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重度過敏娃,我們今年怎樣“艱難度春”?

週末,我帶著兒子浩浩去公園溜達一圈,回來發現他開始不停地揉鼻子,還吸溜鼻子。
我心裡一緊,心想怎麼剛開學又感冒了!
浩浩反過來安慰我說他其實沒有鼻涕,也沒有嗓子疼、發熱,就是覺得鼻子癢,應該過會就好了。
我忙了一會後開啟手機,迎面就彈出一條“早春花粉來襲”的推送。於是心下了然:原來如此!我們的戰鬥又要開始了!
有個過敏體質的娃是什麼體驗?
浩浩戶塵蟎過敏6級,屬於塵蟎過敏的最高等級,每到換季就鼻涕眼淚一大把。
我們春天怕風媒花粉;夏天怕空調新風;秋天擔心葎草桂花;冬天…還有冷空氣引發的過敏性鼻炎,動不動持續一個多月……
過敏兒童的苦,真是一言難盡!
👆作者供圖:本想著趁花未開,帶兒子出去撒歡,但孩子已經開始過敏了….
我在群裡找媽媽們傾訴,發現很多爸媽都有類似苦惱。
現在過敏的孩子怎麼這麼多?
浩浩,5歲開始過敏
塵蟎過敏6級
症狀:鼻炎+蕁麻疹
最初發現浩浩過敏,是在他5歲多時。
本來他只是得了一場普通感冒,吃藥退燒很快好了。誰知隔天看到他,就把我們嚇了一跳:
臉上起了紅疙瘩,我們還以為是蚊蟲叮咬。結果第二天,臉上疙瘩下去了,胳膊上腿上開始出現許多團塊狀的紅疙瘩,形狀大小不一。
浩浩說很癢很癢,不停地撓。
我立刻帶他衝去家門口的社群醫院。醫生診斷後說是過敏蕁麻疹,開了氯雷他定糖漿。當天喝下去,第二天疙瘩就退了。
誰知好後,才過了三天,肚子上又起了疙瘩,趕忙再去看醫生,開了藥、喝了藥再退。
才鬆一口氣後隔三四天再復發……
如此反反覆覆,兩週都沒好,再後來喝藥都控制不住,舊疙瘩未消,新疙瘩又起來了。
孩子遭罪,大人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在忐忑中不安。
我終於帶著浩浩掛上了大醫院的號。這次進行了更仔細的問診。診斷結果為急性蕁麻疹,要儘快控制,否則容易轉成慢性蕁麻疹。
此次醫生先後給浩浩開了富馬酸盧帕他定片、枸地氯雷他定片等強抗過敏藥
從醫院回家,我們再不敢大意。用法用量都嚴格遵照醫囑,慢慢停藥,前後折騰了一個月,浩浩的蕁麻疹終於好了。
在此之前,我們從來沒想過浩浩會過敏。
我知道浩浩有鼻炎,會吸溜鼻子,會揉眼睛,但說實話,哪個孩子換季的時候不吸溜鼻子呢?
那次蕁麻疹後,醫生提到孩子很可能是過敏體質,鼻炎也是過敏症狀之一,建議我們有空可以去查檢視。
我們帶浩浩去查了過敏原。
等結果出來,我們嚇了一跳:
浩浩的總lgE值高達811.85IU/ml(6~9歲兒童正常是0~90IU/ml)
浩浩的過敏原中最嚴重的是戶塵蟎,定級是最高級別6級,屬重度過敏。
此外,浩浩還對桑樹和狗毛皮屑輕微過敏。另外,透過我的觀察,發現他對冷空氣和花粉也過(具體過敏原不明,可能是空氣中的塵蟎或其他物質)
👆作者供圖:兒子7歲時的過敏原檢測結果
提起塵蟎過敏,我原來以為就是室內蟎蟲及分泌物引發過敏,或者粉塵多的地方容易過敏。還天真地想過,多打掃衛生、去幹淨的地方就好了。
但隨著戰鬥經驗加強,我才明白:其實塵蟎這東西很難完全消除,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只是輕重程度不同。
再說到蕁麻疹,一般只會在浩浩發燒的時候來襲。
比如去年一年就發作了三次:
年初甲流+蕁麻疹,年中支原體+蕁麻疹,年末普通感冒發燒也伴隨了蕁麻疹……其實都是身體狀態不佳時,過敏反應就來添亂,等病好了,蕁麻疹也就消失了。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浩浩鼻炎發作了兩次,每次都持續了一個月:鼻塞不通,流鼻涕,晚上張嘴睡覺打呼嚕。更糟心的是鼻炎還導致腺樣體肥大,我們天天提心吊膽。
👆作者供圖:我家的常備藥物,治療鼻炎和蕁麻疹
浩浩如今八歲多了。在和過敏鬥爭的這三年裡,我們自己也摸索了一套戰鬥經驗:
1.隨身常備過敏藥:
鼻炎我備的有內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海鹽水鼻噴劑;蕁麻疹常備枸地氯雷他定片,還有外敷止癢的爐甘石洗劑。
這些藥我基本是走到哪裡帶到哪裡,出門旅行也一定會裝包裡。過敏兒童出去玩,很可能會碰到過敏原多的地方,千萬不能大意!
