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料!納投名狀之後,中美聯手給毛熊和日本放血

本文8000字,音訊在文末。
115日,美國大選結果就要出爐。不出意外,正國級地下黨員川建國同志,將和他的一萬卡重返白宮。這將給動盪的世界,帶來新的變數。
變數是好是壞,要看我們的預判和應對。無論是誰上臺,中美關係都不可能好轉,只不過對方的打法不一樣。整體上,民主黨是陰損的偽君子,共和黨是粗暴的真小人。
再結合歐盟執意要給中國電動汽車加徵懲罰性關稅,可以預判,未來這幾年,我們的外部環境只會更加嚴峻,我們要有心理準備,畢竟這是偉大復興最後的攻堅戰。
中美關係、中歐關係能不能好起來?當然能,只要中國放棄偉大復興,放棄產業升級,放棄新質生產力,老老實實蹬縫紉機給他們做鞋子、縫衣服、造玩具,那關係一定很好。
美歐國家的如意算盤,就是永遠盤踞在產業鏈的最頂端,永遠騎在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頭上享清福。說來你可能不信,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國就對中國做出了安排。
20世紀初,美國總統顧問亨利·亞當姆斯曾公開揚言,決不能容許中國實現工業化和政治上的獨立,否則對西方文明來說,將是不可思議的罪行。
甲午戰爭後,日本霸佔了臺灣,推行“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經濟政策。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又推行“農業中國,工業日本”的方針。
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經濟大國。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也為了轉移國內過剩的生產力,開始進行結構調整,不斷向外投資,構建所謂的雁陣模型(雁行模式)。
所謂的雁行模式,處在第一序列的當然是日本,負責高科技高利潤的研發開發和生產,排在第二序列的是四小龍,負責生產資本密集型的產品。
排在第三序列的則是東盟國家,負責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排最末的當然是東大(印度:沒錯,正是在下),負責原材料。
印度這回說的沒錯,南亞次大陸的確墊底,排在第五序列,東更大在第四序列。日本實際上還是大東亞共榮圈的思路。
這種模式安排下,日本始終處於產業鏈最上游,透過高科技高技術輸出,輕鬆賺取高額利潤,而其他國家則在產業鏈的中下游,依附日本賺取微薄的利潤。
所以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以及八十年代,是中日關係最好的階段。第一,經濟上中國對日本沒有威脅;第二,日本希望把中國納入日本的雁行模式(雁陣模型)。
中日關係什麼時候惡化的呢?2001年,小泉純一狼上臺之後。為什麼是這時候呢?因為中美聯手,把日本的雁陣給燉了,這麼看美國的模式要更高階。
美國的模式,那就是資本輸出、技術壟斷、金融吸血、軍事威懾。韓國以及蛙島,看似掌握了高階技術,但美國一聲令下,還得乖乖上交敏感資料,或者到美國建廠。
美國允許自己的狗長肥長壯,但決不允許自己的狗站起來當人,所以日本在八九十年代瘋狂打壓日本。雁陣模型,其實一定程度上是美國逼的。
但日本低估了中國,中國雖然落後,但有自己完整的工業體系,有自己龐大的技術隊伍,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也有最龐大的人口消費市場,哪會服從日本的安排。
我們的策略是騎驢找馬,騎馬找車。找到了腳踏車,還想著大摩托。開上了大摩托,又覺得還是轎車好,風不打頭雨不打臉的。開上了奧托,又想著奧迪。剛開上了奧迪,又覺得比亞迪漢智慧、省電加速快。
中國的心氣太高了,進步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幾年時間就把日本製造打得丟盔棄甲,也把日本的雁陣弄得雞飛狗跳,徹底打亂了日本的部署。
