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妹前兩天收到了這樣一條簡訊:

等一下,這個話術…怎麼有點似曾相識…

這不就是最近香港傳得沸沸揚揚的那個“新詐騙手法”嘛!

圖源:香港01
幸好圈妹對這種詐騙方式有所耳聞,不然還真有可能回覆對方了。

大家可別小看這種詐騙方式,最開始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目的。
但其實,在你回覆對方資訊那一刻,就已經進入對方的層層圈套了。
而且這可不是個案,類似簡訊已經在香港大範圍蔓延了!

圖源:文匯報
步步為營
有不少香港IP的網友,都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收到的“神秘簡訊”: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港村聲筒
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簡訊可能來自不用號碼,但是話術都格外相似:

圖源:小紅書
更離譜的是,有位遠在英國的港人,也收到了和圈妹一模一樣的簡訊: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DSE救命姐姐
房間裡沒人,又怎麼會擾民,那就只有一種原因:(鬧鬼)詐騙!

這些所謂“鄰居”的真正身份,是一批專門假扮住戶、用溫和話術一步步誘導交出個人資料的詐騙分子。
明明是“鄰居投訴漏水”,一開口卻立刻要你加WhatsApp繼續詳談。
明明說是噪音擾民,但講著講著就開始套你資料了,問你住幾號幾樓哪間房。

圖源:小紅書
一旦你真的加了WhatsApp之後,對方立刻變身成帥哥/美女頭像,語氣也突然變得親切起來。
一開始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接著就開始噓寒問暖、主動找話題、天天找你聊天,迅速拉近距離。

圖源:大公文匯
有位香港業主說自己和對方聊了一段時間後,對方就開始道德綁架他,向他借錢。
對方會說:大家做街坊這麼久了,幫個忙吧…

甚至,還有可能和你發展虛假的戀愛關係,也就是“網戀”。

圖源:香港反詐騙協調中心
當你開始信任對方的時候,他們就會編各種藉口。
比如,現在手頭緊、發生了急需用錢的情況,來誘導你轉帳、匯款。
還有一些情況是,對方會發一個貌似無害的連結給你。
藉口可能是“物業維修報告”或者“投訴檔案”,你一點選,後臺就自動獲取你的個人資料。
甚至,連身份證資料、住址、銀行卡都可能被摸清楚。

圖源:有線寬頻
港府緊急提醒
目前,香港馬鞍山錦龍苑最少有10名住戶,都公開表示收到類似簡訊。

圖源:文匯報
香港警方早前公佈的資料也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港共接獲297宗網上情緣詐騙案件。
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7%,損失金額達2.5億港元!

圖源:星島頭條
而這類“鄰居型詐騙”,正是從“情緣騙術”演化而來的新版本。
從前講愛情,現在講“街坊情”。

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鄰居型詐騙”,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也出面發聲,釋出了防騙六大貼士:
1.接到陌生資訊時,“停一停、想一想”,不要貿然回應;
2.千萬不要點選陌生連結或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
3.若收到“噪音”、“漏水”相關投訴資訊,先向大廈管理處核實;
4.定期檢查銀行、電郵等重要賬戶的登入記錄;
5.啟用雙重認證,提升賬號安全性;
6.緊貼警方和私隱公署的防騙最新動態,保持警覺。
圈妹發現,現在的詐騙分子真的無孔不入。

圖源:大公文匯
如果說以前他們靠“騙術”,現在他們靠的是“劇本”,而且是量身定製、逐步推進、步步為營。
劇情策劃能力堪比TVB…

所以,圈妹建議大家收到類似簡訊的時候,不要想著“鄰里之間互相關照”,而是要對陌生號碼多一點懷疑。

圖源:大公文匯
下邊這位網友的應對辦法就很直接,直接避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圖源:小紅書
這類詐騙的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於他們有多聰明,而在於我們有沒有“多留個心眼”!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到你,記得點贊+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新型詐騙手法,就能少一個人被騙!




本文作者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參考資料:
1.《騙徒新招扮鄰居發短訊投訴 私隱署緊急提醒》,文匯報,2025-05-20
2.《詐騙|私隱公署揭騙徒扮鄰居短訊投訴漏水或噪音再發展情緣騙財》,香港01,2025-05-19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