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有危害嗎?如何處理?

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一直在不間斷地合奏出一個個和諧的音符。這個交響樂團就是我們的心臟,指揮家是心臟的司令部竇房結,演奏者就是一個個心肌細胞。它們演奏出來的旋律,就是我們心臟跳動的節律。說這個樂團“龐大”,不是說其體積大,而是參加合奏的個體數量太多了,有好幾億個心肌細胞。
《三國演義》裡說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妙解音律。“曲有誤,周郎顧”。而由心肌細胞合奏出的曲子,如果其節奏亂了,那就要由專業的醫生(即“電生理”專業,或通稱的“心律失常”專業醫生)來“顧”了。
這不,下面就有2位病友心臟跳動的節律發生一種異常了,這種異常我們稱為“早搏”。
作者:唐愷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來源:唐郎中聊驛動的心
什麼是早搏
我們先看這2位病友心臟跳動的“曲譜”——心電圖。
我們把這2幅圖作一下標記。
第1幅圖,第1、4、7、10、13個心跳為早搏;第2幅圖,第4和第7個心跳為早搏。其餘心跳均為正常心跳。
考察這2幅圖,早搏共同的特點,就是提前出現。我們把這2幅圖簡化一下,用每根豎線代表一次心跳。如下圖,這位病友,他正常情況下可能是每0.8秒出現一次心跳。但第4個標紅的心跳,於0.6秒時就提前出現了,這一次心跳就是提前出現的心臟搏動,簡稱為“早搏”。
早搏的分類
產生早搏的根本原因,是心肌細胞發生了變異,其電活動的能力甚至超過了心臟的正常司令部——竇房結,就有可能篡奪竇房結對整個心臟電活動的指揮權。篡權成功一次,就產生一次早搏。
每個人的心臟,都有2個心房,2個心室。如果早搏的病灶出現在心房,就稱為“房性早搏”,簡稱“房早”;若病灶來源於心室,就叫作“室性早搏”,簡稱“室早”。
如果早搏患者是有基礎心臟病的,例如心肌病、急性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等,稱為“器質性早搏”;若患者經心超、CT或磁共振檢查等排外了心臟病基礎,也無甲亢、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就稱為“特發性早搏”。
常規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發報告時,還會依據早搏的數量,診斷是“偶發”還是“頻發”。頻發早搏是指,每分鐘超過5次,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早搏數量超過500個(部分專家認為是超過600個)。
早搏的危害
早搏對身體的危害,取決於2個因素,一是早搏的性質,二是早搏的數量。
(一)早搏的性質
一般認為,房性早搏多屬於良性早搏。
特發性室性早搏若無家族性猝死病史,也屬“良性早搏”,導致猝死等意外的風險相對較低。
相對來說,器質性心臟病繼發的室性早搏,需要更加重視。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繼發的室性早搏,若符合如後幾種情形,醫生會判定為“惡性早搏”,需要監護治療:
(1)頻發室早;(2)成對或連續出現的室早;(3)聯律間期較短的室早;(4)心電圖上見早搏落於前一個心跳的T波上。
(二)早搏的數量
近幾十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若早搏的次數超過總心跳次數的10%-15%,有部分患者可能會心臟擴大,繼發心功能不全。以人群平均每天10萬次總心跳計,若早搏次數超過1萬至1萬5千個,就要引起一定的重視。
早搏的治療
(一)器質性室早
對於器質性心臟病繼發的室性早搏,若去除誘因,或積極治療基礎心臟疾病的基礎上,仍頻發者,需適當使用藥物干預。
部分器質性心臟病繼發的室性早搏,經嚴格篩選後,也可以考慮導管消融。
(二)良性早搏,24小時早搏次數超過1萬至1萬5千個
1.可以考慮導管射頻消融。因確實有部分患者可能繼發心功能不全。
2.也可以考慮藥物治療,對早搏進行控制。但需要明確,目前尚無能徹底根治早搏的藥物。
3.若確實無症狀,也可以暫不治療,先作觀察。但必須每3-6個月複查心超。若心超提示有心臟擴大、心功能受損的趨勢,則需積極考慮導管消融治療。
(三)良性早搏,24小時早搏次數少於1萬個
1.若有症狀,建議適當藥物治療。
2.若無症狀,可以先觀察。之後每3-6個月複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對於早搏的治療策略選擇流程,總結於下圖。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