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本文字數:1740,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這是中國金融體系在跨境金融領域邁出的隨需而變、與時俱進的重要一步。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高質量資本專案開放,日益成為企業走出去的所願所求。
更好應對市場競爭和外部挑戰,企業對外投資從單一貿易向產業鏈佈局延伸,企業全球化佈局從單一市場轉向多區域協同,要求金融服務網路要同步跟進。23日央行副行長陸磊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釋出會上的表述,闡釋了21日央行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的指向和要義。
近年來,中國經濟對外合作,已轉向貿易和投資並舉,構建跨國產業生態鏈的新階段,這推動人民幣貿易融資和跨境投資快速發展。資料顯示,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達29.8萬億元,同比增長30%,佔全國業務總量的47%;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資料顯示,3月中國個人和實體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的比例為54.3%,而使用美元進行的海外結算佔比為41.4%,顯著低於2018年的70%以上。
隨著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關稅戰帶來的全球經貿格局重構,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將加速增長,跨境金融服務所需應對的應用場景日益複雜。《行動方案》在提高跨境結算效率、最佳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及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個方面,推出18條舉措。這些富有針對性的舉措,瞄準了企業跨境金融服務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
如透過再貼現視窗支援人民幣跨境貿易再融資,有效地緩解了近年來全球金融體系中的美元荒/美元流動性壓抑。又如,推廣全功能企業集團跨境資金池業務,實現全球資金即時調撥等,極大降低了企業跨境金融服務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另外,《行動方案》明確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種類,開發匯率避險專項擔保產品,由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等。
這一系列舉措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投融資+風險管理+諮詢”等的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有助於提高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服務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當然,《行動方案》主要是在現有制度框架下最佳化實務操作,提高對國際經貿形勢的敏感適應能力。這是中國金融體系在跨境金融領域邁出的隨需而變、與時俱進的重要一步。隨著跨境金融服務場景的日益複雜,金融監管部門需透過制度變革,推進開放程序,不斷為實務操作提供更多的制度空間,更好助力企業走出去。
當前中國跨境金融服務的場景,正在發生新變化。如數以萬億計的貿易融資等,導致離岸市場中留滯大量人民幣,在中美存在較大利差的背景下,離岸人民幣資產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匯率風險和市場風險,增加了離岸人民幣資產的持有成本和匯兌風險等。
另外,國際市場最擔心的是美國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挑戰,即美國發起關稅戰後,需強勢美元緩衝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在美國財政赤字日益不可持續及美聯儲降息政策面臨抉擇難等壓力下,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施壓暫停向購買美國國債的順差國支付利息,並以抬高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成本相要挾。
這需中國央行等未雨綢繆地做好相應積極準備,積極推動金融體系的系統變革。
首先,透過制度變革為人民幣提供內生穩定錨。如推動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透過法律和制度約束權力的能動性和可自由裁量權,打造可行的權在法下的制度保障,讓國內外投資者相信人民幣匯率的內生穩定性。
其次,進一步完善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讓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水平。擴寬有管理的浮動制的浮動範圍,使其更多地基於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可管控,即匯率的浮動範圍以市場主體有效管控匯率風險的邊際冗餘度為臨界條件。
再次,加快推進外匯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完善外匯市場的金融衍生工具,為市場主體提供有效的風險管控和緩釋對沖工具,如外匯期貨、期權、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掉期,以及信用違約互換(CDS)等。
最後,加快推進國際收支資本專案的可自由兌換改革。打通在/離岸金融市場,讓中國企業更好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整合國內外兩種資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面對市場競爭和外部挑戰,護航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經濟,需要《行動方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需要跨境金融的制度變革不斷拓寬《行動方案》的行動邊界。支援企業走四方,核心是相信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唯有相信才能創造奇蹟。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