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模型即將決戰

未來之戰。
作者 I 於麗麗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一則投資細節曝光。
近日,阿里巴巴在2024財務年度報告中,首次披露對大模型創業公司月之暗面的投資情況。財報資料顯示,阿里巴巴於2024財年投資約8億美元(59億人民幣),購入月之暗面約36%股權。
僅今年一季度,就有月之暗面、MiniMax兩家國內大模型公司獲超10億元融資。而這不僅是VC的遊戲,大廠研投並進,市場熱錢大舉進場。
4月初,國家網信辦釋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已備案資訊公告:截至3月,我國共有117家各類大模型透過備案。其中北京獨佔鰲頭,共計51個大模型透過備案,佔據了全國44%名額。上海、廣東緊跟其後,分別備案24、19家。
熱鬧的背面,一些改變也在發生。據外媒近期報道,多家美國生成式AI公司深陷因資金鍊斷裂的賣身困境。熱錢融入、技術更迭、出清同步進行,大模型競爭的加速分化。正如渶策資本甘劍平所言:也許人類離這個奇點越來越近了。
國產大模型五虎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今,國內AI大模型領域發生融資事件達106起。悄然間,中國AI大模型江湖格局初顯。智譜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慧、零一萬物五家公司估值均超過10億美元,被冠以國產“大模型五虎”。
最新來看,5月底智譜AI傳出正處在最新一輪融資中,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基金對智譜AI投資了4億美元,這筆投資使得智譜AI估值達30億美元。
這是一家清華血統的大模型創業公司。公司孵化自清華KEG(知識工程實驗室),CEO張鵬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知識圖譜研究方向。
自2020年All in大模型開始,智譜AI技術研究涉及大模型的方方面面,從原創的 GLM 預訓練框架、國產算力適配、通用基座大模型,到語義推理、多模態模型,再到長上下文、視覺理解、Agent智慧體能力等各個方面。6月初,智譜AI推出了由數十萬個AI體組成的多智慧體協作系統——清言Flow。
作為“五虎”中最早成立的公司,背後資方也極為豪華。今年初官宣一輪融資,由北京市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參與投資,這是北京市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以來投資的第一家AI大模型公司。2023年智譜AI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囊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美團、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為、紅杉、高瓴等。
另一家VC爭搶激烈的專案當屬月之暗面。今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超10億美金融資,重新整理當時國內AI大模型公司單輪最大金額融資。而5月,月之暗面最新一輪融資流出,估值報價已達30億美元,新入局的包括騰訊、高榕創投等。
公司帶頭人是清華90後學霸楊植麟。成長於廣東汕頭,楊植麟高中畢業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後來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博。2023年3月,楊植麟正式創辦月之暗面,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分別是他的清華本科同學兼好友周昕宇,以及同樣畢業於清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吳育昕。如此團隊背景,月之暗面一成立就受到了眾多投資機構的追捧,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真格基金、阿里、小紅書、美團龍珠、礪思資本等。
3月,MiniMax官宣了6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25億美元。成立於2021年,MiniMax掌舵者閆俊傑畢業於中科院自動化所,在商湯科技擔任副總裁期間,負責搭建深度學習的工具鏈和底層演算法,以及通用智慧的技術發展。聯合創始人楊斌,則是是閆俊傑在中科院的校友。此前,MiniMax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米哈遊、IDG資本、高瓴創投、雲啟資本以及明勢資本、騰訊等。
由王小川創辦的百川智慧,傳今年4月進行新一輪數億美元融資,來自參與的投資人證實,公司今年以來估值已超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
創投圈對王小川並不陌生。1996年,王小川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畢業後便加入搜狐。從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網際網路時代留下了不少記憶。2023年4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創業之旅,和前搜狗COO、清華1998級校友茹立雲聯合創立百川智慧。
另一邊,由李開復創立的零一萬物,去年11月釋出AI 大模型系列“Yi”,包括60億、340億引數的Yi-6B、34B兩個版本;今年3月,零一萬物公佈基於全導航圖的新型向量資料庫,名為笛卡爾(Descartes)。5月繼而推出首款免費一站式 AI 工作平臺“萬知”。