1987年中國彩電產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國冰箱產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1993年中國摩托產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類似的還有空調洗衣機等……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威脅論已經在日本大行其道了,日本右翼上臺也是遲早的事。這時候美國又來個更狠的,那就是透過亞洲金融危機,把日本的雁群一鍋燉了。
日本為啥失去了三十年?中國可勁兒地往上掏,美國用力地往下摁。上上不去,下下不來,說一千道一萬卡中間了。想中出到四小龍和東南亞,結果被亞洲金融危機一剪沒。
可以說當時的日本,被中美聯手放血(美國佔大頭)。所以日本為啥恨中國,因為他不敢恨阿米利卡爸爸,阿米利卡爸爸用狗鏈拴著自己呢,也只能找中國撒氣。
說起放血,其實蘇聯也是中美聯手放血,給放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連續兩場石油危機,讓蘇聯賺了個盆滿缽盈,也讓歐美日陷入了經濟危機。
當時的蘇聯,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一多半的外匯,來自石油天然氣的出口。也正因為國力蒸蒸日上,蘇聯在美蘇爭霸中呈現咄咄逼人的態勢。
而美國則遭到了數次經濟危機的打擊,從1965年開始,通貨膨脹一直居高不下,1979年末美國通貨膨脹率高達13.3%,失業率超過10%,這一時期被稱為“大滯脹”。
美國戰略上被迫進行收縮,1971年宣佈美元與黃金掛鉤,同年把琉球交給日本管理,1972中美關係正常化,1973年美軍開始從越南撤離,1975年放棄南越政權。
蘇聯則瘋狂擴張,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開始支援古巴介入安哥拉內戰,1978年與越南簽訂同盟條約,慫恿越南入侵柬埔寨,挑釁中國。
1968年,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百萬,對中國頻頻發起挑釁。1969年中蘇之間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珍寶島衝突和鐵列克欽衝突,這種衝突在70年代時有發生。
1978年,我國正在面臨重大轉折,但蘇聯的威脅依然存在。59日,蘇聯武裝直升機侵入中國東北邊境領空,18艘軍艦侵入中國水域,30名蘇軍登上中國江岸,還打傷中國居民。
如何為改革開放營造安全良好的國際環境,是擺在中國領導人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尤其是如何破解蘇聯的威脅。我國決定殺雞駭猴的時候,正好跳出一隻猴,也就是越南,這隻猴可以說是天賜良雞。
中國曾經支援越南抗美,但胡志明去世後,中越關係就開始出現裂痕,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越南的心情極為複雜,如同被扣上了一頂綠帽子一樣。
越南還是太把自己當根蔥了,也想玩大國遊戲,於是開始跟蘇聯勾勾搭搭。蘇聯正好需要越南制衡中國,尤其是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兩個國家一啪即合。
1975年越南剛統一,蘇聯價值12億美元的大禮包就到了,包括食品、石油、化肥、藥物,以及各種車輛、機械裝置等等。幾個月後,越南和蘇聯又簽訂了19.2億美元的援助合同。
除此之外,蘇聯還答應提供7億美元的物資援助。也就是說,越南剛成立,就收穫了38.2億美元的大紅包。當時美元還是很貴的,我們的解決溫飽工程的四三方案,也才43億美元。