2.保持屋內清潔,床單被罩等及時更換:
戶塵蟎很難祛除,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屋內清潔,及時清洗更換被褥等。
一個矛盾之處在於是否要開窗通風:比如春天要門窗緊閉,不能讓花粉進來;而夏天又要儘量開窗自然風,減少空調使用。
3.儘量避免感冒:
浩浩每次感冒都會引發鼻炎,真是特別麻煩啊!只能小心再小心。
辰辰,
出生3天出現過敏症狀
牛奶、海鮮、動物皮毛、膠水過敏
症狀:鼻炎+嘴巴腫脹+蟲咬性皮炎等
辰辰媽媽是我在寶媽群裡認識的朋友。
有次無意中我提起過敏話題,立刻引發了她無盡的感慨——我也特別能理解,過敏娃家長太不容易了!
辰辰出生三天,辰辰媽就發現孩子過敏。之所以媽媽能如此敏感,是因為辰辰媽媽自己就是過敏體質。
因為辰辰吃母乳,辰辰媽發現,只要自己一吃蝦,孩子就會肚脹、嘔吐、鼻子不透氣等各種不舒服。
更要命的是,嬰兒辰辰不能吃奶粉,一吃就表現的憋氣,可是吃母乳就好很多……
👆作者供圖:辰辰生來就是過敏體質
辰辰稍微長大後,媽媽帶他去測了過敏原。
測驗結果發現,辰辰對海鮮、牛奶、動物毛髮等都過敏
更意外的是,有一次因為做手工,發現辰辰對膠水也過敏,真是防不勝防。
辰辰的過敏症狀比較嚴重,有時甚至會腫成香腸嘴。
除了過敏娃常見的過敏性鼻炎外,辰辰還有蟲咬性皮炎——就是被蚊蟲叮咬後,周圍皮膚會紅腫一片,裡面都是硬塊,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癒合,看了醫生才知道,這其實也是一種過敏反應。
有次,辰辰被蚊子叮了,硬塊一直不消,最後化膿破了用藥才癒合。為了減少被叮咬的機率,可憐的小辰辰夏天出門玩,也從不敢穿短褲。
此外,辰辰還有過敏性鼻炎和咳嗽症狀。
辰辰媽的經驗是,一旦辰辰持續幾天咳嗽,又沒有其他感冒症狀,就考慮是否是過敏了。
👆作者供圖:過敏性咳嗽,我也是才知道
從小寶寶時期開始,辰辰每逢出門,就必戴口罩。那個時候,幾乎沒人戴口罩,因此辰辰的打扮總是招來別人的側目。
直到疫情開始,大家都習慣佩戴口罩才出門,辰辰才沒那麼顯眼了。
如今辰辰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
小時候嚴重的許多過敏症狀,漸漸消失了。辰辰甚至能偶爾吃一兩隻蝦,一些魚肉,也沒有反應。
但辰辰依然是個“過敏娃”,前幾天辰辰和同學們在操場上踢球,一陣風吹過,居然引發了辰辰的嚴重過敏具體過敏原不明,可能是空氣中的塵蟎或其他物質,又要請假一兩天。
👆作者供圖:一陣風就過敏,真不誇張
辰辰媽媽感慨地說:“過敏的孩子養起來不容易啊!”
