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劍書 趙默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於4月11日訪華,成為特朗普掀起關稅戰以來,首個到訪中國的西方領導人。
這事很多人沒怎麼注意。畢竟桑切斯已經是1年內第二次訪華,3年更是來了三次。他領銜的左翼政黨,在國內也面臨壓力,似乎是帶著“政治任務”來的。
但如果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桑切斯在非常時期的這次訪華,很不一樣。
關稅戰下,全球利益格局加速重組,很多國家反而看到了機會。西班牙很有可能成為中美關稅戰的第一個受益國,甚至收穫中國與西方博弈的“雙重紅利”。
背後有三重訊號,意味深長。

第一重訊號是,西班牙有意無意扮演了關稅戰中第一個“破局者”,美方反應相當強烈。
桑切斯訪華,其實是提前安排好的,3月21日就已官宣。如果僅僅是按既定行程訪華,本不會激起太多的波瀾。
然而,還沒等中西正式會見,美國就先激動地“跳起來”了。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直接點名警告,稱一位西班牙決策者(指桑切斯)發表了一些考慮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言論,“那樣做無異於自割咽喉”(That would be cutting your own throat)。
為啥反應這麼大?
原來,桑切斯在訪華前,就明確對記者說了一番話:
特朗普對全球貿易的所作所為,必定會推動歐洲改變意願,尋找其他的新夥伴和開啟新市場。
美國造成的局面意味著所有人都需要調整,既包括歐洲改變對中國的立場,也包括中國調整對歐立場。
這態度可以說是旗幟鮮明,跟特朗普唱對臺戲了。
要知道,美國此次關稅戰最大的算盤,就是透過“極限施壓”,儘可能拉上其他國家對付中國。西班牙敢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顯然不是隨意為之。
更剛的是,在貝森特點名警告之後,西班牙還直接回懟。
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納斯對記者回應說,“我們與中國有著良好的貿易關係,我們不僅希望維持這種關係,而且希望擴大這種關係”。
如此表態,也顯示西班牙擴大對華貿易的態度,異常堅決。
西班牙,憑什麼?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班牙此行訪華,不僅代表自己,也部分反映了歐盟的態度。
這是第二重訊號,可以理解為歐盟的一次“投石問路”。
儘管歐盟各國對華貿易政策存在分歧,但西班牙是其中更重視將中國視為合作伙伴的一個。彭博社引述了一位匿名人士透露,桑切斯意在推動歐洲與中國建立一種獨立於美國的關係。
西班牙《機密報》8日也刊文稱,政府訊息人士強調:“首相本週的出訪並非以個人身份進行,也不是為了西班牙或桑切斯的個人榮耀。
目前,歐洲顯然希望與中國成為合作伙伴。”也就是說,桑切斯此行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支援。
這在中西雙方會見後的會議通稿中,也得到了印證。
比起去年9月桑切斯訪華時,僅僅代表西班牙的發言方式,這次會議通稿中罕見地出現了明確的“歐洲態度”。
桑切斯是這樣說的:
歐方堅持開放自由貿易,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加徵關稅。
貿易戰不會有贏家。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西班牙和歐盟願與中方加強溝通協作,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貧困等挑戰,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不僅明確反對單邊加徵關稅,還表示“貿易戰不會有贏家”,口徑顯然向中方看齊。
西班牙屬於歐洲的務實派,之所以如此大膽,背後當然少不了德國法國的默許。它們希望西班牙的探索能為中歐關係保留更多的可能性。
在全球關稅戰的博弈中,中歐關係的分量,至關重要。