當時流傳著一個笑話,黎筍向勃列日涅夫求援,勃列日涅夫回答:我們已經沒有多餘的物品了,請自己勒一下褲腰帶吧。黎筍則回答說:那就請給我一根褲腰帶吧。
這時的越南,打敗了美國,又傍上了蘇聯(197811月正式結盟),著實有點膨脹了,自詡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年底以迅雷不及掩耳吞併了柬埔寨。
這時的越南,充斥著各種反華的氛圍,並且開始驅逐華人華僑。越南軍隊還悄悄把界碑向北移動,開槍攻擊中國邊境群眾,我們三十年的援助算是白瞎了。
但實話實說,這種事可大可小,2017年印度不也越界,2020年印度不也導致我方人員傷亡。但中國當時就是想教訓一下這猴子,順便殺雞駭猴。
因為雞的背後,其實毛熊。我們哪裡是打猴子的屁股,我們分明是打毛熊的臉。而且這麼做,其實也是給美帝出出氣,報一箭之仇。
有人形容是中國融入西方的投名狀。投名狀這事兒不好聽,但事實上起到了投名狀的作用。我們上次在朝鮮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不然蘇聯怎麼會那麼慷慨。
如果只是簡單的打越南出出氣,30天時間足夠了,但我們並沒有這麼做。1979217日開打至316日撤回,28天就完成了作戰任務,摧毀了越南北部幾乎所有的工礦業。
但神來之筆是,我們開始在邊境佔據有利位置給越南放血,這一放就是10年。中國這邊倒是啥也沒耽誤,改革開放迅速推進,越南則必須舉全國之力應對,耗死在北方戰線了。
越南不得不在北部邊境,維持了一支百萬人的正規軍。注意啊,當時越南已經連續打了三十年仗了,男勞力本來就少,再除掉龐大的後勤工作,越南幾乎上就沒剩下什麼勞動力。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從面積上講,相當於我們要面對15個蘇聯;從人口上講,相當於我們要面臨70個蘇聯,從兵力上講,相當於我們要面對7個蘇聯,大家可以想象越南的心理陰影面積。
志願軍當年在朝鮮被炸出火力不足恐懼症,回來之後拼命攢大炮和炮彈,1979年終於用上了。上甘嶺的時候,範弗裡特一天打了四萬發,在越南我們一天打了十萬發,正所謂:窮則戰術穿插,達則給老子炸。
沒錯,越南遊擊戰是挺厲害,各種地道戰、地雷戰等游擊戰術把美國大兵折磨得沒脾氣。這我們還能不清楚麼?也不問問越南人的老師是誰。
我們為什麼速戰速決,達到預期目標後迅速撤回到邊境,就是為了避免陷入泥潭。而在邊境搞輪戰,正印證了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主動選擇戰場,牢牢把握主動權。
我們這邊逮著猴子放血,蘇聯就不得不給猴子輸血。蘇聯必須每天給越南數百萬美元的物資。而且這物資還必須經過萬里迢迢海運過來,運輸成本和損耗都極大。
蘇聯給越南輸了多少血呢?19791985年之間,蘇聯給了越南的各種援助,總額超過600億美元,包括575輛主戰坦克,94輛裝甲車,649門火炮,529套防空導彈,以及57艘艦艇……
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利用越南,給蘇聯放血。那句話咋說來著:中美友誼靠蘇修。本來已經改善了的中美關係,更是親上加親了,有人形容進入了蜜月期,非常貼切。
東大教訓猴子的時候,美帝負責穩住蘇聯。美國一方面直接警告蘇聯不要捲入中越兩國之間的戰爭,一方面又調動衛星,監控著蘇聯軍隊一舉一動。
蘇聯也是膨脹了,仗著自己的血厚,開始自我放血。1979年底,突然大舉入侵阿富汗,這裡可是號稱帝國墳場,中國和美國立刻心領神會,開始聯手給蘇聯放血。
單憑阿富汗,肯定是招架不住的。但是東大和西大,都不會直接下場,下場了就是世界大戰,甚至世界末日。但暗中給蘇聯放血的本領不但有,而且很大,無論東大還是西大。
有人說卡特是個好人,是任內沒有發動任何戰爭的美國總統,號稱美仁宗。但實際上他也是暗戳戳地壞,他在蘇聯入侵之前,就簽署了一份決定,授權中情局組建反親蘇政權游擊隊。
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卡特總統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都很興奮,下決心要把阿富汗變成蘇聯的越南,並且一定要讓蘇聯陷進去,我受過的苦必須得讓蘇聯嚐嚐。
