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潭之中,蘇寧正在加速斷臂自救。
2月7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資訊網顯示,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蘇寧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共三家公司於2025年1月26日由南京中院受理破產重整。一時間,“蘇寧破產”的討論充滿了輿論場。
就在這個訊息引發資本圈震盪的半個月前,蘇寧在國內唯一的上市公司蘇寧易購剛剛宣佈實現扭虧為盈。其業績預告顯示,蘇寧易購202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億元至7億元。這是自2020年以來,蘇寧易購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很大程度上,這算是蘇寧努力自救得到的回報。
過去一年裡,蘇寧易購加速開店擴張,不僅接手了老對手國美位於北京的門店,還在2024年第二季度開了近48家門店。
與此同時,蘇寧現任名譽董事長張近東也以一種“挽狂瀾於既倒”的形象復出,頻頻露面和供應商洽談、簽署合作大單,對內還提出了“不許躺平,全員創業”的口號。
河岸煙火燦爛,水下暗流湧動。
坊間不時傳出蘇寧拖欠供應商貨款的訊息,以及如今陷入“破產重整”的風波,牽著筋也連著骨,讓外界始終心存疑慮:作為曾經的中國零售一哥,35歲的蘇寧和62歲的張近東,真的還能再殺回來嗎?

債臺之下,又一次壯士斷腕
儘管“蘇寧破產重組”的訊息傳得沸沸揚揚,但必須強調一點,“破產”並非發生在公眾熟知的蘇寧易購。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申請破產重組保護的三家蘇寧系公司——蘇寧置業、蘇寧控股、蘇寧電器,皆屬於蘇寧易購以外的非核心業務。“上述非蘇寧易購的業務確已剝離,雙方業務相互獨立,並不會影響執行。”一位接近蘇寧易購的人士向《新週刊》透露。
這意味著,現在大街上掛著蘇寧易購“黃色獅子LOGO”的店面,包括蘇寧自營的兩三千家門店,以及加盟蘇寧的1萬多家零售雲門店,不包括在此次重組整合之內。
“蘇寧系三家公司的重整,更像是一次瘦身和卸包袱。非主營業務在過去佔據了蘇寧大部分現金流,負面影響非常大,現在該剝離就剝離,該捨棄就捨棄。過去兩年時間,蘇寧此類動作一直在進行。”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告訴《新週刊》。
另有行業人士表示,蘇寧困局在業內人盡皆知,早晚要使用破產工具,此次官宣落地在意料之中。合併重整可以進一步削減債務規模,清理關聯交易,最重要的是:用更少資金實現重整目標。
從這一點看,蘇寧此次斷腕至少能讓它輕裝上陣,迴歸零售主業。
事實上,蘇寧的切割並非臨時起意。早在2021年南京國資聯合阿里、小米等戰略投資者注資88億元時,重組方案就明確要求蘇寧聚焦零售主業。
自2015年起,蘇寧便陸續剝離PPTV、物流倉儲等非核心業務,曾經耗資巨大的國際米蘭俱樂部股權、天天快遞等資產也於去年完成處置。更具標誌性的事件則是家樂福的大舉關停。從蘇寧接手時的全國200多家門店,到2023年財報期末,家樂福中國僅剩4家門店仍在運營。
2015年,張近東以810億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第九位,也萌生了打造中國版“沃爾瑪+亞馬遜”的野望,自此開啟了蘇寧“大采買”時代。除了零售主業外,蘇寧當時的投資版圖遍佈地產、物流、體育、電競等行業——2020年中超聯賽首次奪冠就解散的江蘇隊,也是在這一年被蘇寧全資買下。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起,蘇寧易購陸續收購紅孩子母嬰電商、影片網站PPTV、團購網站滿座網、網路廣告公司好耶(中國)、天天快遞、迪亞天天、萬達百貨、家樂福等公司,投資努比亞手機、伊電園充電寶、萬達商業、TCL、字節跳動等公司,同時購入中國聯通、華泰證券、易居(中國)、申萬宏源、萬達體育等公司的股票或存託憑證。
與恒大的糾葛也從這時開始。2020年9月,恒大集團為推進與深深房的重組上市,引入了1300億元的戰略投資,而蘇寧是其中最大的戰略投資者,出資高達200億元。
後來的故事觀眾都知道,一系列今天看來並不算成功的投資、併購,催化了蘇寧如今的債務和風險。2021年,恒大暴雷未能如期上市,疊加疫情帶來的線下商超關門、公司流動性承壓,蘇寧幾大手筆的戰投不僅通通打了水漂,還留下了一屁股債。當年的財報顯示,蘇寧易購業績鉅虧441.79億元,成為A股虧損榜的榜首。
這個驚天窟窿,蘇寧至今難補上。
