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瑾山月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人人生處處是轉機。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亞楠朗讀音訊

楊絳先生說: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人世非淨土,各有各的苦。
就像大型歷史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中所演繹的:
“權貴憂失寵,富豪恐盜兇,紅顏難長久,榮耀一場空,華燈盛筵莫不散,曼舞輕歌終有嘆。”
生而為人,不僅是咱們普通人,就連光耀千古的風流人物,也都難逃過命運的戲弄。
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改編自書籍《跨山海2》。
本書集詩詞、文史於一體,講述了12位詩人跌宕又絢爛的一生。
他們中,有出身世家的富貴公子,有窮困一生的寒門書生,有上馬提劍的塞外英雄,也有下馬吟詩的世外隱士……
他們際遇不同,身份各異,但有一點卻出奇地相似——
那就是,詩人們從未向命運低頭,從未被苦難打倒。
無人問津,那就安享孤獨;仕途受阻,那就寄情田園;
時運不濟,那就獨善其身;窮困潦倒,那就發憤圖強。
世事變幻,時運激盪,人生之路磨難重重。
但生命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
而在於墜落後,能像太陽一樣,穿過漫長黑夜,再度升起。
堅韌地活著,人這輩子就沒有什麼苦不能渡。
-
遭人誤解,就讀讀屈原。

公元前 279 年的一個秋日,屈原漫步湖邊,精神恍惚。
遠離朝堂的他,此時聽聞楚秦大戰,楚國大敗,楚王竟不顧國仇家恨,向秦割地求和。
屈原暗自心痛,只能對著滔滔湖水,質問蒼天:
我一心為國,為何遭人陷害;我忠君不二,為何君不懂我?
忽然,一個聲音從湖面飄來:
“您可是曾經的三閭大夫?為何如今落到這般田地?”
“三閭大夫”,這四個字瞬間開啟屈原記憶的閘門。
遙想弱冠之年,他就被楚懷王召見蘭臺。
憑藉對天下大勢的獨闢見解,他深受器重。
而後被委以重任,開始對楚國積弊進行改革。
只是好景不長,短短三年後,一個人的意外闖入,令屈原功敗垂成。
這個人就是張儀。
為了秦國,張儀重金收買了楚國重臣與寵妃。
在他的運作下,早就對屈原不滿的權貴開始反撲。
朝堂上,大臣們對屈原群起而攻之,汙衊他貪贓枉法,以公謀私;
朝堂外,寵妃不停地給懷王吹耳邊風,詆譭屈原圖謀不軌。
內外夾擊下,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罷官流放。
自此,屈原再未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只能眼睜睜看著祖國山河日下。
想到此處,屈原感懷不已,也慢慢回過神來。
他定睛一瞧,那詢問之人是個漁夫,正駕著小船,翹首盼他回答。
屈原嘆了一口氣,說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因為與眾不同而不被理解,因為曲高和寡而被孤立。
漁夫聽罷,立刻寬慰道:
“如果天下的水都渾濁了,那您為何不隨波逐流?如果天下的人都醉了,那您何必獨醒?”
屈原搖了搖頭,漁夫也無言以對,便倏爾飄遠,再無蹤影。
在書中,有人分析說,漁夫是一類人的代表。
代表了世俗觀念,代表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而與之對應的,是屈原這種 “為理想而戰的殉道者”。
為了抱負與理想,他上下求索,九死不悔。
哪怕被惡毒的流言侮辱重傷,也絕不改志。
自古人心叵測,無論是誰,都可能遭受誤解而百口莫辯。
這個時候,低頭屈就,認輸服軟,只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唯有絕不妥協,才不至於同流合汙,失了做人的骨氣。
人只需堅定地做自己,時間會給出所有答案。
誤會終有澄清之日,人生的陰霾也終將消散。
-
事與願違,就讀讀孟浩然。