李開復公開披露零一萬物今年To C單一產品收入達1億元人民幣。零一萬物去年11月官宣由阿里雲領投融資,彼時估值超10億美元。
大模型賽道融資火爆,中國版OpenAI讓人遐想。
大廠軍團來了
國內大模型按照血統可分為科技大廠、創業公司、高校研究機構三類。憑藉算力、平臺、模型、應用等方面明顯的優勢,大廠在大模型上聲量不減。
2023年4月,張一鳴曾發表公開信表示,“字節跳動無法錯過AGI。如同任何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都無法錯過AGI。AGI可以解決組織的第二曲線增長困境。”
同年9月,阿里集團新任CEO吳泳銘釋出全員信,宣佈確立兩大戰略重心——使用者為先,AI驅動。
去年4月,阿里雲“通義”大模型系列首次亮相,此後,通義千問、通義聽悟和通義萬相問世。
去年8月,抖音推出“雲雀”大模型,之後基於雲雀大模型接連推出了多個AI產品和服務,上線了飛書My AI,對話類大模型豆包,以及剪映的各種AI影片工具。
去年9 月,騰訊釋出“混元”大模型。結合兩月前騰訊釋出的ToB 的騰訊雲 MaaS 解決方案,已搭建起一套完整大模型產品服務體系。
去年10月,華為釋出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的“盤古”大模型3.0。專注ToB,其基礎模型與行業資料結合進行混合訓練後的行業大模型,用於礦山、氣象、藥物、分子、電力、金融等行業。
去年10月,百度釋出“文心”大模型4.0,其引數超過萬億,是國內當時規模最大的模型之一。
此外,大廠戰投也紛紛押注大模型賽道。
“掃貨王”當屬阿里。自去年9月至今年5月,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阿里先後出手智譜AI、百川智慧、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精準學6家大模型企業。據阿里財報披露,公司於2024財年向月之暗面投資合共約8億美元(約59億人民幣),購入約36%股權。此外,螞蟻集團也參投了生數科技、智譜AI兩家大模型企業。
騰訊也不甘示弱。2023年先手出手深言科技、光年之外(已被收購)、Minimax、智譜AI、燧原科技、無問芯穹六家大模型企業,今年也出手月之暗面最新一輪融資。
美團龍珠深度參與了大模型明星公司“月之暗面”的A輪融資,是其A1輪融資領投方。此外,光年之外、智譜AI背後也出現了美團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大模型的理想化載體——人形機器人迎來新機遇,美團先手出手銀河機器人、宇樹科技兩家人形機器人企業。
不知不覺,中國頭部AI獨角獸身後都出現大廠們的身影。
爭搶大模型
AI作為人才高度密集的學科,強者愈強的虹吸效應明顯,各地高校都在加強AI人才的培養。
就在本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對外宣佈,正式掛牌成立人工智慧學院,同時開設“AI+先進技術領軍班”,從今年起面向全國招收優秀本科生,致力於培養具備開闊國際視野、深厚社會責任感、引領未來發展的AI領域傑出人才。
清華大學也在今年4月成立人工智慧學院,姚期智擔任首任院長。學院聚焦“人工智慧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慧+X”兩個重點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機制建設中國自主的“AI頂尖人才和原始創新基座”,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不僅如此,復旦大學宣佈從今年9月起復旦將在新學年(2024—2025學年)推出至少100門“AI大課”。
還有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工智慧學院也在不久前揭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宣佈今年高招將新增包括人工智慧專業在內的4個卓越人才培養試驗班,並實行本博八年一體化貫通培養。
AI大模型的爆發,讓創業人才愈加趨於年輕化。高智商、高學歷,讓這群年輕人更容易擁抱飛速更迭的變化浪潮。
此外,各地也紛紛釋出政策搶灘AI大模型。
去年5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打造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群“模速空間”,在算力排程、開放資料、評測服務、金融服務、綜合服務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服務保障。
同一時間,北京市人民政府釋出《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指出佈局一批前沿方向,技術創新實現新引領。
還有廣東。《廣州市海珠區建設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實施細則》中提到單個大模型企業每年累計獎勵金額最高1000萬元。深圳釋出了《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聚焦通用大模型、智慧算力晶片、智慧感測器、智慧機器人、智慧網聯汽車等領域,重點支援打造基於國內外晶片和演算法的開源通用大模型。
山東在今年6月印發了《關於加快大模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突破一批前瞻性、原創性、引領性大模型關鍵技術,打造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基礎級大模型,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培育一批覆蓋範圍廣、產品能效高的行業級大模型、場景級大模型。
這是一場“未來之戰”。
更多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