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徵稅DeFi的背後,誰在暗中觀察?

頭圖  |  envato
記者  |  吳天一
出品  |  DeThings
美國國稅局(IRS)釋出最終法規,要求經紀商報告數字資產交易,將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臺納入現有稅收框架。該規則將於 2027 年生效,將強制經紀人披露交易細節,包括總收益和納稅人資訊。
此訊息一齣激起了美國加密市場的抗議,其中有一些觀點值得關注,明確點出了加密貨幣創新技術對於美國的重要性以及金磚國家的威脅。首先是代表主要區塊鏈公司和專案的組織區塊鏈協會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該協會認為,監管可能會迫使開發者和創新者將他們的活動轉移到美國境外,從而損害該國比特幣和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區塊鏈協會執行長克里斯汀·史密斯表示,美國國稅局的監管違反了《行政程式法》,是違憲的。“我們與國家的創新者站在一起,並將繼續努力確保加密貨幣和 DEFI 的未來在美國。”
還有一些言論表示,此舉可能導致開發商和企業家可能不太願意在美國開展新專案,而更喜歡擁有更優惠監管的司法管轄區。使得美國公司在全球加密貨幣領域的競爭力下降,從而使金磚國家的競爭對手受益。
誰在暗中觀察?
金磚國家最初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這些國家正在尋求建立一種由各自一籃子貨幣支援的新儲備貨幣。
10 月 22 日至 24 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 2024 年金磚國家峰會上。人們普遍預計金磚國家將繼續討論建立一種可能以黃金為後盾的貨幣,即“Unit”,以替代美元。
潛在的金磚國家貨幣將使這些國家在與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競爭的同時維護其經濟獨立。當前體系 以美元為主,美元約佔所有貨幣交易的 90%。直到最近,幾乎 100% 的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進行的;然而,據報道,到 2023 年,五分之一的石油交易是使用非美元貨幣進行的。
這一持續局勢的核心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以及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制裁。如果金磚國家建立新的儲備貨幣,可能會對美元產生重大影響,可能導致需求下降,即所謂的 去美元化。反過來,這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其次,2024 年 11 月 11 日,mBridge 專案於 2024 年中期進入最小可行產品 (MVP) 階段。該專案旨在探索參與的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享的多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平臺,該平臺基於分散式賬本技術 (DLT) 構建,以實現即時跨境支付和結算。
mBridge 專案是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泰國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自 2021 年以來廣泛合作的成果。沙特中央銀行於 2024 年加入。
該專案旨在解決跨境支付中的一些關鍵低效問題,包括成本高、速度慢和操作複雜。它還解決了金融包容性問題,特別是在代理銀行業務(將各國與全球金融體系連線起來)已經撤退的司法管轄區,這導致額外的成本和延誤。多 CBDC 安排將不同的司法管轄區連線到一個共同的技術基礎設施中,這為改進當前系統提供了巨大的潛力,並使跨境支付能夠即時、廉價、普遍可用,並進行最終結算。
一個基於新區塊鏈的平臺——mBridge Ledger——被建立起來,以支援即時、點對點、跨境支付和外匯交易。2022 年,進行了一次具有實際價值交易的試點。mBridge 專案團隊隨後探索了原型平臺是否可以發展成為 MVP。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四家創始參與方央行和貨幣當局各自部署了一個驗證節點,而商業銀行則進行了更多實際價值交易,為 MVP 釋出做準備。與此同時,專案指導委員會建立了一個定製的治理和法律框架,包括一本規則手冊,以適應該平臺獨特的去中心化性質。
MVP 平臺能夠進行實際價值交易(取決於司法管轄權的準備情況),並且還與以太坊虛擬機器相容。這使得它成為附加技術解決方案、新用例和與其他平臺互操作性的試驗檯。國際清算銀行於 2024 年 10 月宣佈將該專案移交給合作伙伴。
中國積極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 (PBOC)在最近釋出的《2024 年金融穩定報告》中強調,在全球持續努力下,監管加密貨幣活動的重要性。這份於週五釋出的報告有一節專門討論加密貨幣的監管環境,並詳細介紹了香港蓬勃發展的加密貨幣許可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指出,全球已有 51 個司法管轄區對加密貨幣資產實施了禁令或限制。其中包括中國大陸,該省於 2021 年 9 月全面禁止所有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