很快,美國就制訂了軍事援助阿富汗的計劃,而且迫不及待找東大和巴基斯坦商量。後來又喊上了埃及和沙特,這兩個國家也對蘇聯入侵阿富汗非常不滿。
於是這場戰爭變成了阿富汗出人、美國沙特出錢出毒刺導彈、東大出槍出毛驢出教官出火箭彈、巴基斯坦出場地出物流的反侵略戰爭。你說這蘇聯能好的了麼。
毛驢咋回事呢?阿富汗地形複雜,地面崎嶇不平,機械化部隊難以發揮。而且很多地區都是卡斯特地貌,幾平方公里內能有一萬卡斯特溶洞,人躲到洞裡直升機也沒轍。
而且阿富汗風沙很大,直升機飛行也比較困難。而且直升機很容易遭到攻擊,什麼高射機槍、小口徑高射炮、火箭筒、後來更先進的毒刺肩扛式防空導彈。
在阿富汗,沒有毛驢寸步難行。毛驢吃苦耐勞,性情溫和,耐粗食,耐寒耐熱,比馬要好照顧得多。阿富汗人這麼誇驢子,說沒有驢子,就沒有阿富汗游擊隊。
從運輸物資的角度,驢子簡直就是阿富汗的直升機。那段時間,經常會有人看到毛驢拖著槍支彈藥、水壺油壺西進阿富汗。這些物資最終都被送到了抗蘇前線。
就這樣,東大和西大聯手給蘇聯放了十年血。這十年,蘇聯先後投入了150多萬人,累計傷亡五萬多人,各種非戰鬥減員多達41萬。
蘇聯也面臨空前的國際孤立,面臨嚴厲的國際制裁。且由於戰場上打得不好,蘇式軍火銷量嚴重下降。總之蘇聯為此元氣大傷,只能在1989年灰溜溜撤軍。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美關係迅速好轉,成了聯合抗蘇的同志和親密戰友,中美在敏感的軍事技術交流上也迅速展開,互信程度可見一斑。
19801月初,新中國的首都迎來了第一位訪華的美國防長布朗。負責接待的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徐向前元帥,兩國防長在愉快的氛圍中一起譴責了蘇修。布朗還與鄧小平、華國鋒、耿飈進行了會談。
訪問期間,布朗公開表示,如果有“其他人”威脅中國和美國的共同利益,我們會用國防和外交的共同行動予以回應(打東大就是打西大,打西大就是打東大)。
5月,耿飈率團對美國進行了回訪,訪問期間,耿飈同卡特總統、蒙代爾副總統、萬斯國務卿、布熱津斯基博士和布朗部長進行了會談。
美國五角大樓在耿飈訪美以後正式宣佈,決定向中國出售總共 9 項軍事裝備,包括一些雷達和直升機、通訊裝置等。
一個月後,劉華清訪美,參觀考察了海軍訓練中心,登上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母,參觀了美國海軍航母的飛行指揮室、艦載反潛直升機、防空導彈。

當時的報紙,看起來很有喜感。比如參考訊息這一篇題目叫《評中美加強合作共同反霸》。文中說中美要組建反霸統一戰線。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一句話,美國是全世界一切動盪的根源所在。然而在19806月的參考訊息上,我們看到的卻是——蘇聯是世界上一切動亂的根源所在,上哪兒講理去?

從輿論上可以看出中美關係的密切。從實際行動上也有體現。從1980年開始,中美聯手在中國新疆建設了兩個情報站,美國提供雷達等裝置,中方人員經過培訓後負責操作,監控蘇聯的一舉一動,雙方情報共享。
兩國的軍事合作迅速展開。布朗回去之後,美國商務部把對中國的出口控制進一步放寬,從“Y”類變為“P”類,也就是非盟友的友好國家(後來又調到了V類,差不多歐共體這級別)。
既然西方放開了限制,那就休怪我們不客氣了。我們開始用賣毛驢的錢、賣56辦的錢、賣PRG的錢、賣五對輪的錢(兩伊戰爭)、賣沙特真理的錢,在西方國家淘寶貝。
本篇著重寫偉大復興的第三個燒餅軍工部分,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大規模技術引進。這也是付費合集“偉大復興強大的七個燒餅——新中國蕩氣迴腸、空前絕後的創業史”第十篇(共18篇),18篇共48.8元,謝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