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快,一晃911都已經20年了。英文裡有個詞叫“閃光燈記憶”(flashbulb memories),意思是在某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很多年以後人們不但會清楚地記得那件事,還會記得在那個歷史性的時刻自己正在做什麼——就好像是在漆黑的夜裡突然有閃光燈亮起,那一瞬間周遭景象就永遠留在了記憶的底片上。
911無疑是我們這代人記憶裡最重要的閃光燈時刻之一,不但對美國人如此,對這個世界上所有曾經親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大概都是如此。衝向世貿大樓的飛機、燃燒的雙子塔、大樓上墜落的人……那一個個鏡頭足夠衝擊、足夠震撼,足以顛覆我們原本的認知。所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有很多人回憶自己911當天正在做什麼,在今年就更是如此。
20年前的今天,我正在陝西漢中的一個網咖,開啟新浪新聞首頁就看到燃燒的雙子塔。一切是如此不真實,心不在焉的我甚至以為那是某個大片裡的鏡頭,都沒點開看。從網咖回到酒店,朋友幾個人圍在電視機前看得專注,看到我就說:世貿被飛機撞了!
我說:啊,原來是真的,我在網上看到還以為是電影呢!那時,紐約對我來說還是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我知道那是一個很大的事件,但它離我很遠。
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我到紐約上學,開學後沒幾天就是911的紀念日,我的教授是個猶太老太太,那天在課堂上講了媒體關於911的不少報道。我課後還搜到了一篇她發表在Village Voice的文章,她講自己從地鐵站鑽出來眼前一片末日景象,讓她不停回想起自己一個月前在以色列旅行時經歷的炸彈襲擊,也不停回想起自己中學時代——那時還是冷戰時期——學校裡每年要舉行一次撤退演習。
她寫道,“聽到遠處的轟鳴,看到大樓牆壁上的火焰,我們在心底深處知道美國從此已經徹底被改變了。”
那天課後,我在紐約街頭到處走,想找到一些911事件留下來的蹤跡。似乎並沒有線索可循,紐約看起來像是一個什麼都經歷過但又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的城市,讓人覺得它是從誕生之日起就這樣又天真又複雜式的迷人。
一直到走了幾十個街區,我看到某個消防站外的一片空地插著若干面小國旗,細看每面國旗上都是一個名字——每一個名字代表的是一個在911犧牲的消防員。
再往前走,我又看到一棟居民樓外的鐵籬笆上拴著一張張照片,照片背後寫著短短的懷念文字。哦,那同樣是一個個在911逝去的人,是樓裡某個人親愛的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兒子、女兒、兄弟、姐妹……
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這個偉大的城市曾經遭受的傷痛是如此深厚真切。
在那之後,我看到每一個新聞事件第一反應都會去想,這個事件裡的“人”是誰。那些普通人,他們經歷了什麼,遭受了什麼,他們的命運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再重大的事件,無論如何震撼、如何影響深遠、如何留下閃光燈記憶,如果我們只是熱衷於在宏觀敘事、國際關係、意識形態的框架裡分析討論它的背景、走勢、影響,那它對於沒有親歷的人來說就只是報紙上電視上讀到看到的一個新聞,我們就很容易會忘記那一個個以肉身和餘生承受痛苦和淚水的普通人。

再後來我住在Jersey City,每天坐Path到WTC換地鐵,都會經過WTC遺址的工地,圍擋幕牆上寫著“你好明天”——We never forget what has gone before. Yet our eyes have always been on the possibilities ahead.” 那時我就會想,真好,這就是紐約,像是什麼都經歷過,又像是什麼都沒經歷過,永遠這樣又天真又複雜地迷人。




看完請點在看 | 歡迎轉發朋友圈 | 長按上圖二維碼關注
關鍵詞
紐約
在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