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陸
郵箱
2 月 27 日晚的 2025 春季新品釋出會上,小米正式釋出了自家影像旗艦的最新產品——代號“夜神”的小米 15 Ultra,與其說這是一款手機,倒不如說它是披著手機外表的“隨身相機”。

本次的小米 15 Ultra 在外觀設計上延續了上代產品的設計風格,但在顏色上增加了兩款更類似相機的拼色版,用素皮和金屬做了拼接,很有徠卡相機的感覺。
並且拼色版還在產品的右上角單獨做了一個“Ultra”的標識,雷總說它的靈感來自於徠卡相機旁軸的取景框,可以說整個手機的相機感拉滿了。

螢幕方面,這次小米並沒有做過多的介紹,依舊是一塊 6.73 英寸的 2K 解析度全等深微曲屏,支援 1~120Hz LTPO 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最高 3200nits 的超級陽光屏,看起來與 14 Ultra 相比升級並不大。

只不過在釋出會上小米再一次重申,小米 15 全系列都採用超聲波指紋,與其他家賣幾千塊卻還在用短焦指紋的友商相比,在使用體驗上有很大的區別。

為了壓制住全新的驍龍 8 至尊版處理器以及全新的影像系統,小米升級了「雙路環形冷泵」,單獨分出一路為一英寸主攝像頭散熱,以求達到更長時間的連拍張數和錄影時長,在手機的 SoC 位置還做了凹槽式下沉處理,為的就是能夠更加貼近處理器以便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電池容量方面,小米 15 Ultra 擁有小米數字旗艦系列最大電池容量的小米金沙江電池,容量達到 6000 毫安時,依舊支援最高 90W 有線充電與 80W 無線充電,電池管理晶片和充電晶片均有升級。

通訊方面,本次 15 Ultra 的亮點是擁有一個雙衛星版(16G+1TB版本獨佔),該版本將同時支援中國移動的北斗衛星通訊(不是北斗短報文)和中國電信的天通衛星通訊,同時還支援最遠 7 公里的無網通訊,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使用者的通訊安全。

說完了基礎配置,重頭戲就是影像部分了。
去年 vivo 用 X100 Ultra 讓使用者們見識到了 2 億畫素長焦帶來的望遠實力,今年的小米不僅選擇了跟進,還要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將傳統相機的「大三元」全部塞進手機裡。

為了實現更好的成像效果,小米在感測器和鏡組之間增加了一塊濾光片,能夠在拍攝時吸收雜光、減少花瓣狀光斑,以求達到更“乾淨”的成像效果。

同時,小米還在所有鏡組最外層的保護玻璃上首次使用了 24 層低反光學鍍膜,材質則是採用了最新的康寧 GG7i 玻璃+防刮塗層,相比於上代產品在耐刮性上提升了 82.4%。
所以,我們建議購買 15 Ultra 的使用者不要在購物網站上購買單獨的鏡頭貼膜來“保護鏡頭玻璃”,否則這些鍍膜和塗層很可能都會被一塊廉價的玻璃“浪費掉”。

小米的這枚 2 億畫素超長焦的感光元件尺寸為 1/1.4 英寸,幾乎趕上了 S25Ultra 與 iPhone 16ProMax 主攝的尺寸,在夜景環境下擁有非常可觀的進光量。


為了給使用者更好的拍照體驗,這一代小米 15 Ultra 依然推出了專業影像套裝,從 13Ultra 開始小米已經連續推出了三代產品,每一代都會讓手機看起來更像是“專業”的相機。

在這一代的相機手柄上,小米還為其配備了徠卡同款的可拆式金屬指柄與快門按鈕,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不同的款式。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快門旋鈕螺口與徠卡相機通用,所以你也可以直接將你徠卡相機上的快門旋鈕拆下來給小米 15 Ultra 使用。


整個手柄依舊採用 USB-C 與手機連線(相容 90W 快充),不僅解決了藍牙快門的延遲問題,還可以額外為 15 Ultra 提供 2000mAh 的“外掛電池”,讓手機的電池總容量來到 8000mAh ,妥妥的拍上一整天。

價格方面,雖然在微博已經“預熱”了很久要漲價,但本次小米 15Ultra 12G+256G 版本的起售價格依舊維持在了 6499 元,其中 16G+1TB 擁有雙衛星版,比普通版的價格只貴了 200 元,還是非常良心的。

相機套件方面,與手機一起搭配購買的價格為 699 元,金屬手柄和快門旋鈕等配件全部附贈,相比徠卡一個手柄賣 2399 元的定價顯得十分良心。

整場釋出會的前半部看下來,小米在介紹 15 Ultra 的時候完全沒有按照其他手機廠商介紹旗艦機的套路來,不聊跑分,沒有用大塊的時間測遊戲效能,堆起來的一切配置都是在為手機影像服務。
尤其是本代產品還單獨為影像模組設計了一路散熱,更是堅定了小米 15Ultra 作為影像旗艦的決心,看起來小米是真的想把“相機”塞進手機裡,因為 15Ultra 已然從一個“影像旗艦”進化成為了一款“專業隨身機”。
不客觀實驗室也會盡快為大家帶來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功能實測,盡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