她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經驗:
1.儘量不接觸過敏原:
過敏娃的父母確實要操很多心。比如在學校食堂吃飯,就需要提前再三和老師溝通;此外,也要反覆教育孩子,自己在吃東西前記得檢視成分。
辰辰家裡不能養寵物,連養狗貓的親戚朋友家也儘量不去;由於毛絨玩具會有塵蟎,是絕對不玩的;自從知道膠水過敏後,就再也沒讓辰辰碰過膠水。
2.藥和口罩都是必備的:
辰辰家也是常備過敏類藥物。抗過敏用的是開瑞坦氯雷他定片,鼻炎用的是布地奈德鼻噴霧劑。
有次,辰辰突然覺得莫名其妙的頭暈腦脹,去醫院後沒有腦部毛病。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立刻問他是否有過敏鼻炎?原來真的是過敏性鼻炎、呼吸不暢引起的。
3.每年兩季預防:
辰辰冬季和春季都會提前做好預防工作:主要是用鹽水噴鼻器噴鼻子,或晚上洗鼻子,這樣可以保持鼻腔溼潤。

卓卓,
1歲左右發現過敏
塵蟎、雞蛋白、海鮮過敏
症狀:鼻炎、咳嗽甚至哮喘
卓卓是我的外甥女兒,一週歲時,就有了鼻炎症狀。
長到三歲多,卓卓媽媽聽人說蛋白粉可以增強免疫力,就買給她喝,結果卓卓喝完就嘔吐了(編者按:並無科學證據證明蛋白粉可增強兒童免疫力)
卓卓媽嚇得立刻帶女兒去檢查,結果醫生告訴她,卓卓對塵蟎、花粉、雞蛋白、魚蝦類海鮮都過敏。
👆作者供圖:海鮮、雞蛋白過敏的孩子也很多
卓卓最初過敏症狀不重,就是鼻子癢、流鼻涕。但沒想到的是,卓卓的過敏又出現咳嗽症狀,最嚴重的時候一度發展到哮喘!
卓卓媽帶她去上海的大醫院檢查,掛了最貴的專家號,最終確定卓卓的哮喘和咳嗽確實是過敏引發的,但也沒有徹底的根治辦法。
醫生的建議只能霧化和吃藥,幫孩子緩解症狀。卓卓最初常去醫院霧化,後來害怕卓卓交叉感染,媽媽就買了藥和霧化器在家霧化。
卓卓媽媽一直有個心結:老覺得卓卓之所以會過敏,是因為小時候沒有一直堅持母乳餵養造成的。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看到孩子過敏受苦時,忍不住自責愧疚。
但實際上,當初是否堅持母乳餵養和孩子是否過敏,並無必然聯絡。比如我家浩浩就是一路吃母乳長大的,但同樣是過敏娃。
卓卓現在讀初中了,卓卓媽媽認為這些年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一旦發現孩子過敏,一定要立刻就醫!
特別是過敏性咳嗽,一定要儘早控制,避免進一步發展成哮喘。

童童,8個月發現過敏
牛奶、雞蛋白等多種食物過敏,
症狀:溼疹+吐奶+肚脹放屁等
童童媽是我的朋友。
童童8個月時,媽媽發現他過敏:
由於童童也是全母乳,所以只要媽媽吃了牛奶、雞蛋、獼猴桃,小童童就立刻開始溼疹、肚脹、吐奶。此外,童童也出現了蛋白不耐受的情況,喝某些奶粉會有過敏症狀。
媽媽帶童童去醫院檢查了20種過敏原,果然,童童對於雞蛋白、牛奶等多種食物過敏。
但由於測的過敏原有限,實際上童童過敏的物質更多。
根據媽媽的觀察,他對於獼猴桃、大米都可能存在過敏,但又不可能每種食物都測,所以現在新增輔食就格外糾結。
👆作者供圖:小寶寶過敏,新增輔食就很糾結
幸好,童童的過敏症狀都不重,現實中,家裡人的策略就是“摸著石頭小心翼翼地過河”。只要懷疑某種新加的食物過敏,就停止不再吃。
但這也讓童童媽媽操碎了心:童童正逢新增輔食的階段,媽媽要一種一種食物反覆去試——現在在家還好,以後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怎麼辦?