截至2023年年報,蘇寧電器資產總額為1249.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57.03億,負債總額為1344.79億元,同比下降了5.71%。“現金流與負債很長一段時間架在蘇寧的脖子上,張近東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活。”前述從業者說。

張近東加速回歸,蘇寧退無可退
遙想13年前,37歲的黃光裕提出收購蘇寧,43歲的張近東回道,“做不過你,就把蘇寧送給你”,此番軼事被當時業界戲稱為“美蘇爭霸”。
如今,故事中的兩大主人公均已跌下神壇:黃光裕鋃鐺入獄後迴歸,風光不再;張近東則在蘇寧的流動性危機中,黯然離任董事長。
2021年,阿里系和江蘇、南京國資緊急入局,接住了搖搖欲墜的蘇寧。“蘇寧的基本面是沒問題,其所有問題都在管理和財務上,而產品質量、使用者服務體系、物流體系方面,仍處在當時的行業一線。”丁道師分析,當地國資給了蘇寧支援和兜底,沒有讓其核心業務像國美一樣徹底陷入停擺僵局。
在資金方面,自2023年年底開始,中信金融資產、中信信託協同實施的蘇寧易購紓困專案就已落地,專案規模上限為50億元,其中首批紓困資金15.49億元,主要用於對蘇寧易購下屬紹興、杭州、南京及成都的物流園專案進行紓困。
蘇寧自己也開始對外追債。去年10月22日晚,蘇寧易購向“老搭檔”萬達發起訴訟,要求萬達向蘇寧易購及其子公司支付股份回購款50.4億元。
曾經左右中國零售業的兩大巨頭也自此走向了兩個結局。相比現階段員工討薪追債、幾乎銷聲匿跡的國美,已經“戴帽”ST三年的蘇寧倒頗有起死回生之象。
對外,圍繞線下的零售主業,蘇寧開始小心翼翼地試探擴張。
“去年的6·18以及雙十一,蘇寧易購的投放動作都非常大,現在把國美和蘇寧當作難兄難弟其實不妥。”過去一年,丁道師走訪全國各地線下零售店時發現,國美全國多地門店不少被蘇寧給接管了,最典型的就是其在北京西三環的東塔店。
另有公開資料顯示,蘇寧易購去年在重慶、合肥、武漢等十多個城市,落地超20家蘇寧易家Max及蘇寧易購Pro等大店。單在去年第二季度,蘇寧易購就新開及改造約43家大店。
對內,創始人張近東似乎重回權力中心,頻頻露面。
2023年4月,張近東以蘇寧集團董事長的身份與多位家電品牌商高層會面。同年底,在蘇寧的工作部署會上,他發表了具有戰略意義的講話。2024年8月,張近東還與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崔勝植進行了會面。
同時,“蘇寧舊部”也集體迴歸。去年4月,任峻取代阿里系人選黃明端,成為蘇寧易購新任董事長;侯恩龍則任公司高階副總裁,負責公共事務、法務中心等工作。此二人均是在張近東“打天下”的時候就加入蘇寧,已跟隨張近東工作20餘年。
“甩掉重負,迴歸主業”是蘇寧在2024年喊得最響的口號,如今隨著業務的進一步剝離、核心創始人和骨幹的迴歸,家電3C的主營業務變得更為清晰。“對於蘇寧,眼下可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把基本盤穩住。畢竟蘇寧是一家三十多年的品牌,它的基本面還在,消費者對它的基本認可還在。”丁道師稱。
只是,蘇寧的主業盈利造血能力仍有待考證。
儘管蘇寧易購在2024年實現盈利(歸母淨利潤5億至7億元),但主要依賴政策支援(如家電以舊換新)和非經常性損益(如資產處置收益18億至20億元)。從線上電商發展來看,蘇寧去年財報也不再公佈線上銷售佔比,取而代之則是“易購主站聚焦存量與忠誠會員”的表述。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蘇寧易購在線上的相當一部分交易額並非來自蘇寧易購APP,而是阿里系給其帶來的流量和訂單。
目前,蘇寧想要重倉的3C市場早已經是紅海一片,競爭只會比“美蘇爭霸”更激烈。隨著天貓、京東以及一眾自營品牌登上舞臺,過去的雙人轉早已變成群雄逐鹿。
“蘇寧接下來挑戰非常大。現在的核心業務,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自營門店還是1萬多家加盟的零售雲門店,都有各自的對手。”丁道師分析稱,在自建渠道的當下,蘇寧的對手不僅是線上幾家大眾所熟悉的電商公司,還包括線下做家電和3C的品牌,和縣域經濟的本土創業者。
商業江湖裡你方唱罷我登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儘管被逼到牆角,儘管退無可退,但是蘇寧只要仍在牌桌上,對千千萬的債權人來說,就仍有希望。
參考資料:
楊瑞.賤賣42億資產,蘇寧被逼到牆角!.財經三分鐘,2024-09-09.
溫世君.蘇寧張氏父子,退無可退.稜鏡,2024-04-19.
李瑩.蘇寧扭虧,不靠家電靠投資.財經,2024-09-01.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審校:張格格 製作:蘇向娜(實習)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