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以後搜不到知乎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在各個平臺上,有沒有見到關於「中文網際網路是否加速崩塌」的討論?
可能你會感覺有點莫名其妙,因為這個事情本身短暫且抽象——
事情是這樣的,上週公眾號裡有篇文章刷了屏,或許你也在微信群裡或者朋友圈裡見過。
作者用百度,試著搜尋「馬雲」這個關鍵詞,唯一的限定條件是 1998-2005 年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尚未興起的時間。
雖然彼時的網際網路遠沒有今天這般普及,但想來關於淘寶馬雲的報導還是有的。
結果答案是,百度有且只有 1 條資訊,而且其真正的發文日期,還是 2021 年。
與搜尋引擎無關,必應也好,谷歌也罷,在一定年份前的搜尋表現都差強人意;
與搜尋內容也無關,明星網紅、社會人物,在上個時代的網際網路上,能找到的少之又少。
於是作者很悲觀的得出了一個結論——
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之前的中文網際網路內容,正在逐漸消失,中文網際網路正在迅速崩塌。
如果只是這樣的一篇文章,可能只有我這種上了年紀的老網民會很感慨,總有新人換舊人,有些記憶可能真的消失了。
但抽象的地方在於,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言語太過激進或悲觀,文章很快就被 404 了。
現在再去百度搜索,只能看到零星幾篇轉載的備份,無疑給「中文網際網路是否加速崩潰」這個話題塗抹了一層黑色幽默。
巧的是關於「中文網際網路是否加速崩潰」,最近還有一件正在發生的事,讓我們有請今天的主角:知乎。
網際網路孤島
最早以前的網際網路上流傳著這麼兩句話——
全民話題,天涯製造;日日李毅吧,天天笑哈哈。
一個天涯論壇,一個百度貼吧,代表的是曾經中文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遺憾的是,雖然前者神貼已經被搬運到了各個平臺,但時至今日仍然自救困難;
後者則因為 2019 年所謂的系統升級,把以前的帖子強行隱藏而一蹶不振。
同生態位的取代者,也就是知乎了,毫無疑問知乎也是中文網際網路上逃不過的一份子。
估計只有最早一批的老粉知道,咱們就是從知乎跳來公眾號的。
當時從網頁端到 App,每天刷一刷,答案往往有趣、有料、漲知識,雖然這幾年最為人詬病的抖機靈已然氾濫。
但說實話,知乎上的很多內容,無論是百度、必應還是谷歌,在中文搜尋時,權重都非常大。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知乎的回答或專欄文章,往往會排在搜尋結果的前列,這在移動網際網路恨不得永遠圈地自治的當下,非常難得。
其中的邏輯並不難想,搜尋引擎作為舊時代的流量入口,如果把內容開放給搜尋引擎,就意味著某種程度的「讓利」。
雖然增加了內容曝光,卻在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新時代的背景下,損失了更為重要的使用者習慣。
直白點說,這麼做得不償失。
所以現在的很多平臺,對於搜尋引擎而言都是流量黑洞,搜不到也好,引流到 App 也罷,孤島化的平臺,並不想對著搜尋引擎這個網際網路準基建專案開放。
所以——
2007 年的淘寶,用一句「百度搜索沒有帶來直接的交易量」,直接遮蔽了百度的收錄;
2014 年的公眾號,拒絕搜狗外的任何搜尋引擎抓取;
2021 年的抖音、2023 年的小紅書,禁止搜尋引擎爬蟲;
……
只有知乎,以及一些論壇時代、門戶時代的網站,保留了對搜尋引擎友好態度。
那今天的知乎呢?
就在開頭那篇《中文網際網路正在加速崩塌》發文的同時,知乎有了一個新動作:強制登入。
或許有小夥伴會說,知乎不是早就強制登入了嘛?
不一樣,以前的知乎只是像現在的京東那般跳出登入彈窗,但實際上網頁內容已經傳過來了。
只需要一個強制登入、關閉彈窗的油猴指令碼就可以搞定。
而這次知乎的強制登入,是在不登入的情況下,拒絕傳輸完整資料。
當然,理論上說,這並不會影響搜尋引擎抓取知乎帖子,只是影響了使用者體驗。
但沒想到的是,以後在必應和谷歌搜尋上,你再也找不到知乎的新帖了。
我拿知乎熱榜的頭條資訊搜尋,並用「site」限定知乎這個網站,避免觸發其他其他網站上的帖子。
可以看到必應上的是 23 年的老帖。
谷歌雖然抓到了正確的連結,但從標題到內容皆沒有任何資訊。
也就是說,當咱們不這麼極端,拿著關鍵詞去搜索時,是找不到任何知乎入口的。
測了一圈,在主流的搜尋引擎裡,唯有百度可以搜到,雖然點進去就是強制登入。
查了知乎的 robots 檔案才知道,知乎正式和必應、谷歌分手,剩下的唯有百度的爬蟲。
以及新增的搜狗爬蟲。
除這兩個搜尋引擎外,一律禁止爬取。
雖然 robots 協議是個君子協議,爬不爬取決於你擔不擔心被知乎律師函警告。
但加上強制登入的舉措,很難不讓人想到,知乎這波動作是有針對性的。
無論是想強制捆綁使用者登入,拉一拉使用者數;還是想把網站裡的資料,和 AI 廠商合作;
如果你平常用的搜尋引擎不是百度或搜狗,那以後真的就搜不到知乎了。
只能說,網際網路正在被進一步割裂為孤島。
結語
中文網際網路是否加速崩潰,說實話這個話題太大,無論怎麼討論都是片面的。
但和 20 年前的網際網路相比,討論環境是否更加開放了?資源獲取是否更加容易了?網際網路資訊獲取效率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
……
把這些問題摘出來,其實很容易讓人悲觀,進而陷入到一種情緒陷阱。
我記得之前分享批次下載器的時候,有小夥伴問,這種東西不都隨時能看,到底有什麼用?
如果有一天當網際網路不再起到長久保留的作用,那咱們的備份就是唯一的記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