👆作者供圖:奶粉蛋白質不耐受情況也不少
除了以上幾個孩子外,聊到過敏這個話題,大部分爸爸媽媽都有話說,有的孩子是對某種藥物過敏,有的是對花粉樹木過敏,症狀多是過敏性鼻炎或類似鼻炎……
在我的家長群裡,完全不過敏的孩子倒是少部分,也難怪大家調侃說,“過敏”已經成為壓倒父母的新型“四座大山”之一。
過敏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小煩惱,它可能沒有那麼嚴重,卻又時不時出來搗亂,讓孩子的生活學習不那麼“舒服”,也讓我們家長牽腸掛肚,憂心忡忡。
👆作者供圖:浩浩在早春戶外騎著車
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春天來了,我們的戰鬥要拉開帷幕了。不過還是想勸自己和大家,不要過多陷入愧疚、自責和煩惱情緒,學著如何科學應對、預防及處理可能更為重要。
醫生點評
陳小雪丨
山西白求恩醫院過敏反應科 主治醫生
過敏性疾病是一組由於機體對無害物質產生的超敏反應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溼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哮喘、食物過敏、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多種疾病。
在青少年中,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高,如果不及時有效的控制,會出現肺功能下降、過敏性哮喘、腺樣體肥大等合併症,最終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如果懷疑有過敏反應,則建議積極檢測過敏原。需要注意的是,過敏原是會發生變化的,在過敏症狀發生變化時,有必要複測過敏原。
目前,常用的檢測過敏原的方式有四種:
1.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不同的機構檢測過敏原的種類是不一樣的。本案例中浩浩的過敏原檢測結果採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2.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對於疑似水果和蔬菜過敏,或者疑似某些特殊的食物過敏,可以採用新鮮食物的點對點皮膚試驗。
3.皮膚斑貼試驗:將少量可疑的致敏物質敷貼於患者皮膚,觀察是否在區域性誘發輕度皮炎,以判斷是否對接觸物發生變態反應。
4.食物激發試驗:目前使用較少,需要在專業變態反應醫生和護士的看護下完成。此外,目前國際上並不建議檢測食物特異性IgG和/或特異性IgG4篩查診斷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陽性結果可能只是機體的正常免疫反應。
過敏性疾病的規範化治療包括四個方面:
1. 特異性免疫治療:也稱脫敏治療,是一種病因治療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過敏性疾病一旦確診後,應儘早進行脫敏治療,以避免過敏對身體產生嚴重損傷。
本案例中浩浩是典型的塵蟎過敏,建議積極進行塵蟎脫敏治療,不僅可以控制過敏性疾病的症狀,同時降低未來出現多種過敏原的風險。
2.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抗組胺藥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鼻噴激素、吸入製劑等藥物,還有一些生物製劑的也可用於過敏性疾病,例如奧馬珠單抗,可以同時治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過敏性哮喘等疾病,達到一舉多得的療效。
對於本案例中的浩浩,建議在春秋季來臨前,進行正確的鼻腔沖洗至過敏季結束,可以減少合併用藥,減輕鼻部症狀;同時如果口服抗組胺藥物,蕁麻疹不能得到控制,建議使用生物製劑靶向治療。
3. 環境控制和患者健康教育:識別過敏原,並進行正確的環境清理和過敏原的迴避,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症狀。
如果發生過敏性疾病,建議到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專業進行就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你家也有“過敏娃”嗎?
在留言區聊聊吧~
編輯丨

曲安、菠蘿


題圖丨作者供圖
參考文獻丨
[1]陳浩, 程雷. 《過敏原診斷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J] . 中華醫學資訊導報, 2021, 36(21) : 23-23.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1.21.135.
[2]京醫學會過敏變態反應學分會. 過敏性疾病診治和預防專家共識(Ⅰ) [J] .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22, 56(10) : 1387-1394.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20209-00116.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覆“投稿”,檢視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