換代多少有點愚蠢。
最終的問題都指向了特斯拉FSD端到端的模型能力,最終會走向何方。在模型能力提升上馬斯克還真沒說謊,第三方網站 FSD Tracker 的資料也體現了 FSD 穩定性的提升,其資料表明,特斯拉 FSD v12 更新後,使用者完全無接管的行程次數佔比從 47% 提升到 72%,平均接管里程(MPI)從 186 公里提高到 536 公里。而在 FSD v13 更新後,特斯拉 MPI 較 v12.5 提升 5-6 倍,最終實現 2024 年全年提升 3 個數量級,也就是 1000 倍的改進。
這得益於端到端的FSD模型泛化能力更強可以算是指數級的,至於使用者詬病的不遵守交規和其他問題,特斯拉也在透過監督學習模型的方式給予AI模型學習基準,儘可能減少違規和識別錯誤。
如果未來真的有完全自動駕駛的話,那麼特斯拉就不能錯過,如果說哪家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機率最大,那麼一定是特斯拉。因為特斯拉有業內遙遙領先的智駕訓練資料超過16億英里,國內的智駕團隊資料普遍不超過5億公里,短時間內追上難度極大。其次特斯拉算力遙遙領先,2024年10月,Dojo的算力總規模就已經達到100Exa-Flops,而國內多家新勢力普遍算力不超過10 Exa-Flops。更不要說特斯拉在規劃中還有一些算力中心。
歸根到底,智駕戰爭是算力與資料的戰爭,如果兩個都比較弱指望演算法上彎道超車,那幾乎不太可能,除非能夠自研新的架構,拿出來比端到端更好的模型。但現在這個前置條件並沒有出現,所以智駕前沿特斯拉無疑就是最強的。
寫在最後
特斯拉貴嗎?這要看你對比的是誰?120倍的市盈率對比同行那是過於誇張,對於過去的市盈率也存在30%以上的高估,但特斯拉的股價高度取決於馬斯克的表現和能力。其智駕的故事並不是按照行業平均估值來給的,而是像OpenAI一樣給予引領創新者以天價的估值。
如果馬斯克是個傳統的職業經理人,現在的表現你就應該離場走人,但馬斯克可是獨一無二讓華爾街摸不著頭腦的人,再次上演“逆境反轉”也是有可能的。當然現在最大的風險還是馬斯克在政治上的參與,只有早點退出或者將特斯拉交給職業經理人,他在二線負責創新業務才能保證特斯拉股價不至於再次過山車。
那麼,你會現在離場,還是抄底賭一把馬斯克的命?
參考資料:
新model Y 能救特斯拉嗎 來源:字母榜
馬斯克帶崩特斯拉 來源:財經雜誌
瑞銀給特斯拉潑冷水 來源:華爾街見聞

如果你對新能源汽車相關話題感興趣,
請加作者微信,拉你進高質量交流群!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