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黑石蘇世民「來」上海了

現場火爆。
作者 I 周佳麗 王露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今天,上海氣溫38℃,但依然難擋前來參加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熱情,會場入口處隊伍浩浩蕩蕩,擠滿AI圈的投資人和創業公司。
據悉,今年有超100家投資機構在現場。“茶歇時每一個嘉賓都被十幾二十個投資人圍著掃碼。”
“這次過來主要是掃專案。”廣東一位人工智慧方向投資人告訴我們,已經在會場碰到一批同行,“會場太大了,想參觀的展臺和企業很多,時間緊任務重。”
今年創投圈風口稀疏,AI儼然成了最火爆賽道,融資神話此起彼伏。短短一兩年,我們見證一批AI獨角獸拔地而起。
“當下沒有任何一把火比AI更熱了。”正如一位VC投資人剛剛在朋友圈感慨。一場生動而激烈的AI競賽拉開序幕。
現場,蘇世民進行一場對話
上午10時,浦江之畔。
上海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上演,今年尤為熱鬧。資訊顯示,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展覽總面積5.2萬平方米,分為核心技術、智慧終端、應用賦能三大板塊;500餘家企業參展,市外企業和國際企業佔比超50%,展品數量超1500項,展覽規模、參展企業數、首發新品數均創歷史新高。
開幕式上,《人工智慧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正式釋出,提出促進全球人工智慧健康有序安全發展的系列主張。
其中,黑石集團掌門人蘇世民也以線上方式出席,他與索奈顧問及投資公司董事長、執行長Joshua Ramo進行一場對談,帶來黑石在AI投資方面的新思考。
蘇世民透露,他從去年開始就觀察到,一些企業在AI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好,但也有一些企業並不適應。黑石在尋找潛在投資機會時,AI已經成為很好的分析幫手。“現在AI已經可以幫助我們起草投資委員會的會議備忘錄,這讓我感到驚訝。”在他看來,AI已成為人們看待事物的一種重要方式。
同時,蘇世民也提醒,“目前AI技術的進展很順利,但是我始終希望人們在保持高度關注的同時,也應該儘量把對AI的預期放低。”
關於AI如何幫助黑石進行風險管理,他引用了一句諺語——“投資界裡沒有勇敢的老年人”,意思是投資人始終應該對風險保持警惕,AI給他提供了一種雙重視角,比如哪些商業領域是不可觸碰的。因為當AI真正發展起來,可能會讓一些投資血本無歸。
過去兩年,雲端大模型和基礎設施成為AI領域的投資重點,而黑石也越來越重視資料生成的地方,在源頭就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蘇世民援引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名言——未來已來,只是分佈不均。
他指出,黑石是進行長期投資的,所持有的“硬資產”通常要以5至10年的週期來進行投資評估,“伴隨AI發展肯定會有贏家和輸家,我們希望儘量避免成為輸家。
眼下正值大學高校招生季,人工智慧專業成為填報志願的熱門選項。那麼,未來一所優秀大學裡的人工智慧研究應該是什麼樣的?