對桑切斯的來訪,中國也給予了熱烈的回應。不僅高規格接待,還達成豐厚的成果。
第三重訊號,就是在美國發起的關稅戰背景下,西班牙率先拿到了向中國靠攏的紅利,有望成為第一個受益者。
雙方共同制訂了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行動計劃,從2025年到2028年將加強四大領域共32個方面的合作:
經濟、貿易和投資
農業和漁業
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
民間交往:文化、教育、體育、旅遊
這份“行動計劃”不僅覆蓋面廣,而且內容很細、很實,有人把它形容為一份“大禮包”。
比如,計劃裡提到未來在巴塞羅那設立中國文化中心、進一步支援兩國航空公司逐步增加航線和直飛航班頻次、簽署西班牙鮮食櫻桃和豬肉輸華議定書等內容,那都是實打實的“乾貨”。
實際上,過去幾年西班牙透過對華貿易、吸引中國投資,嚐到了經濟發展的甜頭。作為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其202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2%,四倍於歐盟平均增速,也跑贏了“老大哥”美國。
目前,兩國貿易總額已經突破560億歐元。西班牙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西班牙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綠色科技名企遠景集團,跟西班牙籤署了氫能合作協議;
中國汽車品牌奇瑞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於巴塞羅那自由貿易區合資建廠;
寧德時代與跨國汽車工業集團斯泰蘭蒂斯合作,在西班牙共建超級電池工廠,投資超40億歐元;
三峽集團旗下公司今年收購了西班牙映界光伏電站,該電站足以滿足西班牙45萬居民的用電需求。
中國裝置助西班牙5G覆蓋率85%……
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僅在2024年就宣佈在西班牙投資近110億歐元,是前8年累計金額的兩倍。
這些投資不僅數量龐大,更是在西班牙經濟結構轉型、能源政策調整中的關鍵節點上落子,發揮著長遠關鍵作用。
除此之外,中國還是西班牙第二大外國留學生來源國,重要的國際遊客來源地。
可見,西班牙與中國利益連結既深且廣,從工業、農業到能源,從教育、文化到旅遊,都有巨大的“硬收益”。
如今,在大國博弈的縫隙中,西班牙或許也看到了更多的機會——因其語言淵源,西班牙與伊比利亞美洲保持了密切的聯絡,
“巴塞羅那程序”、“地中海聯盟”的推動也讓西班牙成為歐洲與地中海國家、南方鄰國與北非國家關係的關鍵紐帶。
它可以不僅僅做歐洲與中國之間的連結者,更可以成為中國與地中海國家、北非、伊比利亞美洲溝通合作的橋頭堡。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全球數一數二的產業鏈基礎,勢必為這些國家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美國彭博社就評論稱,“如何應對越來越不可靠的美國”將是中國和西班牙領導人會面時談論的一個話題。鑑於雙方……協議,桑切斯可以說,在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時期,西班牙是中國在歐洲的首選合作伙伴。
有趣的是,西班牙甚至還能享受到了中美博弈的“雙重紅利”。
高通脹下,美國也有越來越多人把西班牙作為舒適生活的移居地,2024年,西班牙的美國人口增加了接近3萬人,增幅為72%,美國人在西買房比例暴漲255%。
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有句名言,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與其說桑切斯在“對抗”美國,不如說他在“做生意”,是一個務實主義者。
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加西亞·埃雷羅就評價說,對西班牙而言,關鍵是“在跨大西洋聯盟不僅面臨風險而且一團糟的時候,在歐洲獲得領導地位”。
西班牙此行,也傳遞出一個強烈訊號:
在大國博弈之間,一些有自主能力的國家並不願意被動選邊站。他們將主動選利益、選合作、選未來。

特朗普瘋狂加稅,對普通人和企業有何影響?金價不斷創新高,現在還能不能買?動盪時刻,我們如何做出決策,守護財富?
這些關乎你的資產、你的未來的問題,我們都在智谷趨勢內部研判裡面作了詳細的分析解讀。
歡迎掃碼訂閱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成為智谷圈年度會員,每週為你解讀宏觀、經濟、政策、樓市、商業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動向,幫助大家看清趨勢,穿越風暴。現在訂閱,贈送全年12場閉門直播。
▼掃碼加入,圈內等你▼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讀者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