看書時,詩人孟浩然的一生,令我頗感意外。
之前,讀過李白有句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在他眼中,孟夫子孟浩然,堪稱神一樣的存在。
大多數人眼裡的孟浩然,才華橫溢、性情灑脫,於天地間來去自由,於朝堂間進退隨性。
但看完書後,我發現,他的人生竟是完全“錯位”的。
公元689年,孟浩然生於襄陽峴山腳下的一個書香之家。
懷揣著入仕建功的理想,他自幼刻苦讀書。
然而,就在17歲科考前,大唐王朝發生劇變。
神龍元年,以張柬之為首的朝廷要員發動兵變,逼武則天退位。
之後中宗李顯繼位,復國號為唐,百廢待興,孟浩然歡欣鼓舞。
他趕赴京師,打算透過科考一展抱負。
然而,就在考試前,他崇拜的張柬之在權力鬥爭中落馬。
殘酷的現實令眾人噤若寒蟬,無一人為之發聲,唯獨孟浩然站了出來。
他做了個瘋狂的決定——“罷考”,以此為張柬之鳴冤。
之後幾年,他寄情山水,不問世事。
看上去瀟灑無比,但實際上,他內心充滿了不得志的苦悶。
大好歲月眨眼而過,直至而立之年,孟浩然仍寸功未建。
眼見同窗一個個登科舉士,他再也坐不住了。
34歲這年,他拿著詩作遍訪顯貴,終於博得宰相張說(yuè)的青睞。
彼時,已是唐玄宗李隆基當朝。
在張說舉薦下,孟浩然被玄宗招進京,眼看就要飛黃騰達。
可就在與玄宗對詩時,他竟糊里糊塗地說了句“不才明王棄”。
玄宗龍顏大怒:你懷才不遇,是朕的錯嗎?
這下,孟浩然的前途算是完了。
眼看做官不成,他也低沉了一段時間。
但意識到一切都無可挽回後,孟浩然就慢慢看開了。
他仰天長嘆:人生有代謝,往事成古今。
過去的一切隨風而逝吧,人總要向前看,往前走。
離開長安後,他遊歷巴蜀吳越,遍訪名山大川。
而後回鄉歸隱,專心作詩,終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領軍人物。
這世上,沒有誰過著十全十美的日子,也沒有誰總是順風順水。
事與願違再尋常不過,與其固守執念,不如換個活法。
其實,所有的遺憾背後,都暗藏玄機。
或許是上天委以重任,要淬鍊出更強大的你;
或許是命運的另一種安排,讓你去另闢蹊徑。
不圓滿是人生常態,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窮困潦倒,就讀讀王昌齡。

書中一眾風流人物中,詩人王昌齡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比起其他人的家世出身,他是標準的寒門子弟。
既沒有繁榮的祖上,也沒有做官的父兄,純粹是布衣出身。
他自幼日子過得清苦,即便後來參軍或是當幕僚,薪俸也是勉強餬口。
用王昌齡自己的話說,“久於貧賤,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然而,他窮不改志,自幼就有奮戰沙場的宏願。
自27歲始,他數次出塞,西出陽關。
塞外從軍何其殘酷,風沙肆虐,戰火紛飛,血腥肉搏,幾經生死。
就算保全了性命,還要忍受淒冷的長夜,以及那難以消解的鄉愁。
但王昌齡不怕,他一邊鍛造堅韌的心,一邊暢快地寫他的邊塞詩。
幾十年塞外生涯,眨眼而過。
等再回中原,曾經的少年已兩鬢斑白。
45歲時,王昌齡辭去官職,移居江寧。
在江寧,他廣交文友,興建詩會,大展詩才。
寒門子弟王昌齡,一躍成為大唐文壇的詩詞領袖。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聽安祿山反了,王昌齡再次熱血沸騰。
亂世之下,他逆流而上,由南向北,以身救國。
只可惜途經亳州時,被軍閥閶丘意外奪了性命。
真是可悲,可嘆!
王昌齡有句名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無論是少時受窮,中年奔波,還是晚年再赴沙場,他從未改其志向。
低微的出身,清苦的歲月,他毫不介懷,就那麼執著地、勇敢地活出了自我。
這世間,生來富貴的人畢竟少,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受過窮。
你叫苦連天,唉聲嘆氣,就算破罐子破摔,也終是無用。
倒不如振作精神,奮發圖強,從窮困中掙脫出來。
人窮志不窮,便可逆天改命,為自己闖出一個未來。
-
苦難纏身,就讀讀孟郊。