蘇世民認為,目前突破性的AI技術進展,一經問世,就在商業界引起追捧,是因為企業能負擔得起AI開發所需的算力。相較於商業世界,大學雖然仍有聰明的大腦,但在這場競賽中處於劣勢。
他建議,面對技術進步,大學應加強與商界的聯絡,透過建立聯盟而非單一資助來適應變革,利用企業的資源推動創新,並促進大學與商業的深度融合。
“裡外擠滿了投資人”
“AI讓人中暑。”排隊入場的人流洶湧。
當中VC們的身影雲集。粗略看下,投資人今天打卡現場的朋友圈十分密集,一位北京VC朋友直言,早在上個月就定好了來滬行程。“今年參會人數肯定比往年多,不提做準備,附近酒店都不好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特別設立了《Future Tech 100未來之星創新孵化專區》,不僅挖掘了100個初創專案團隊,還舉辦多場投融資對接會,加速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落地轉化。
另外,來自80多家投資機構的120多個投資人,組成Future Tech投資天團,與初創企業CEO一起探討商業路徑,評估專案的可行性和市場潛力。
啟明創投也來了。在WAIC的啟明創投·創業與投資論壇,投資機構以及業內專家、創始人們將探討生成式AI機遇。
產業界同樣熱情高漲。今天大會揭曉了八大“鎮館之寶”,包括阿里雲通義靈碼、聯想集團筆記本YOGA Book 9i AI元啟、螞蟻集團基於螞蟻百靈大模型的“支付寶智慧助理”、商湯Vimi可控人物影片生成大模型 、特斯拉賽博越野旅行車 、智譜AI基座大模型、智慧飛行器展區展出的三家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創新產品。
如此一幕幕,正是今年AI賽道火爆的一縷寫照。
從大模型到具身機器人,一級市場AI融資接踵而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
中月之暗面、智譜AI、百川智慧、MiniMax等均獲得10億元以上單筆融資,這裡正批次製造百億估值獨角獸。
正如月之暗面的最新一輪融資顯示,估值報價已達30億美元。要知道,月之暗面才僅僅成立一年時間,成長速度之快令人驚歎。
AI也帶火了具身智慧。就在前幾天,銀河通用機器人宣佈完成7億元人民幣融資,締造今年最大一筆天使輪。
現場熟悉的面孔應接不暇,宇樹科技今年2月宣佈完成B2輪融資,美團、金石投資、原始碼資本,老股東深創投、中網投、容億、敦鴻和米達鈞石跟投,融資近10億元人民幣;逐際動力也剛宣佈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參與,後者正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投資平臺。

此外,特斯拉展臺上帶來最新Optimus二代人形機器人,傅利葉、達闥、雲深處科技等企業也攜超過20款智慧機器人亮相。
今年一級市場冷清有目共睹,AI成為僅剩不多的出手方向,創業公司和投資人在這裡雙向奔赴。
上海拼了
一場AI城市爭搶戰
盛會背後,則是上海全面發力建設全球AI中心。
事實上,上海算得上是國內最早佈局人工智慧產業的城市之一。早在2017年,上海就釋出《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系統佈局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創新。
後來的2022年10月,上海人工智慧地方性法規《上海市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條例》施行,隨後出臺推進算力資源統一排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模型創新發展等政策措施,重點推進模型創新扶持計劃、智慧算力加速計劃、示範應用推進計劃,打造大模型測試驗證與協同創新中心、語料資料聯盟、智慧算力排程平臺、軟硬體適配測評中心、大模型開源社群和協作平臺。
這波史詩級浪潮下,上海市區聯動,發揮各區優勢——
浦東新區加速推動智算晶片、人形機器人等硬體攻關企業發展;徐彙區著力服務大模型等演算法創新企業集聚式創新。全市組織建成規模化智慧算力叢集,重點部署在松江、臨港等區域,為大模型訓練提供支撐……目前上海形成浦東張江人工智慧島、徐匯西岸智塔、臨港滴水湖AI創新港、閔行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4+X”叢集格局。
當中,創投力量也扮演了關鍵角色。2019年,上海發起設立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首期目標規模人民幣100億元,並最終形成1000億級基金群。今年6月,上海市領導透露,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已累計募資31億元,母基金部分投資了紅杉中國、奇績創壇等12只子基金,撬動投資規模572億元。
時至今日,人工智慧已成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資料顯示,規上企業從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3年的348家,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增長到超3800億元,居全國前列。這裡也跑出了燧原科技、MiniMax、智元機器人、傅利葉智慧等一批行業矚目的AI獨角獸。
當AI帶火人形機器人,上海軍團同樣來勢洶洶。正如上海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介紹,目前我國具備人形機器人整機生產能力的企業超過25家,約一半來自上海。
放眼望去,AI的戰火早已在城市中蔓延開來——北京、深圳等超一線城市同樣全面發力,爭搶之勢躍然紙上。正如今天蘇世民感慨——未來已來。這場競賽中,誰也不想出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