相比之下,香港採取了不同的方式,積極歡迎加密貨幣公司。截至 2023 年 6 月,該地區已正式啟動加密貨幣交易平臺許可制度,允許持牌交易所提供零售交易服務。該報告還強調,包括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在內的主要金融機構現在必須將監控加密交易作為其標準客戶監管協議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繼特朗普表示將比特幣加入美國國家戰略儲備之後,香港立法會議員吳傑莊敦促香港政府考慮將比特幣納入香港財政儲備。
報告顯示,其建議香港特別行政區探索將加密貨幣納入財政儲備,並利用外匯資金長期購買和持有數字資產。
這位議員強調了主要經濟體將比特幣納入儲備的全球影響,其認為,比特幣的有限供應量可能使其成為傳統資產的競爭對手,同時提供通脹保護,並建議政府和企業只將一小部分儲備分配給該資產。他強調,戰略性採用比特幣可以使金融系統受益,而不會讓它們面臨不必要的風險。
此外,如果“有影響力”的國家採用比特幣,其價值將穩定到一定程度,從而促使全球更廣泛地接受。他解釋說,這種轉變可能會減少對黃金和白銀等傳統儲備的依賴,因為比特幣較低的儲存和交易成本具有實際優勢。
此舉標誌著香港監管實踐的轉變,旨在將加密貨幣納入現有的金融框架。此外,正如金融穩定理事會所建議的,中國人民銀行致力於加強加密資產的國際監管框架。
此外,監管態度也在變得明晰,中國外匯監管機構釋出新規,要求銀行標記高風險交易,包括涉及加密貨幣的交易,這將使內地投資者買賣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變得更加困難。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上週釋出的公告,銀行有望監控和報告“高風險外匯交易行為”,包括地下錢莊、跨境賭博和涉及加密貨幣的非法跨境金融活動。
該規定適用於中國內地各地銀行,還要求它們根據所涉機構和個人的身份、資金來源和交易頻率等因素追蹤此類活動。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中國在積極研發本國的數字人民幣。開始時,將主要瞄準國內市場,逐漸替代現金流通。然後,數字人民幣將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決定性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在接受衛星通訊採訪時指出,有鑑於此,中國當然不想落後於加密貨幣產業的發展趨勢。
她說:“隨著數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字貨幣是國際上一個大的發展趨勢。中國對此關注已久,同時也在加速研發自己的數字人民幣,並且已經在很多地區和場景都有進行試點。與‘十三五’規劃相比,我們在‘十四五’規劃中專門獨立成篇談到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問題,包括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字化,而數字貨幣應是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應有之意。今後我們應該會持續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尤其是數字人民幣的推進也將在未來助推人民幣的國際化。”
她說:“隨著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從各國政府和央行層面到消費者和資本市場方面的認可,可能都會大力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的程序。實際上目前我們在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測試和應用方面也是國際走得比較靠前。另外,在數字貨幣的規範發展和規則制定以及數字貨幣的跨境流動的監管等方面還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不僅包括法定貨幣範疇,也包括未被多數國家認可為法定貨幣的比特幣範疇。”
目前,中美都是持有比特幣的大戶,根據追蹤全球加密貨幣持有量的網站Bitcoin Treasuries的資料,各國政府持有的比特幣總量約為51萬枚(約合510億美元),相當於已發行比特幣總量(約1979萬枚)的3%。這一數值與企業持有量(5%)以及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6%)的持有量相當,成為主要的持有主體之一。
各國政府持有的比特幣中,大部分來源於打擊犯罪時的查獲。美國是作為政府層面持有比特幣最多的國家。截至 12 月 11 日,美國政府持有的比特幣約為 20萬枚(約 200 億美元)。這些比特幣主要來自查處非法交易的案件,例如 2013 年因涉及槍支、毒品等非法交易而被取締的暗網“絲綢之路”事件中所查獲的資產。
僅次於美國政府,中國政府也因查獲詐騙團伙等原因持有約 19 萬枚比特幣。2024 年,德國政府機構從盜版入口網站“Movie2K”的運營公司查獲了約 5 萬枚比特幣。7 月,德國當局宣佈出售這些比特幣,在市場上作為大額拋售引發了廣泛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