紀錄片中,有這麼一位詩人。
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中年喪妻,仕途坎坷;晚年喪子,顛沛流離……
如此倒黴之人,就是自嘲為“詩囚”的孟郊。
孟郊四歲時,安史之亂爆發。
為了躲避戰亂,他們舉家東逃。
可尚未抵達目的地,父親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接下來幾年,他們孤兒寡母艱苦度日。
為了改變現狀,孟郊發奮讀書。
然而,從貞元七年第一次參加科考,他便屢試不第。
最失意的時候,他甚至去了屈原溺亡的汨羅江,打算一死了之。
但念及家人,他只能咬緊牙關,再與命運搏鬥。
四十五歲那年,他終於金榜題名。
孟郊大筆一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三年後,他被授予官職,終於過上了盼望已久的安穩生活。
五十四歲那年,孟郊辭官回鄉,躬身壟畝,安享晚年。
書裡有一段話,讀來很是感動。
對孟郊來說,命運從未善待他,但他卻從未自暴自棄。他不屈的精神,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很多人,比如他的好友韓愈。他用這種方式,實現了個人價值。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即使天災人禍輪番上演,人也終有抬頭見天的日子。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流年不利的時候。
或許很快過去,也或許折磨人很久。
我們要做的,不是逆來順受,而是與命運共舞。
絕不氣餒,積極作為,從絕境中打通逃生之路。
等到時運轉換,一切苦厄終將風流雲散。
-
孤獨無助,就讀讀劉禹錫。

書裡說,劉禹錫給了中國人最明媚的一個秋天。
秋天,草木枯黃,萬物蕭瑟,最易感時傷懷。
但劉禹錫卻寫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千古絕唱。
別看他言辭豁達,但寫下這句詩的時候,卻剛剛經歷了從巔峰掉落低谷的劫難。
公元805年,唐順宗退位,唐憲宗李純繼位。
唐順宗一朝所掀起的“永貞革新”,被新皇帝全盤否定,朝堂一時動盪。
而作為革新主力的劉禹錫,則被革職查辦,發配偏遠蠻荒。
樹倒猢猻散,昔日的好友、故舊、同僚、下屬,對劉禹錫是避之不及。
他一個人踏上了萬死投荒的貶謫之路,餘生浸泡在寂寞清冷之中。
他本該嘆人生寂寥,但堅韌的本性,卻使得他在萬般無助中有了一番作為。
水路縱橫的下州,他經常獨坐於水榭亭臺,吟詩作賦,為後世留下上百首名篇;
陰冷潮溼的朗州,他一個人扛著鋤頭,開荒種樹,將此處打造成了世外桃源;
落後閉塞的連州,為了排遣寂寞,他廣開學校大辦教育,令內心豐盈充實。
無人問津也好,被人淡忘也罷,都滅不掉他心裡的那團火。
他可以一個人喝酒作詩,一個人處理政務,一個人踐行理想……
老天沒有給他位極人臣的機會,他靠自己活出了一番風采。
有句話說得極好: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除了自己,沒人能常伴左右,早早晚晚地,我們都將踏上孤獨之路。
只要不虛度歲月,有所奔赴,有所執著,就不枉此生。
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熬過孤獨絕望,我們就能與更堅韌的自己相遇。
▽
這本《跨山海2》中,還有太多激勵人心的故事。
王維,曾那麼風光無兩,卻因被安祿山逼做偽官而晚景淒涼。
他遠離紅塵,於林泉間修身養性,終成一代詩佛;
王勃,天賦異稟,才思敏捷,卻時運不濟,難展抱負。
但最終,他憑藉一首《滕王閣序》,成為初唐最耀眼的星辰;
柳宗元,在一次次貶謫中,越走越遠,直至無人之境。
但千萬孤獨中,他仍能穩住心性,獨自垂釣出另一種人生。
對這些可愛的詩人們,書裡是這麼評價的:
人生多艱,他們把苦難化成歡樂放歌;壯志難酬,他們都保持了赤子本色。
人這一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
孤苦、貧窮、挫敗、誤解、遺憾……都是過眼雲煙,不足為慮。
只要堅韌地活著,熬過苦,忍過難,人生處處是轉機。
點個贊吧,請相信,不管生活有多難,你本身就具有跨山海的力量。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